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社群媒体进入战国时代◆文/迈博《交流杂志110年2月号第175期(历史资料)》

随著行动网路发达与智慧型手机普及,各类社群媒体也蓬勃发展,成为在网路上展示自我和人际互动的重要平台。各类APP主打的图文或影音平台,各有所长,两岸也各自发展出一套社群媒体生态,市场取向更清晰,软体特色也更鲜明。
根据台湾网路资讯中心发布的《2019台湾网路报告》,在「社群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台湾人的通讯使用率高达94.8%,而社群使用率也有79.2%。其中,Facebook(FB)以98.9%稳居龙头,Instagram(IG)虽然居次,但使用率只有38.8%,落差颇大。其余社群媒体的使用率依序为,Twitter 5.6%、PTT 1.4%、微博 1.4%、Dcard 1.3%,LinkedIn 1.2%、噗浪 1.1%。
图像思考 不想被监看 年轻人不爱用FB
比较FB与IG的使用群体,最大的差异在于年龄层。25岁以上为FB族群;以下则多为IG族群。FB以文字为主、图片影片为辅;IG以图片影片为主,文字为辅。「老人才用FB」,甚至成为台湾青少年间的普遍共识。
差异的主因在于FB使用者多数仍习惯以文字做为主要沟通与传播媒介,不排斥阅读长文;而IG世代的生活与文化,则是一出生即为网路时代,习惯图像思考、影音表达,造成使用工具不同,思考逻辑也不同。
另一方面,反映在世代差异的背后,也跟使用者与家人的代际关系有关。当长辈们纷纷加入了FB行列,青少年在生活中的琐事或心事,未必想与父母长辈分享,也不想被「监看」,索性转往IG,在家人面前,保有自己在网路上的小天地。
从使用人数来看,据一项统计显示,FB在台湾使用人数将近2,000万,IG则达到700多万,FB仍稳站第一,不过FB在全球用户进入20亿大关后,成长开始趋缓。若「老人才用FB」是长期趋势,或许IG使用人数仍会节节攀升。
据「台湾传播调查资料库」的统计,最常用手机做的事共有17种。其中以即时通讯软体LINE的使用率最高(86.5%),而社群媒体中的脸书(71.5%)与YouTube(62.2%)也有相当多人使用,分居第三及第五名。
也就是通讯软体、社交软体、影音软体等,各擅胜场,在台湾通讯软体以LINE为主;社交软体以FB和IG为最大宗;影音软体则以youtube(YT)最普及,各软体间并不互斥,功能各异。
LINE、FB、IG 各擅胜场
从功能来区分,上述软体可归纳出四大功能:通讯功能、娱乐功能、新闻功能、社交功能。LINE以通讯功能为主,后来新增的个人动态功能,向FB的社交功能跟进,LINE TODAY则增加了新闻功能,有愈来愈多媒体或政府部门在LINE设置官方帐号,则增加了新闻功能。
FB以社交功能为主,私讯messenger则有通讯功能,许多媒体或公部门在脸书开设官方帐号或粉丝页,也让FB有很强的新闻功能,上述提到年轻人转往IG,但根据调查显示,年轻人在IG分享生活,在FB则「潜水」看新闻,仍有其用途。
YouTube则以娱乐功能为主,各式各样的素人youtuber,只要够具特色,都可以走红,甚至成为公众人物或艺人反过来争相希望可以上节目,增加关注和曝光的重要平台,台湾所有新闻台,也都在YouTube上同步直播,争取更高点阅。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更是充分印证,过去以电视为主,节目为单向传播,媒体本身是中心,媒体提供什么内容,阅听众就被动接收什么;在YouTube平台,则是以阅听众为中心,主动选取自己想看的节目,取得自身的满足。
美欧日流行推特
至于推特,虽然在欧美、日本都很流行,如美国前总统川普就是推特的重度使用者,在台湾则不风行。有分析认为,推特错失推出中文版的先机,让FB抢占一步,加上使用介面稍微复杂,因此并不普及。不过若要面向海外,推特则是个好平台,也是许多台湾政治人物选择用的软体之一,如蔡英文总统就常在推特上用英文发文,向国际发声。
有鉴于许多政治人物或媒体、特定团体,常在平台上做政治宣传,从2019年到2020年,包括FB和推特,都采取新作法,FB原本广告文的注记为「赞助」,变为「赞助·由XXX出资」,帮助阅听者识别是谁在投广告;推特也为了协助用户辨识政治宣传讯息,在官方媒体与政府帐号加注提醒标签。包括大陆《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官媒、中国外交部等机构的推特帐号,都可看到此标签。
