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汪会谈20年 包容体谅造就两岸赢家—专访海基会前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先生■采访整理/梁宝华(财讯杂志总编辑)《交流杂志102年4月号第128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上午,新加坡海皇大厦的周遭,新加坡警方重重封锁,来自两岸的谈判代表团陆续抵达,各自进入双方早先安排好的休息室。
此时,只见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唐树备进入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休息室,邀请辜振甫前去邀请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以便一同前往会场。
事实上,这是当时的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所提出的意见。他和唐树备说,在辜汪会谈正式举行之前,辜振甫与汪道涵两位谈判代表居然从来没见过面,不合乎国际谈判惯例,因此他希望辜汪两人至少在上谈判桌前,应该要打个招呼。
然而,由于台湾始终忧心被中共矮化,因此,在与唐树备协调后,由唐树备代表汪道涵到海基会休息室去邀请辜振甫,再陪同辜振甫前往邀请年纪稍大的汪道涵,两人略事寒喧后前往会场。
但为避免外界有所谓矮化的评论,最后是在辜振甫走到汪道涵休息室时,汪道涵即在门外迎接,并一起走到会场,也在短短的路程中稍事寒暄。
如此开场的辜汪会谈,不但缓和了两岸阻隔四十余年的对峙关系,同时也开启了双方对话与沟通的新页。时至今日,台海双方不但完成了通商与通航,也计划进一步展开互设办事机构的协商。原本被视为全球最危险火药库之一的台湾海峡,现在却成了全世界都想借以作为跳板,抢搭两岸和平商机便车的投资首选地。
时至今日,陆客在台湾四处自由行,而依著历史轨迹回头追寻,二十年前的辜汪会谈可说是目前两岸关系的起点,也是让两岸发展模式有脉络依循的根基。
岁月匆匆,参与会谈的辜汪二老均已辞世,但会谈所代表的精神却从未在人们心中消逝,反而随著两岸关系的改善,使得该次会谈的历史定位益加清晰。
二十年后,已经知天命的邱进益依然身强体健,他回首过往不无感慨的说,辜汪会谈所代表的精神,其实是两岸之间为了和平相处,所各自释出的极大程度包容与善意。虽然在这二十年间,两岸情势并非一帆风顺,领导高层更历经多次变动,大陆已从当初的邓小平,到江泽民,到胡锦涛,再到目前的习近平,台湾方面也发生多次政党轮替,但均无碍于两岸关系前进的方向,显示出辜汪会谈所代表的精神,是两岸所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参与辜汪会谈的海基会前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是外交体系出身的谈判高手,在他眼中,谈判的目的在于追求双赢,包容与体谅则是协商的基础,也是创造双赢的必备条件。虽然目前我们有了包含ECFA在内的十八项协议,但追本溯源,辜汪会谈所代表的相互理解与包容才是两岸之间不变的相处原则,唯有顺著这个方向走,两岸关系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二十年后,重新专访这位当时的主谈代表,仍然极具意义。他不但清晰的点出辜汪会谈所带来的两岸影响,也对未来的台海局势多所提点。但正所谓言者谆谆,就不知在位者是否有心听听这位为两岸写下历史的长者言了!以下即是邱进益访谈的重点摘要:
Q:辜汪会谈后的二十年来,台湾政治环境历经重大变迁,加上大陆经济实力快速崛起,台湾方面要如何应对?
近年来两岸关系、相互来往已经逐渐制度化了,而且双方和平相处,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不过与二十年前相比,现在台湾对大陆的态度日趋保守,而大陆反而比过去积极,这表示大陆经济实力崛起以后,自信心越来越强。
这二十年来所发生的变动,对台湾与大陆来说,都有许多学习的课题。首先,台湾政治民主化以后,政党轮替已成为政坛常态,大陆方面必须要习惯这种情况。其次,从台湾角度来看,民进党迟早要参与两岸关系事务,如果不让民进党参与两岸事务,是不智,也是不对的。
过去几年来民进党低估了大陆发展的情势,没有与时俱进,党内的大陆政策过于保守陈旧,与二十年前相比几乎没有进步,因此在政策上缺乏弹性。以台独主张来说,民进党当初执政八年都不能实现,何况在野?所以民进党有必要重新审视大陆政策,才能顺应实务,甚至在国际社会上获得认同。
民进党内四大天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台面上的政治人物也将逐渐淡出舞台,而年轻一代民进党人士上台之后,情况会比过去要好很多,因为新一代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也更有国际观,能够看清台湾的国际定位。如果不能看清台湾的定位,就容易做出无谓举动,只会消耗自己,不利于台湾长期发展。
另外,台湾最关心的经济议题来说,台湾近二十年来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顺势跟上大陆发展的脚步。在过去,与台湾关系最密切的经济体就是美国与日本,只要抓紧美日,台湾经济就能够顺利发展。但现在情况与以前相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语,美、日经济实力呈现衰退,而大陆则是快速崛起,美国、大陆、日本已是全球前三大经济体,而台湾就在大陆的旁边,一定要认真发展与大陆的关系,才是对台湾长久发展有利的选择。
Q:辜汪会谈开启了两岸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对台湾内部有什么样的影响?
