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的转型危机■文/宋国诚(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暨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国立政治大学华语文教学博硕学程教授)《交流杂志101年6月号第123期(历史资料)》

就在中共即将召开「十八大」之前,「薄熙来事件」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引起各种揣测与解读,但不论如何,它多少反映了大陆政经发展的一些问题。无可讳言,在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令人称艳,但也面临社会转型的误导与偏差。在转机与危机并存之中,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改善官民信任的差距、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将关系到中国大陆的安定与发展。

确实,中国大陆正处于急遽的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调整时期,但「转型不正义」、「利益不公正」,正困扰著大陆社会。明显的是,各种社会纠纷新旧交替、错综复杂,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干部贪腐接连不断,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高发、频发、群发之态势。不论大陆内部与国际社会都不免怀疑,改革能否持续?中国的社会危机是否难以收拾?


政改是一面镜子


虽然今年出现了薄熙来事件,但过去这几年来,中共内部也不乏政改的声音,温家宝就是一例。他不只在大陆提政改,到国外时也不忘说明政改的重要性。尤其是今年,不论是两会期间,或是在内部会议,或者是出国访问,都谈到政治体制的改革。这一诉求,在十八大召开前夕,出现如此频繁,未来是否可能在十八大形成更明确的路线,值得关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改的诉求也是大陆发展问题的一种反映,或者说大陆的领导阶层至少认识到「转型不正义」、「利益不公正」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的解决,已不是现有的体制可以吸纳与化解。更令大陆领导阶层忧心的,是一种左倾的力量,可能借由这些现象而起,不仅挑战改革发展的路线,也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所谓「红色后代的觉醒」、「红太阳在中国西部升起」,甚至于「召唤毛泽东幽灵」的说法,虽不至于怵目惊心,但多少会让大陆领导阶层坐不安稳。

所以说,政改是一面镜子,内行人看得清清楚楚,外行人则是雾里观花。在大陆内部,就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改革开放面临重大考验


依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二○一一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当今大陆正陷入一种「转型陷阱」。「转型陷阱」是一个发展社会学名词,报告主稿人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对照中国大陆的现实,将其定义为「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并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其主要症状是既得利益集以「维稳」之名拒绝改革、抵制改革,甚至绑架改革,篡夺或垄断改革的成果。它导致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出现滞缓、停顿与回潮,且可能提早终结三十年来改革的进程。

转型陷阱,并非转型方向与目标的失落或取消,而是转型转到了歧路、转进了弯道、转入了窄巷。上述报告上已经暗示,中国大陆的改革已经失去动力,陷入迟缓、搁浅乃至疲软无力的状态。它表现为有利于短期快速发展的资源和优势已经耗尽,大跃进式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的畸形化,社会矛盾的张力越来越大,社会的活力和生机在不断丧失,发展与改革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将维持现状作为优先选项。于是,大陆人民心中兴起了疑问:改革还能持续吗?

正如大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当前中国大陆社会至少已经形成三大利益集团的雏形,一是以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集团」,二是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三是以房地产和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集团」。有人则认为,这三大利益集团不只是「雏形」而已,而是已经「显性化」。随意举一例,有「三多市长」(钱多、房多、女人多)之称的前杭州市长许迈永,在其任内贪腐就高达二‧一三亿元。这些「大型既得利集团」与一般普通大众,正在形成一种新的阶级对立意识,并从社会三大冲突:官民冲突、劳资冲突、贫富冲突中一一显现出来。


先有维权才能维稳


「维稳」一词,人们经常听闻,原本是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并历经「十六大」、「十七大」之后成为政府工作的基调,就中国大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但在现实上,维护出现扩大化、滥权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曾几何时,中共中央设立了一个「中央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下设「中央维护稳定办公室」(简称「维稳办」),于是维稳工作,包括组织、资金与人员,就像海绵吸水一般膨涨扩大,维稳单位从中央到各省、市、县、乡、街道,乃至事业、企业单位,「维稳办」布满全中国。不仅如此,除了各级「维稳办」之外,近年来衍生了许多「办」,例如安徽祁门县建立「五办两局」,其中「五办」就是「维稳办」、「综治办」、「防邪办」、「信访办」、「安委办」等等,在私人企业较多的省份,也把「企业维稳」纳入工作重点,例如福建、江苏、浙江等倡立「综治维稳进民企」,并在全国普遍推行。

但实际上,大陆内部也有人忧心,维稳可能越维越不稳,政府的信心可能越维越不足。二○一○年起,大陆政府扩编维稳员额达五百万人,而今年「两会」期间公布的国防预算则大幅缩水,二十年来始终居于二位数递增的国防预算竟陡降至七‧五%。对内陡增的维稳员额,对外陡降的国防预算,这一增一减,显示大陆政府已将政治忧虑的重心,由「敌我外部矛盾」转向「人民内部矛盾」,其对内部局势的信心也有逐渐下滑的迹象。

即使是中共自己人也都给予「维稳」许多负面评价。面对诸多群众性事件,地方基层动辄调来防暴大队、员警、武警、城管,甚至军队,一些地方甚至超越法律规定,采取围堵、拘禁、游街、公审,将访民「劳动教养」或「被精神病」(将「上访」人员强行关入精神病院)等等。这种维稳,不仅显示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不足,也显示地方政府在维稳工作上,出现过当、过激、过火的偏差。

维稳的对立面是「维权」,但大陆内部也有人担忧,人民越维权,权利越得不到保障,也就是说,维稳的力度越大,维权的力度就越大,形成所谓「维稳恶圈」。近年来,中国大陆群体性事件呈陡增之势,百姓首先冲击的就是公安、城管、派出所、政府机关等国家力量所在地。人民对官署甚至形成一种「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预期心理,形成「沾官必骂、逢警必反」的定律。诸多事证说明,维稳本来是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但有些地区却适得其反,显示维稳干部的执法知识与方法,还有待改善。

俗称危机就是转机,今日中国大陆的现况是,面对一个公民自主意识不断提高、资讯网路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大陆政府有必要调整旧有的压制、打击、消弭等思维定势,正面理解胡锦涛提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创新」的深刻含意,才能将互不信任的「党群关系」重新扭转过来,走向既持续发展又安定稳健的局面。

毕竟,一个在和平稳定中处理「转型不正义」与「利益不公正」的大陆,一个在和平稳定中顺利过渡到民主自由的大陆,不仅是大陆民众之福,也是两岸之福、国际社会之福。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