再看大陆的各类社交通讯软体,以较老牌的「微博」来说,其功能与FB类似,文为主、图为辅,也具有私讯功能,由于起步较早,也是许多明星艺人必进驻的平台,时常在微博上「官宣」,微博的热搜流量排名,更是艺人的人气指标,大陆舆论市场的温度计。
再来是「微信」,一开始以通讯功能为主,无论是私讯或建立群组,都十分方便;「朋友圈」功能,则类似FB的贴文动态,不过一次最多只能发9张图片,分享内容一般只有好友看得到,点赞的人,也只有共同好友可看到。而后功能不断增加,微信支付功能已经从全中国大陆普及到海外,出门在外不用带现金,扫码即可付款。
微信在通讯功能之外,也设立了「公众号」功能,增加新闻功能,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媒体到个人,都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经营,发布图文、影音或各式讯息,对大陆官方媒体而言,在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往往会比在正式新闻网站的尺度再大一些,内容也更活泼。
小红书+绿洲=中国版IG
「小红书」则是2013年才创立的社交媒体,经过短短几年发展,截至2019年7月,用户数已超过3亿,月活跃用户也破亿,其中超过七成的用户是「90后 」。「小红书」是让用户可透过短影音、图文等形式,分享生活点滴,有超过9成的内容,皆是由用户自行创造撰写,每天可产生30亿次的图文或短影音。这样的生产模式,从最初单纯提供各方素人撰写美妆、运动、穿搭等生活心得的内容平台,累积出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内容,而好内容也为他们汇聚了大批忠实用户,建立起庞大的流量和信誉基础。
「小红书」开启社交媒体与电商并行的营运模式,并以电商营收为主要的获利来源。然而,营收来源太过单一,也成为小红书成长的致命伤。2017年,小红书的Slogan从「发现全世界的好东西」变成了「标记我的生活」,进一步抹去电商的标签,标榜体验生活。也有人将「小红书」称为中国版的IG。2019年7月29日,因内容涉及炫富、违法贩卖烟品,突然被大陆各APP平台下架,8月1日小红书发声明表示,已对站内内容启动全面排查,深入自查自纠,直到同年10月15日才恢复上架。
就在「小红书」遭下架的空档,老大哥微博把握良机,推出同质性颇高的「绿洲」APP,标榜清爽风格,自诩「重拾分享生活的热情,找到兴趣相同的自己人,建立亲密的的朋友圈,发现世界之美就在眼前」。其画面与设计,有大陆网友形容是「IG+小红书的合体」,从页面上的切换到穿搭、美食、美妆等栏目,又明示著「绿洲」对标「小红书」的野心。
「抖音」掀短影音风潮 youtube急起直追
再看大陆另一个热门APP「抖音」,母公司为字节跳动,大陆版本为「抖音」,海外版为Tik Tok,连欧美都风行。里面有各式创意影片,以直式短影音为主,不需将萤幕横摆,手指简单滑动,就可看下一则影音,内容无法预知,但会通过特殊演算法,根据使用者的观看习惯,推送同类型的影音。
「抖音」的扩散效果强,曾发生一首老歌被新唱,突然爆红,或一段舞蹈,引起仿效风潮。「抖音」在大陆的日活跃用户数超过6亿,海外Tik Tok日活跃人数也达2亿,庞大的流量,以及电商「直播带货」的功能,让用户可将流量变现。
「抖音」掀起短影音风潮,这股风潮也吹到美国、欧洲、日本、台湾等国家,让youtube急起直追,2020年9月推出自家的短影音服务-YouTube Shorts,跟抖音非常类似,采直式影片,短短几秒,看一支、滑一支,要与Tik Tok较劲。
全媒体时代 界线渐模糊
将两岸盛行的社交通讯APP做类比,LINE对比微信,FB对比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功能,IG对比小红书和绿洲,YT则对比抖音。
行动网路普及的全媒体时代,朝去中心化、个人化,社群媒体的「新战国时代」如火如荼上演,竞争更激烈,其涵盖的通讯、社交、新闻、娱乐、电商等功能,界线愈来愈模糊。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