目前台湾政党轮替的民主政治现象,一定程度来说,要归功于二十年前辜汪会谈的成功。因为前总统李登辉就任初期,正是台湾内部民主政治改革的初期阶段。当时民进党才刚刚崛起,老一辈的国大代表依然大权在握。为了让政改得以顺利进行,并且与在野党进行协商,前提就是拥有稳定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台湾的国际关系与对大陆的关系。
李前总统深知两岸关系对于台湾内部政治改革的重要性,所以才会积极推动会谈,为两岸间的相处模式奠定和平基础。而在稳定了台湾的外部环境之后,才能全力推动内部的政治改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辜汪会谈可说是直接促成台湾今日民主政治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不过台湾在民主政治改革成功之后,整体政局波动较多,而大陆内部的政治情况却是相对稳定。今日台湾在不稳定的情况下与稳定的大陆进行各项谈判,这对我方的谈判代表确实是较为不利。
Q:那我们该如何看待辜汪会谈的历史定位?
从辜汪会谈开始,两岸真正进入一个和平共处的阶段,从过去的「单打双停」、反共义士的时代,进步到双方面对面坐下来谈判,从这方面看来,辜汪会谈的意义非常重大。而这二十年来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维持两岸和平,而且使得两岸往来关系正常化与固定化。
二十年前辜汪会谈举行的地点是新加坡,一个由华人治理,但又不属于两岸统治的国家。两岸在新加坡举行谈判,真正突显出台湾与大陆之间有著对等关系。国际社会也都看到台湾与大陆平起平坐来进行谈判,这对今后台湾地位的保障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而且辜汪会谈成功举行之后,两岸间的任何会谈与协商就有了模式可以依循,包含谈判的形式、如何举行预备会议、谈判团队人选、签署文件如何发表等,都可以在二十年前的辜汪会谈中找到答案。也可以说,目前两岸间所有谈判协商的框架格局都是由辜汪会谈开始,非常具有开创性。
Q:邱先生对于辜汪会谈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从海基会成立,一直到辜汪会谈顺利举行,这些工作一路走来可说是筚路蓝缕,相当艰辛,就算是最细微的小细节,都关系到会谈是否能顺利举行。举例来说,一直到会谈正式举行当天,辜振甫与汪道涵两位谈判代表居然从来没见过面,这不合乎国际谈判惯例,至少也应该要在会谈前打个招呼。
我就与当时的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商量,由唐树备代表汪道涵到海基会休息室去邀请辜振甫,然后辜振甫一走到汪道涵的休息室前,汪道涵就在门外迎接,双方可以在正式进入谈判桌前稍事寒暄。这个小细节就关系到主客关系与台湾的地位,因为当时会谈的主办方是海协会,所以由海协会来进行邀请与迎接的动作,而且辜振甫比汪道涵小两岁,由年纪轻的一方去邀请年纪较大的一方也符合中华文化的礼节,这不但反映出台湾与大陆之间地位对等,也可以防止台湾被刻意矮化。
虽然在谈判的程序与细节上,我方已经尽力做到妥善,但在会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在跟共产党谈判时,无论环境如何变迁,都不要忘记你的谈判对手是共产党,他们始终会坚持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而且共产党倾向于将原本事务性的会谈,拉高到政治层级,这对于我方来说有种被「突袭」的感觉,此时就必须坚持自身的立场,才不会被谈判对手牵著鼻子走。
值得一提的是,辜汪二人实质上代表了双方的领导人。当初汪道涵在向上沟通时可以直通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辜振甫则可以直接与李登辉前总统对话,双方各自在内部的沟通管道相当畅通。也就是说,辜汪会谈虽然是以民间机构的形式来举行,但在实质意义上相当于两岸当时的最高领导人会谈。
Q:两岸未来交流的重心为何?
现在是两岸关系六十年以来的最佳时刻,但不应就此满足。以中长期目标看来,两岸应该要尽快签署和平协议,而且要在第三国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对台湾才有保障。
而在近程目标方面,首先,ECFA后续协商务必要今年内完成。接下来就是在明年签署两岸文化协议,因为文化与经贸事务本质有所不同,经贸事务是利之所趋,企业自然会去做,而文化则需要推动。两岸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文化,只要文化能够协调一致,双方自然就可以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