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台北影视节热闹登场 文/李念殊《交流杂志97年12月号第10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文/李念殊
今年台湾本土电影「海角七号」刮起热卖旋风,票房不断打破纪录,为沉寂已久的台湾影坛带来一股暖流,不仅影视界士气大振,由行政院新闻局主办的「二○○八台北影视节」也顺势热闹登场,为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的例行活动,增添不少新意。
本届的重头戏从十一月六日展开,为期三天的活动中,除延续以往的「台北国际电视、电影暨数位内容展」、「台北国际数位广电影视论坛」两大活动主轴外,还加入「纸上座谈会」、「台湾影视基地参访」、「原视音雄榜演唱会」及「十大戏剧网路票选」、「发现美丽新基地网路征件票选」等嘉年华式的新元素,让活动不再只是严肃的买卖行为,国内外业者与买家在展务外,还能参与许多充满知性与感性的盛宴,领略台湾独特的魅力。
其中,透过网路的票选活动,提高了年轻族群对于影视产业的参与;影片创作则让民众透过影像随身纪录周遭发生的小故事,让台北影视节在亚洲影视市场更具独特性与竞争力。此外,在两岸影视交流方面,大陆广电总局计划财务司司长邹伟也率领一百八十余位各省市的广电相关人士来台参加「两岸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座谈会」,针对两岸影视产业的竞合关系与改革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针对此次活动的特色,新闻局长史亚平在接受专访时,曾表示:「今年的台北影视节,兼负承先以及启后双重责任。在承先方面,延续去年的精神标语『缤纷影视,璀璨未来』。在启后方面,则是参考欧美各国的市场展模式,增设许多周边活动。」
整体而论,台北影视节开办五年来,已累计为数可观的国内外买家,这些资料将是新闻局建置影音产业资讯的重要资料库。与此同时,透过台北影视节又可提供买家与卖家轻松又舒适的交易平台,每年台北影视节都有两、三百个参展摊位,近年现场交易总额更超过六百万美元,若依据一般国际展览会后可能之成交金额为三倍计算,最后展览的实际交易金额突破一千八百万美元。
此外,本届台北影视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台湾电影馆」,也邀请到当红的「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与资深导演侯孝贤,畅谈如何从没钱拍片的奋不顾身到今日筹拍两亿大片的格局胆识。侯导演表示,一地电影要起来,首先要能量产,而关键就在投资机制能否建立,若银行都不介入,量产也无可能。
魏德圣也承认,《海角七号》爆红,确实会出现一些人捧著钞票想资助他拍摄下部大片《赛德克巴莱》,但他也看得很清楚:「都是假象。」因为资方还是会有资方的考量,想投资的人是很多,但一讲案子给他听他就缩回去了,因为分析后他们觉得无利可图。不过侯导也提醒魏导,拍片很多时候是等待一个契机的发生。台湾本土电影的新一波发展契机是否已经来临,值得大家共同关注。
台北影视节目前在亚洲地区各国影视展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每年都有许多国外业者主动向主办单位洽询台北影视节的举办时间与相关讯息,五年虽不长,但累积的办展经验,已如倒吃甘蔗,成果逐渐显现出来。
而对国内的业者来说,藉著设立摊位,可吸引国外买家购买版权,同时也可以参观其他国家优质的戏剧、影片,可说是互蒙其利。下一个五年,台北影视节将呈现什么新面貌?我们且拭目以待!〈本文刊于97年12月「交流」杂志第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