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的海角七号故事 文/李仲维《交流杂志97年12月号第10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文/李仲维
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访台期间,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不约而同地和陈云林提及台湾当前最夯的电影「海角七号」,为严肃的两岸协商增添了些许温馨气氛。
江丙坤和陈云林虽然都已经看过「海角七号」了,但两人还是一起看了第二次,江丙坤在电影放映前,还特别向陈云林提及,他小时候是接受日据时代教育的,在他周遭就有如同「海角七号」的故事情节发生…
在电影放映之前,江丙坤向陈云林娓娓道出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段「海角七号」故事。
江丙坤在一九六一年赴日念书,后来在我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曾经有一位日本福岛县议会的议长跑到大使馆找他,当时大约是一九六七年左右。这位议长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在台北有一个女朋友,还有当时地址,现在想要去找她,希望江丙坤透过关系找到现在的地址,于是江丙坤就写信给台北市政府,把地址找到之后,他就通知那位议长。那位议长不久之后前往大使馆办理签证、来到台湾,一个礼拜之后回到日本,又去找江丙坤,江丙坤也很好奇地询问结果如何?议长说,最后并没有去找她,因为他不想看到女友目前的样子,还想保留女友当年年轻貌美的印象。
江丙坤说,他在日据时期念了六年小学,有两位日本老师,一位在台湾去世了,另一位在一九四四年,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到南洋当兵去了。后来他在一九六一年到日本之后,就想到这位老师,也找到了地址,当时他在东京大学念书,寄了一封信给这位老师,他在信中表示,如果老师还活著的话,请给他回一封信。
没想到一个月之后,江丙坤真的收到回信,老师在信中表示「我还活著」,于是江丙坤跑去探望这位已经转到县政府工作的老师。他对多年不见的老师说,在他的家乡南投县国小里面,日据时代一共有一百位日籍教师,他希望能够知道他们的现况。所以,他拿到地址之后一一写信给他们,结果寄一百封明信片,收到六十封回信。
江丙坤收到回信之后,再一次寄出信件,希望这些日籍老师把从台湾回到日本的经过和目前的状况,写信告知他,他想把这些故事编成一本杂志,然后再把所有老师的地址编列在一起,告知这些分散在日本各地的老师们。
在收到这份资料后,每位老师都流下泪来,因为他们回日本之后,根本没有再互相联络过,江丙坤说,这是一九六二年的事了,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当年二十多岁的年轻老师,到现在都已经垂垂老矣,甚至已经不在人间。江丙坤说,他前几年还有向三、四位老师寄出贺年卡,但是寄出去之后,一封回信都没有了。
江丙坤说,他之所以向陈云林提及这些故事,是想要让陈云林知道,台湾和日本之间有历史的背景和情结,他认为陈云林心中应该也会有所感触。
无独有偶地,赖幸媛在和陈云林闭门会谈时,也拿出「海角七号」的剧情当话题。她对陈云林说,电影人物所在地都是在恒春小镇里,地理上的距离虽然不大,但在心灵距离上却是南辕北辙,不过在确认共同努力的目标之后,最后谱出了最美的乐章,她建议陈云林,「海角七号」这部电影十分值得一看。
赖幸媛认为,两岸都在追求简单的幸福,就像「海角七号」里的小人物一样,从一开始的冲突、磨合、到后来的包容,两岸也可以像这样,创造出和平、和谐的乐章。
陈云林在离台前夕的海协会答谢晚宴上,特别提及看了「海角七号」之后的心情。他说,这部电影使他觉得在这四天当中,和台湾人民有如此近距离的、亲切接触的真实感,他觉得,台湾的海很美,恒春也很美,虽然这一次他没有机会南下,但他希望有一天有机会,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陈云林还套了句流行语说,「马拉桑」,哇﹗真是好听的名字、好喝的酒,他真想到那里去买上几瓶,带给他的朋友们尝一尝。
第二次「江陈会谈」期间,台北街头发生了绿营人士的激烈抗争,圆山饭店里则是紧张、严肃地协商、开会。「海角七号」这出电影让大家换了个心情,江丙坤花了不少时间,以自己的心情故事和大家分享,陈云林这次虽然没机会到南部去走走看看,但也藉著「海角七号」和台湾民众搏感情,一部电影意外勾串出两会协商的另一个篇章! 〈本文刊于97年12月「交流」杂志第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