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传奇—新疆文物大展 文/李逸馨《交流杂志97年12月号第10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文/李逸馨
「楼兰美女」偕同「唐代美女」的一百五十件数千年前丝路上的古物,十二月六日起国立历史博物馆盛大展出。
二○○八年是人类文明史上令人惊叹的一年,美国出现首位非裔总统,台海两岸再度重启谈判,宽容与尊重的氛围,是这二十一世纪初的特色,而由中时媒体集团与国立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丝路传奇─新疆文物大展」,正是诠释这种多元文明的最佳选择。
「丝绸之路」是连结亚洲和地中海地区的东西贸易通道,全长一万数千公里,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从先秦时,在中国西北部就居留多种部族,许多国家起伏在中国的历史边陲间,在古称西域的地方,演出一幕幕兴衰离合的异族文明。汉唐时,各族盘据西北,势力日益强大,经过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卫青、霍去病的西域长征,终于开通一条通往西方的路。这条路能将中国的丝与瓷器运到欧洲,也使欧洲世界的文明陆续传入中国,因此称为丝路,在唐代达到顶峰。这条曾经是联系欧亚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她将四大文明:古中国、古印度、希腊及两河流域的波斯阿拉伯文明,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纳入,孕育出最早的族群熔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居丝绸之路的要冲,由于气候干燥,地理环境特殊,考古出土了很多保存完好的千年古物,有楼兰美女及先秦的金器、汉晋织品、魏晋壁画、唐代绢画等,反映了古西域中大漠荒寒的壮丽气势,也倾吐了逐水草而居的异族文明文物的生动语言,诠释了千古之谜的沧桑梦痕。
新疆考古出土文物精采绝伦,曾应邀赴日本展出六次,创下超过百万人次观众纪录。「丝路传奇─新疆文物大展」筹备近九年,以一百一十九组件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所的收藏品,表现文化融合的多元风貌,从沉睡四千年的楼兰美女到五百多年前的唐代美女绢画,这批西域出土的墓葬文物,刻画著当时的生活细节,有力地陈述著独有的宗教文化、丧葬风俗、语言文字等生活面貌。其中最受瞩目的国家一级古物「楼兰美女」,耗时近九年才能顺利来台展出。这尊在新疆出土的东方木乃伊,她背后谜样的身分,及在中国发现的高加索人种(白种人),沉静的说著新疆地区多元文化的特色。
透过「丝路传奇─新疆文物大展」,承载著千年以来欧亚地区纷杂多样的文明、族群、宗教和生活文化,过去在文史资料上了解丝路的故事,现在,那些故事里的主角,将跨过千年的时空,和国人面对面诉说那段神秘的丝路传奇,对研究丝绸之路贸易、交通、异族文明、中西文化交流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刊于97年12月「交流」杂志第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