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海基会正在缔造历史—海基会二十周年会庆马总统暨江董事长致词 整理/编辑部《交流杂志100年4月号第11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海基会三月九日举行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马英九总统、吴敦义院长、王金平院长、辜严倬云女士、赖幸媛主任委员、郝柏村前院长等贵宾莅临现场。
  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向各界致欢迎词时感性指出,二十年前的今天,在时任陆委会特任副主委的马总统精心策划下,由辜振甫先生与许多企业朋友捐助成立海基会,开启两岸的交流。这二十年来,台湾历经两次政党轮替,共有九任陆委会主委、四任海基会董事长。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陆委会主委及海基会董事长都关心两岸关系的发展,也都参与了海基会与两岸交流的工作。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记忆、他的心得,也有他的感想。
  江董事长认为其中感受最深的,应该是马总统。当时马总统在陆委会规划的海基会角色,在过去二十年中,早期两岸因为政治问题,没有办法顺利扮演当时陆委会建构的角色。直到二○○八年,马总统提出「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各项两岸政策,得到选民的支持,终于让国民党重新执政。在马总统睿智的领导下,所有的政见一一落实,今天才有两岸和平、经济繁荣的果实。
  感受次深的,江董事长认为应该是辜夫人。江董事长指出,创会董事长辜董事长,是工商界的耆宿,也是前辈。在辜董事长领导之下,海基会发挥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台湾工商界当中,辜董事长对国际事务的热心与能力,当年无人能出其右。一九九二年,两会透过辜董事长、汪道涵会长的协商决定,终于解决一个中国的问题,用一中各表、搁置争议的方式,达成后来大家熟悉的「九二共识」。
  江董事长进一步指出,九二共识不只是让一九九三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签署四项协议,其中关于两会的联系、交流的协议,变成今天海基、海协交流往来最重要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执行到今天,海基会已完成验证超过一百二十一万件公证书,在马总统就任后,也累积逾二十五万件。江董事长认为这些成绩必能告慰辜董事长在天之灵。
  江董事长认为自己被马总统提名担任海基会董事长,是三生有幸。第一,在二十年前海基会尚未成立时,时任经济部次长的江董事长与当时的萧部长,研议出开放两岸间接贸易、间接投资的办法。今天众多台商在大陆的顺利发展,也是这开放下的成果,这使江董事长与台商结下很深厚的缘份。
  第二,辜董事长是江董事长的前辈,尤其是留日的前辈。江董事长指出,当年为了改善对日逆差,台湾与日本举行多次谈判,辜董事长代表亚东关系协会率团并担任团长,江董事长则是首席谈判代表。到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年,辜董事长担任APEC领袖代表,江董事长则是经济部长、经建会主委,也是当然团员。追随辜董事长三年之后,江董事长自己也担任了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的领袖代表。江董事长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习到辜董事长的风范及谈判技巧。
  第三,从一九九○年开始,江董事长在经济部推动参加GATT的工作,直到二○○○年政党轮替为止。在这十年间,经济部完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谈判,包括三十个国家的双边谈判,五十五个国家参加的工作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江董事长深深体会公平贸易、自由贸易的真谛,也充分了解台湾需要公平待遇、需要自由贸易。因此江董事长说,当他看到世界各地的区域整合时,对台湾的边缘化,一直保持高度警觉,也一直提倡台湾要加入区域整合。
  江董事长表示,去年六月二十九日,他有幸能跟海协会陈会长签署马总统最重要的一项政见「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开启了台湾在亚洲参与区域整合的第一步。如同马总统在提名他时告诉他的一句话,「你们是在写历史」。
江董事长指出,今年是海基会跟海协会进入谈判的第四年。在今年二月二十二日,双方已经举行第一次的经合会例会,而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后续四项协议,将由这个平台下的不同工作小组,积极展开后续协商。过去协商的基本原则,就是「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很显然今天仍是以经济为重,但已进入较困难的议题。江董事长期勉各工作同仁继续努力,让这四项协议顺利进行,以确保台湾在亚洲市场的竞争力。
  马总统的致词是会庆的重头戏。总统除了肯定海基会历任董事长及全体工作同仁的努力外,并追赠「两岸和平特殊贡献奖」给故前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由其夫人辜严倬云女士代表领奖),以表彰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贡献。
  总统在致词中表示,一九八七年解除戒严、开放探亲,一九八八年行政院成立处理两岸事务的临时性任务编组「大陆工作会报」,一九九○年由于偷渡客问题,两岸由红十字会协助协商处理相关事宜,使政府意识到两岸间必须有一常设性、全面性的机构,以进行两岸协商、交流与服务的工作。
  总统指出,当时他参与「大陆工作会报」,从修宪开始,增订《宪法》增修条文第十一条「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间人民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事务之处理,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并据此设立「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及「海峡交流基金会」,全盘规划未来两岸关系发展。
  总统指出,海基会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曾进行多次重要协商,发挥相当大的功能。例如一九九二年两会在香港协商,获致两岸均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而我方所表述的「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第二年又在新加坡举行「辜汪会谈」签署四项协议。随后因「千岛湖事件」、李前总统访问美国、大陆试射飞弹、「两国论」及政党轮替等原因,两岸关系陷入低潮;一般认为二○○○年至二○○八年间,海基会除提供服务功能外,协商与交流的工作则完全停顿。
  总统表示,他在上任前即对两岸关系预做规划,因此执政后,即请江董事长赴中国大陆进行第一次「江陈会谈」,达成开放两岸直航及陆客来台协议,迄今两会已签订十五项协议、达成一个共识,使两岸逐步迈向和平与繁荣。
  总统表示,国共内战造成很多家庭流离失所,身为炎黄子孙,必须亟思解决以谋求和平。在谋求和平的过程中,必须维护中华民国主权与台湾尊严;在推动两岸事务时,必须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并且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任何协商必须秉持 「对等」、「尊严」及「互惠」的原则,以保障人民利益。
  总统强调,政府在推动两岸关系过程中必须优先考量三个问题。首先是「人民」,政府政策必须符合「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再者是「和平」,如果没有和平就没有一切,政府在追求和平时,绝不会牺牲国家的主权与尊严;第三则是「民主」,两岸政策仍应符合「国家需要、民意支持与国会监督」的原则,务必让协商过程在不影响协商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透明,这才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总统进一步指出,回顾两岸发展,政府在宪政架构下,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不再将中国大陆视为「叛乱集团」,但仍无法承认中国大陆是一个主权国家,因为中国大陆仍是《宪法》第四条规定的「中华民国的固有疆域」。因此,现阶段应做的是,在相互不承认主权前提下,可以相互不否认治权,这也是《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二条针对台湾地区所做的定义「台湾地区: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在此前提下,「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是目前能够解释、并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对等交流的重要基础。
  总统表示,海基会在从事两岸交流工作时所秉持的原则,背后均有非常复杂但清楚的理论支持与脉络,若缺乏上述支持与脉络,两岸关系就会如同前政府执政期间的八年,陷入停顿与不确定的状态,不仅对人民不利,也会伤害台湾的未来,影响台湾人民的权益。因此,不论是那一个党派或那一种思想,都必须认清此一政治现实,也唯有如此才能为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海基会成立二十年来已创造许多历史,未来必能持续下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