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对第二次「江陈会谈」的期待  文/李允杰《交流杂志97年10月号第101期(历史资料)》

今年六月十二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行了「江陈会谈」。这是两岸两会在中断了长达十三年之后的首次会谈。诚如海基会江董事长指出:「本次会谈象征两会互动的恢复,也是两岸关系重新启动的起点,两岸两会的正常化与制度化的往来,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具有指标意义」。第一次江陈会谈顺利签署了「周末包机」与「陆客来台观光」两项协议成果,不仅如期兑现马总统的政见支票,更为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奠定了历史性的里程碑。

两岸两会互动由「蜜月期」走向「务实协商期」

  紧接著十月底陈云林将率领海协会代表团到台湾进行「江陈二会」。为了营造友善和平的气氛,大陆方面希望届时陈云林能亲自带著猫熊「团团」、「圆圆」到台湾。我们可以感受到大陆方面维系两岸和解氛围的用心,但毕竟随著两岸协商议题在性质上「先易后难」、在范围上「越来越广」,两岸两会的互动势必由「蜜月期」走向「务实协商期」。尤其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之后,中国大陆民族主义高涨,在主权问题更不易让步。因此,两岸「搁置争议」能让经济议题的合作交流迈开步伐,但当谈判触及「国际空间」、「和平协议」高度政治性议题时,两岸很可能由「搁置争议」变成「争议再起」,而使得谈判受阻。因此,我们一方面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抱持乐观的期待;但另一方面我们千万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底下,笔者拟从「正视现实、务实协商」的观点,提出对于第二次江陈会谈的期待。   首先,是谈判议题的优先顺序。陈云林在九月九日表示:两岸累积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题目很多,需要排一排,至于怎么排,两会势必要充分协商。但从国台办主任王毅的说法,大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全面三通」,包括包机常态化、截弯取直、海运直航等议题。这里面却漏掉了台湾想谈的货运包机。对于台湾来说,除了三通议题外,两岸金融监理机制、陆资来台与经贸正常化等议题,毋宁是更迫切需要处理的议题。

谈判议题与策略需要事前缜密的沙盘推演

  谈判双方各自有不同的优先顺序与利益需求,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是「交集法」,找出双方利益的重叠处。像海运直航经过两岸民间业者协商,已取得高度共识,问题不大。除了交集法外,我方可运用联集法,把我们想谈而与「交集议题」有关联性的议题提到谈判桌上(如货运包机)。   即使这次谈不成,亦可做为下次双方协商的主要议题。或者,我们是否临场采用「水平谈判法」,双方各让一步,各自把彼此最想谈的议题同时排进议程。究竟采取何种谈判策略?如何排定优先顺序?都需要海基会与陆委会事前缜密的沙盘推演。   其次,是关于两岸经济综合协定。马总统曾多次主张两岸应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两岸经贸正常化是未来海基会的重要工作。基此,未来两会终将进行综合性经济谈判,重点包括:(一)两岸贸易正常化及特定产业保护机制;(二)两岸投资保障及经贸纠纷调解仲裁;(三)两岸智财权保护及专利认证规范协调;(四)产品标准规格化及标准检测认证规范协调;(五)两岸金融监理合作机制;(六)两岸海空直航协商及安排;(七)两岸渔业劳务合作机制;(八)避免双重课税;(九)智慧财产权保护;(十)经贸争端解决等。   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要用「包裹式策略」一次谈定的难度相当高,因议题范围广,有些议题对双方的急迫性有所差别,彼此利益需求并不相同,想要一次谈定并不切实际。例如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我方讲了多少年,大陆方面至今似仍未有签署的准备。我们不妨可采取「分割谈判」的策略,即「分段谈判,一次签署」。第二次江陈会谈可以先就综合经贸合作的议题架构、阶段、时程进行先期的意向沟通,以为后续细部谈判铺设框架。   九月八日大陆商务部在厦门「两岸经贸与合作发展论坛」再度重申:「两岸可建立类似CEPA的经贸合作机制」,呼应了我方所提的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只不过,CEPA是港澳模式,容易联想到「一国两制」,恐难被台湾主流民意所接受。据笔者所知,北京对名称的态度有弹性空间,名称与框架模式都是两会可先行沟通交换意见的议题。

这次「江陈会」不大可能触及高度政治性的议题

  第三,是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在上次「江胡会」中,江董事长已明确表达台湾人民对于「有尊严地加入国际社会」十分重视。胡锦涛则回应「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透过协商寻找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法。」北京的态度是,台湾要想参与国际社会,可以;但必须先透过两岸协商。北京方面顾虑的是:一旦大陆松手,台湾的国际空间不断扩大后,反而成为台湾「不统」的筹码。因此,北京倾向于将台湾国际空间与两岸定位、和平协议绑在一起谈。但和平协议兹事体大,在期程上十月底的江陈会不可能触及高度政治性的议题,顶多只能相互探底、测试风向。   马英九总统在接受墨西哥太阳报时表示,两岸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其实是向北京表达善意,消除独台疑虑。基于此,个人认为,在两岸和平协议正式签署前,北京可以先在若干个案对台释出善意,例如协助台湾加入WHA成为观察员;甚至协助台湾以经济体的身分加入东协,成为十加三加一,一方面可争取台湾民心;另一方面也替马总统在国内遭批「自我矮化」的处境解围。   最后,两会谈判在处理新议程的同时,别忘了检视上次协议的落实成效。例如原本规划每日三千名陆客来台观光,最后竟只有平均二至三百人的窘境,给外界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究竟原因为何?是那些环节出了问题?两会都应借此机会找出问题,形成共识,再积极落实推动改善。如此形成的机制才有力量,两岸关系才能在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原则下越走越稳。   毛泽东在国共内战时曾赋词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现在两岸关系出现自一九四九年以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斗争对立走向和平发展。互惠双赢才是硬道理,针锋相对、只争朝夕的时代已经过去。两岸如何真正转变观念,以宏观的格局与视野,正视现实,面向未来,共同建构一个具有包容性与开创性的互动架构,是第二次江陈会谈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作者为国立空中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国政基金会财金组顾问)〈本文刊于97年10月「交流」杂志第101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