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陆生来台 两岸青年交流全面启动 文/罗立《交流杂志100年8月号第118期(历史资料)》

陆生三法通过后,政府在「限量、限校、限领域」前提下承认大陆学历,开放陆生来台就读大专院校,第一年开放两千人,首批陆生九月可来台读大学及研究所,两岸学术及教育交流迈向新的里程碑。很多教育界人士都持正面看法,认为对学生相互学习会有帮助,甚至对两岸和平也有深远影响。

促进多元思考提升国际竞争力

政治大学副校长林碧炤说:「两岸关系的无解和误会,与知识份子不能交流有很大的关系,早就该做了。」他很早就主张两岸要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只是政治不允许,「现在开放了,未来要好好做。」

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泰然说:「愈开放愈好,保护政策对大学及社会都不是好事。」全球化的时代,大学校园国际化的环境很重要,有多元思考,才能提升竞争力。

陈泰然指出,大学校园要有多元文化,大家能多元思考,首先就是生员的来源要多元,向各国找好老师。学生也要如此,全球的大学都对世界各国的好学生招手,大陆也是重要来源,「我们应将大陆学生看成国际学生的一环,要让台湾的大学生跟不同地方来的学生,相互学习,而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当大学生的视野宽广、思考多元、态度开放,格局才会大,才会有竞争力。

陆生学习认真台生创意丰富

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去年初在政大公企中心一场演讲指出,要减少洪兰教授所看到「大学生上课啃鸡腿」的现象,「在教室里放几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当台湾学生看到陆生的认真,一定不敢打瞌睡、吃鸡腿。高希均说,「优秀大陆学生来台可刺激我们大学生改变行为、心态,台湾应该欢迎各国的好学生。」

之前陆生不能来台读学位,只能短期交流,随著台湾和大陆大学生及研究生交流愈来愈频繁,两岸大学校长对台生和陆生学习看法相当一致:陆生在学术上普遍比台生用功,但台生关注层面多元,创意也让人惊艳。世新大学校长赖鼎铭说:「各有特色」。

陆生为什么用功,政大讲座教授钱致榕说,大陆六成大学生来自农村,「用功念书是唯一脱贫手段」,而在大陆不论考大学及就业都很竞争,大陆学生需要很努力。赖鼎铭认为,台湾这一代大学生想法跟过去不同,因为环境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不再,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赖鼎铭说,目前来台交换的陆生多半很用功,准时上课,都坐第一排,爱问问题,很多人报告都得高分。来台陆生对台湾充满好奇,在学术上用功学习,也积极参加相关活动,除去听演讲,连新书发表会都参加,在很多演讲发问的都是陆生,不少人问题尖锐,令人印象深刻。他也指出,学习认真的学生会让老师有成就感,在陆生身上,「容易找到成就感」。

对很多台湾的大学生来说,课业非关切重点,但普遍喜欢上网、参加社团、竞赛,也爱创作,创意相当不错,也令陆生刮目相看。赖鼎铭举例,该校一位女学生在报告时将胸衣当成道具,让陆生觉得不可思议,想不到竟有人可以这样做。他分析指出,大陆限制多,让陆生在创意方面,不如台湾学生。

大学多希望招收优秀陆生来台,赖鼎铭指出,两岸学生交流,会相互受影响,陆生在学术上的用功,会让台生警惕,而台生的多元创意,也会感染大陆学生。已有台湾的大学生表示,看到来交流的大陆学生非常用功,真的受到刺激,也觉得要加加油了。

两岸青年交流为两岸未来播下和平种子

「在大学学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比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陈泰然指出,两岸学生学习方式不同,价值观差异很大,当陆生进到台湾的大学校园后,要学习相互尊重、包容和体谅。台湾的大学校园注重多元的文化和思想,可让大学生增广见闻,并且学习包容和尊重,陈泰然说:「台湾的孩子很幸运。」

不少来台交换的大陆学生都指出,很多台湾学生对大陆民众及学生有误解,包括来台交换之前要先选拔,是来统战等,而当他们到台湾后,也发现之前很多对台湾的印象也是错的。

赖鼎铭认为:「要影响陆生,让陆生来台受教育是最好的方式。」他表示,台湾很多人早期都留学美国,回台后会亲美,是美国永远的朋友,「希望陆生来台后,变成台湾的朋友,可将自由民主带回去。」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郭位表示,多数到外国留学的学生,对当地都有好感,回去后会替该国讲好话,「陆生来台回大陆后,也会因喜欢台湾,替台湾讲话。」

林碧炤更指出,「两岸知识份子的交流,对两岸和平会很有大的助益」,德国和法国和平相处、东西德统一,以及欧洲整合就是最好的例子。文化及学术的交流是消弭隔阂很好的方式,让交流没有意识型态,透过交流,大陆学生可学习台湾社会的优点,包括民主素养、生活品质、富而好礼及有秩序的社会,以及中华文化。他强调:「教育和学术才是和平的种子,双方才不会打仗。」

