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2021 年中国大陆全国两会的观察与分析◆文/蔡文轩(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员)《交流杂志110年4月号第176期(历史资料)》

今年3月初,中共似乎挥别疫情笼罩的政治阴霾,如期召开两会。今年两会于3月4日、5日,分别召开全国政协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正式会议,会议为期一周。适逢中共建党百年与所谓达成脱贫政策的时机,特别引人关注,且今年是中共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会议审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明年的二十大与未来五年的政策方向做准备。

两会的议程内容,主要处理中共在应对疫后经济与国际竞争的问题。对内提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内外双循环,也投入关键技术研发,避免外国限制中国大陆的科技产业发展;对外则是以缓和的姿态提倡双边与多边的谈判架构,寄望能有效解决美中贸易问题。更重要的是,高票通过外界所称的「爱国者治港法案」,为介入香港选举确立法律依据。以下兹分析本次两会的会议内容与政治分析:

「两会」的会议内容

一、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年至2025年)是中共在所谓「建成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首次施行的五年计划。此外,中共预计于2035年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整体提升综合国力,期望人均国内生产总额达致发达国家水准。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是所谓「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扩及有关科技创新、经社发展、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与国防建设等层面的讨论。在此阶段中,除了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外,也规划关于「绿色生态」与「安全保障」的政策指标,而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议题更首次列入五年计划中,隐约透露中共当前的政经危机。

二、    经济层面
其一,是延续经济增长的前景。虽然,十四五规划未对GDP成长率设定目标,仅强调会「保持在合理区间」,且端视各年度的条件提出规划。然而,在本次的政府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将今年度的GDP成长目标订在6%以上,被外界认为趋于保守。对中共而言,宣告经济成长之目的,是重要的政治展演工作,除了彰显社会脱离疫情,又重启民众信心外,更能为二十大预作准备,以拥护习近平中央的核心地位。

其二,是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中共在新发展阶段的思想下,建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持续扩大内需、消耗既有产能,以及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体系,兼顾国内市场的增量与对外开放。后者将改善美中关系,恢复两国经贸发展,并维护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等多边贸易机制,深化中欧投资、中日韩自贸协定等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进程。

三、    技术层面
在技术层面,主要是投入关键技术的研发。在美中贸易战的结构下,十四五规划特别提出做好所谓「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目标,要求全社会的研发经费年均增长超过7%,另成立国家实验室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以见得,「科技自主」为近期中共亟欲成就的目标,期能摆脱国际对其关键零件需求的制肘,才有足够的资源在科技发展场域与其他大国较量。

四、    香港政策
本次中共全国人大会议以2,895张赞成票,批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将作为中共合法介入香港选举的工具,港府旋即发表声明呼应「决定」,林郑月娥回应称选举制度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是由中央主责,文件是合宪、合法。李克强在闭幕式的记者会表示,中共将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并全力支持港府依法行政。

然而,所谓的爱国者治港原则,是建立严审候选资格的选制流程,使得民主派难以入选,稀释民主派的政治能量。这项举措,很可能使得香港立法机构沦为中共建制派代表的一言堂,从而弱化「一国两制」的精神。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表示,本次修法是对香港自治、自由与民主进程的攻击,将会「限制政治参与、减少民主代表并扼杀政治辩论」,可能使得近期美中官员会面出现摩擦。简言之,中共主要在三个面向改变香港选举制度:
其一,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将会「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由此可见,爱国者治港是港人治港的先决条件,政策目的是确保香港民选官员的政治忠诚与中共期望之宪制秩序。
其二,规定香港须设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委会,但却严格限制代表的资格。选委会人数新增300人,将原属于第四界别的的部分成员独立出来,新设包含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性团体的香港成员代表在内的第五个界别,可能会由政协委员、建制派代表出任。 
其三,提高参选特首的门槛与改变立法会结构。在特首参选的资格认定方面,须具备188名选委会委员联合提名,且在各个界别分别获得不少于15名委员的支持,大幅提高反对派的参选难度。另外,立法会议员每届由70席增加为90席,分别由选委会、功能团体和分区直选产生,与旧有制度中普选产生的40名议员员额相比,同样削弱民主派在议会的份量。

五、    两岸关系
在两岸关系方面,本次两会的会议重点为修改香港选制,在建党百年之时,对待两岸关系会以所谓的「稳定」为主。中共对台仍秉持一贯的政策,战略上充满定性与耐心。据此,李克强除重申「一个中国」与「九二共识」的方针,以及反对台独的基本立场外,更提出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愿意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展开对话。事实上,这些言论只是重复过去基调,流于空话并无新意。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与政协决议新增「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为对台工作画出明确底线,再三强化话语的约束力道,也为我方设下一层障碍。中共虽无提出明显的统一时间表,然而其「警惕与遏制台独」的提法,或将为两岸关系日后的和平发展埋下隐患。

透露的政策意涵

细数李克强的政治报告,全篇「稳」字出现达64次,充分展现中共中央「求稳」的政治意图。尤其,李克强在报告开头提及六稳与六保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步调,展现中共仍著力贯彻的维稳思维。此外,维稳政策所带来的效果,则被视为去年的政经成就。甚至在经济方面,中共中央亦要求运行在合理范围内,和目标「平稳」衔接。对外关系方面,中共同样侧重双边与多边合作,除了香港选制的修订外,政策多数处于缓和大于竞争的态度。是故,中共对内、对外皆强化维稳的基调。 

此外,近期中共中央透过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党员的政治认同。在两会正式举行前,习近平宣布全党展开所谓「党史学习教育」,党媒称是要「统一党员思想,提振品德」,应是端正并灌输习近平的思想与贡献,将其与毛邓时期领导人相提并列。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更在本次会议再度强调,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对人大的全面领导地位。另外,不论是政协或人大报告,都明白指出必须增强所谓「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与做到「两个维护」。其目的在于强化习的政治思想与其地位。

对习近平来说,本次两会的最大意义,可能在于对外宣示中共政局与社会经济情势的稳定。同时借由建成小康社会与扶贫政策的「成功」,宣传政绩,为所谓的「建党百年」献礼。简言之,本次两会的目的,象征性意义极大,意在彰显习近平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稳定不摇,使其连任二十大总书记与中央军委主席的职位,更具有合法性。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