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士林官邸-褪去神秘面纱的乐土◆文 \ 刘菡《交流杂志104年2月号第13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位于台北市北方的「士林区」,最早称之为「八芝兰林」,系平埔族语「温泉」之义;清朝实施堡里制,设「芝兰堡」;清末时因当地重教兴学风行,科考人才辈出,有所谓「三步一秀,五步一举」之誉,遂改称「士林」,以彰「士子如林」的盛观。「士林区」相对于台北各区,可谓得天独厚,有风光秀丽的阳明山、有瑰宝琳瑯的故宫博物院、有远近驰名的士林夜市、有异国情调的天母商圈,更有让人欲窥堂奥的「士林官邸」。

揭开神秘面纱 化禁地为乐土

「士林官邸」背倚福山山系,占地广阔,原属日据时代总督府园艺支所用地,台湾光复后由省政府农林厅农业试验所接收,并成立士林园艺试验分所。国民政府播迁台湾前夕,由当时的省主席陈诚亲自勘选蒋故总统中正先生官邸,因为此处环境清幽,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乃选而定之。从一九五○年五月蒋故总统伉俪定居,直至一九七五年四月蒋故总统病逝,两人在官邸一起度过二十六年的悲欢岁月。

尽管一九七五年九月蒋夫人宋美龄初次赴美就医休养,官邸已渐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萧瑟景象,但为尊重蒋夫人,依旧保留原貌,秘不对外。直至一九九一年九月蒋夫人赴美长期休养,加上台湾民主浪潮风起云涌,一九九六年台北市长陈水扁任内为打破威权象征,决定开放正馆以外的园区景点供民众参观。举凡蒋总统座车专用停车场(现今停放的是蒋夫人在一九九八年至二○○三年间的凯迪拉克座车)、玫瑰园、中西两式庭园、凯歌堂、新兰亭,都是民众乐于流连悠游的重要景点。

玫瑰园植栽七十六畦、四千多株玫瑰,每年十一月至翌年四月间缤纷盛开,百花齐放,香气袭人,每畦两端种有蒋故总统最爱的梅树,梅树与玫瑰相依,颇有象征两人至情不渝之意。曾任士林官邸内务组组长应舜仁回忆蒋故总统爱梅之情道:「他很喜欢梅花,有时候难免枯掉或虫蛀,不见了,先生就会问:『这棵树怎么没有了?』……他不喜欢人家砍树,枯掉了他没话讲,砍了他就要骂了」。

中式庭园是一九六六年为庆祝蒋故总统八十岁寿辰所造,以曲折小径贯穿假山曲池拱桥与八角亭,恰与另一侧充满巴洛克风韵的西式庭园对照成趣。凯歌堂与南京国民政府官邸礼拜堂「凯歌堂」同名,为蒋故总统伉俪与党政要员作礼拜及家属举行婚典与受洗仪式之处,长期由周联华牧师主持礼拜。每年设寿堂为蒋故总统作寿的「新兰亭」,又名「寿亭」,亭旁立有纪念碑,上书「新兰亭记」,系一九五○年十月官邸邀请全国诗人荟萃咏觞之处,由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题额,堪与一千七百年前王羲之「兰亭集序」遥相辉映。此外,还有兴建于一九八四年的园艺展览馆,以及二○○○年才正式对外开放的生态园。生态园在官邸时代是种菜莳蔬的园圃,主要供应官邸新鲜无污染的蔬菜,如今是一座以生态工法营造自然栖地的湿地园区,为都会另辟一处动植物栖息的生活空间。

虽然开放官邸外部景观已让民众得以观其大貌,但对于栅门内的正馆还是具有高度好奇心。二○一一年一月,在台北市长郝龙斌的主持下,正馆一楼正式开放,次年再开放正馆二楼,长达六十年的神秘面纱终被揭开。整体而言,正馆的布置朴实无华、简洁雅致,除了诸多空间用于摆设接待宾客的座椅,再来就是简单清雅的书房、画室、餐厅、衣帽间,以及起居室。

鹣鲽情深 家居之乐乐无穷

蒋故总统伉俪的官邸生活,闲暇之余,除了在各式庭园散步赏花,以及读书作画,最大的乐趣便是在一楼小客厅看电影,一楼小客厅左侧,平日挂著溥心畬的山水画,拿下画作,便成为小型的电影院。惟两人对电影的喜好各有不同,蒋故总统偏爱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因此多选择国片,蒋夫人年轻时在美国受教育,则喜爱外国片,但由凌波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轰动全台的电影,却同样吸引他们的目光。据士林官邸御厨蒋茂发回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凌波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士林官邸看,总统看得最多遍了,前前后后看了十几次,不但夫人也看,我们也跟著一起看」。担任官邸警卫的戴位珩则表示,若蒋故总统没挑到喜欢的电影,就会说:「放那个」,大家就知道要播放由李丽华、严俊主演的《狸猫换太子》。

由于蒋夫人对国画兴趣浓厚,官邸也特地聘请黄君璧与郑曼青两位名家为蒋夫人教授国画,官邸二楼画室宽敞明亮、窗景怡人,对作画之人的确是一大享受。而从画风及笔触来看,蒋夫人亦确有绘画天赋,颇具大家气势,现今走进官邸一楼客厅及楼梯间,我们可看到多幅蒋夫人的亲笔画,并由蒋故总统题诗,可谓琴瑟和鸣、鹣鲽情深。