建立台湾的大学品牌为当务之急

至于陆生来台后大学的当务之急,林碧炤说:「就是要把教育办好,建立品牌,国立大学更应如此。」他表示,很多人去美国、英国或香港读书,是因为文凭很值钱,毕业后找工作很容易,未来会有前途。全世界都在抢好学生,陆生来台湾读书,也是因为台湾的文凭让他们能找到好的工作,会有前途,「因此大学在三、五年内,在学术及教育上要很认真,要建立台湾大学的品牌,吸引优秀陆生来台。」

林碧炤指出,因为来台的陆生已是大学生或研究生,学校对他们的生活管理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照顾他们的学业,让他们毕业后拿到台湾的大学文凭觉得有价值,返回大陆后能找到好工作,也觉得来台留学有光彩。

政策松绑有助于吸引优秀陆生来台

因为社会有疑虑,政府初期开放陆生采取「三限六不」原则,因为限量,第一年只能开放两千人来台,也限制承认大陆医事学历,陆生不能报考与国家安全机密相关系所、不能定居及考证照。此外,国立大学校方不能编奖学金给陆生,陆生就学期间也不能打工。大学多认为,种种限制会阻却优秀陆生来台,也难跟其他国家一较高下抢好学生,长期会是隐忧。

高希均说,「普世价值是开放,不是歧视」,台湾限制优秀人才来台就学、就业,是「最坏的保护主义」。他指出,美国领先世界,正因为开放,吸引全球最优秀人才。台湾应设法吸引各国优秀学生来台,当然也包括陆生。但此议题被高度政治化,高希均反问:「汽车会造成车祸,是不是就不进口了?」开放陆生是教育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郭位指出,全世界都在吸引好人才,除了教授,还有好学生,台湾怕陆生来抢饭碗,这种想法「太被动」。他以广达董事长林百里为例,来自香港,在台湾创业,「难道台湾不喜欢?」他问到:「多几个林百里有何不好?」他认为台湾没什么好怕的。

郭位表示,如果台湾社会初期对陆生来台会担心,可以限制名额,但对陆生应该跟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对台湾不给奖学金等种种限制,他认为「百分之百错误」。郭位说:「不会收到最好的学生,只能二流、三流」。

教育部初期限制国立大学只能招收研究生,私立大学从大学生到研究生都可以招,最近放榜的研究生招生结果出炉,却令各校大失所望。教育部原核定可招收六百五十三名硕博士生,符合报名资格的报考者只有三百多人,最后录取二百二十八人,缺额率高达六成二,一半大学连一名陆生都没招到,两岸四地排名第一的台大也有缺额。

博士部分,教育部核准二十七校招收八十二人,但最后只录取十二校二十八人。成大原计划收七人、台科大原计画收五人,却连一人都没收到。顶尖大学的阳明、台师大也挂零。台大的职卫所、分子所、材料所、微生物所和土木所等五所都没有陆生报名。

硕士部分,教育部核准八十校招收五百七十一人,最后只录取三十九校二百二十人,阳明、中原、宜兰、金门大学等四十一校都没招到陆生。

陈泰然指出,新加坡、香港纷纷争取优秀陆生,给奖学金之高已到了「匪夷所思」地步,但台湾的大学却被绑手绑脚,今年首次招研究生,连台大都招不好,「因为限制太多,招生当然不好」。

台湾留学大陆青年学生发展协会副会长陈正腾指出,过去二十年两岸青年交流不对等,台湾青年去大陆的多,大陆来台湾的少,其实大陆学生对来台湾学习很有兴趣,现在开放来台读学位「是好事」,但「三限六不」只让包括北大等四十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读研究所,「缺额六成多,连台清交都招不到学生」。反观今年香港大学招生,吸引了一万陆生报名,非常热门,「台湾不开放,连要找优秀陆生都不可能」。

陈正腾表示,目前大陆已是世界第一的留学生出口国,各国都极力要吸引陆生,特别是优秀的陆生,「心胸开放才可能成一流学府。」「三限六不」是歧视陆生,继续歧视下去,陆生真的不会来。

赖鼎铭说,台湾高教有好的环境,老师也相当不错,但政策绑手绑脚,「台湾高教无法突破。」开放陆生来台后,双方因有文化差异,加上隔阂三、四十年,冲突不可免,「要靠时间慢慢磨。」

但他呼吁,开放的脚步要再大一点,不要只限四十一校,要招什么学生,让学校自己决定,有的只招九八五工程学校的学生,有的可能愿接纳二一一工程的学生,技职学校也可找自己要的。陈泰然也说,台湾的技职学校藉著招收陆生,也有机会解决部分少子化生员不足的问题。

共同培养人才创造两岸和平红利

九月大陆学位生正式来台,两岸菁英及知识份子交流踏出一大步。虽然初期在种种限制之下,要跟全世界竞争,抢优秀的陆生,对台湾是一大考验,教育界人士希望透过学术及教育的交流,两岸学生可相互学习,并且并能学到尊重与包括,消弭误会。长期来看,更要共同培养人才。

林碧炤说:「希望未来大陆的领导人是台湾培养的,而台湾的领导人也去大陆留过学。」赖鼎铭则表示:「如果我们能培养出大陆的马英九、各级部会首长、教育界精英,及企业界的精英,将是台湾对两岸,甚至是全球最大的贡献。」 █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