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发行人语—我们期待下一个和平繁荣的二十年《交流杂志100年4月号第11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二十年不算长、但绝对不短,回顾六十年两岸关系发展的起伏,过去二十年既充满挑战,也见收获。
  收获之一,海峡两岸从一九四九年对峙以来,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双方毫无交流,遑论协商。但自一九九一年海基会成立后,两岸关系逐渐由隔绝走向对话,从对抗迈入合作。
  其次,一九八七年政府开放民众赴中国大陆探亲,两岸人民开始交流,台商在八九年天安门事件后前往大陆探索机会,带动两岸经济发展新模式。再来,解除戒严、开放探亲及报禁后,台湾整体社会进入升级转型,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经济自由化,人民生活得以提升,此一发展经验,对大陆具有相当的启示与借镜的意义。
  一九九一年,两岸两会先后成立,二十年的发展证明,经由与海协会的协调、沟通、对话,有效发挥稳定两岸关系的功能。两岸从接触之初的缺乏互信,「一个中国」的认知互异,再到「九二共识」的形成,为双方协商找到共同基础,海基会除了是历史参与者之外,更是两岸关系重要发展时刻的见证者。
  在「海基双十 两岸双赢」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萧副总统致词时特别强调,两岸关系的改善,获得各方肯定,ECFA的签订更是六十年来两岸关系新的里程碑,应坚定推动两岸合作大方向,继续扩大及深化双边经贸关系,鼓励多元交流,建设稳定与和平的两岸关系。未来一年两岸议题将成为立委与总统选举的焦点,也是政府大陆政策的民意试金石。选举是一时的,但国家发展才是永久的。
  一九八○年中叶第一次来台的AIT处长司徒文也在专题演讲中提到,无法想像两岸在过去二十年能获致如此重大成就,可说是「成功的故事」,而美方对于两岸关系逐渐加温,亦不会感到紧张。
  在研讨会的圆桌论坛中,比利时前总理艾斯肯(Mark Eyskens)肯定两岸过去两年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前日本驻中国大陆大使的谷野作太郎指出,日本支持ECFA的签署,台、日可成为合作伙伴,携手开拓大陆市场。前印度驻台代表谷南吉(Ranjit Gupta)更直言,印度也很愿意和台湾签订类似协定!
  二十年前,很难想像每年有数百万人次往来两岸旅行、经商,更无法想像大陆民众能来台观光,实际体验台湾民主化的果实。过去经贸及航运完全隔绝的两岸,现在每周高达三百七十航班,穿梭两岸各大城市。当然,从过去两岸官员「王不见王」的情形,发展到今天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常轨,更是一项值得珍惜的成就。
  我相信,二十年后,大陆进入下一世代,大部分的小康家庭都来过台湾,两边人民会有更绵密的人际关系网络,不只经贸交流,还有各式各样的深层交往,将为两岸关系带来新的可能性。
  两岸的下一个二十年会是何种景况?我们将秉持马总统在海基会会庆大会揭橥的人民、和平、民主三原则,继续致力于两岸的和平与繁荣,建构可长可久的两岸关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