走到官邸二楼的更衣间,目前还可以看到一个衣柜挂著蒋夫人的旗袍。蒋夫人虽在诸多生活习惯方面保有西式作风,但在衣著上却独钟中式旗袍,甚至称得上「旗袍癖」。早在大陆时期,就有一位来自湖北的裁缝师张瑞香跟著宋美龄走南闯北,蒋夫人来台后依旧跟著进入官邸,专为蒋夫人制作旗袍。据官邸内务科的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过年那天休息一天之外,张瑞香几乎每天不停地为蒋夫人制作旗袍,以让蒋夫人四季更换,以及应酬各种宾客之用。这些颜色各异、材质有别的旗袍,平时由身边的管理服饰的女侍编号成册,便于随时取用。

在饮食方面,士林官邸之饮食极为讲究,大厨内设中餐部及西餐部,厨艺足以媲美任何台北名厨。蒋故总统伉俪也各有偏好,蒋故总统喜爱中式餐点,蒋夫人偏爱西式餐点,特别是吃生菜的习惯,蒋故总统曾对她开玩笑地说:「妳是羊生的,吃草的。」尤其蒋夫人一生为维持优美的体态,对饮食格外控制,几乎每天都会用磅秤称体重,稍觉发胖,立刻禁用荤食;有趣的是,蒋夫人还特别爱啃有骨头的食物,如鸡翅膀、鸡爪子等。整体而言,只要没有官方应酬,蒋故总统伉俪都会在二楼的餐厅共享两人时光。此外,每天下午约四点左右,蒋夫人必亲自送甜点及饮料至蒋介石书房;时间允许,下午五点左右,陪同蒋故总统至近郊坐车散步。蒋故总统生病后,蒋夫人摒弃一切嗜好和交际,全心全意照料,亲伴在侧。蒋故总统伉俪的感情可说是老而弥坚,相互依赖日愈深重。

安全防护 重中之重

「士林官邸」不仅蒋故总统伉俪的的住所,更是当年国家权力运作的中心,无论是国政军事的决策,或是接待重要国际访宾,几乎都在官邸进行,包括接待美国总统艾森豪、副总统尼克森、太平洋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日本首相岸信介、泰皇浦美蓬等数十位国际军政要人。因此,安全防护工作可说是官邸硬体设计、动线规划的重中之重。尤其蒋故总统曾历经西安事变之苦,更特别注意安全措施。

首先,一九八七年解严前,官邸正门前的福林路系隶属军事管制区,沿途设有多处碉堡,禁止人车通行。甚至在一九九六年对外开放之前,入口处还是维持由竹林及杂木所构成的阻绝遮蔽带,仅从中开辟一条小路,让外人难窥其貌;其后,为因应开放后络绎不绝的游客,方于一九九八年重新规划开辟现有的大门广场。其次,门口警卫室的窗口皆外配厚达吋余、具防弹效果的钢片,外部公文一律由窗下小洞传递。至于官邸正馆则采灰绿色系的保护色,与周遭环境相融,避免曝露核心建筑,遭受空袭。即使是蒋故总统伉俪作礼拜的凯歌堂也有特别防护,据了解,教堂内六十张大椅,其中有四张椅背装有防弹钢板的安全措施。

此外,前总统陈水扁曾于二○○九年十月在台湾高等法院法庭上指出,士林官邸与总统府分别有两条密道,可以直通衡山指挥所以及国防部,是现任元首在遇到危急状况时可以搭机脱逃的地方。后经士林官邸人员证实,的确有一条秘密通道直接通往军事重地衡山指挥所。由此可见,士林官邸的安全措施之缜密已做到滴水不漏的地步。

故人已远 余响犹在

蒋故总统在人生的最后三年,大多卧病在床,起居室也移至二楼一处较大的空间,由医疗小组全天候看护;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夜里,电图监视器上的心跳突然停止,经急救无效,宣告逝世。据蒋夫人座车侍卫官朱长泰回忆:「当医生把这些管子拿掉以后,就『哗!』的一声落下大雷,这雷声可真大啊!接著大雨倾盆,当天天气本来还不错,没有下雨,但这个时候雨却很大!……原先夫人就守在先生旁边,本来她都没哭,一直积压著情绪,这时候她放声大哭。」从一九七五年以来,床边的时钟就停留在蒋故总统逝世的时间,其长眠的床铺仍置于二楼晚年时的起居室中。

现今的「士林官邸」就如同「蒋总统」一样,成为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专有名词。象征著一个时代的结束,象征著平民老百姓也可在官邸的林荫大道与庭园中赏花闻香、漫步嬉游,同享伉俪之情或亲子之乐。相传风水界曾有一说,说是台北市有一条帝王轴线,从七星山下来到中山楼,再从士林官邸,一路延伸到圆山饭店和总统府,士林官邸就位在帝王轴线的正中间,属于帝王宝座。姑不论上述的说法是有稽之见还是无稽之谈,故人已远,威权不再,留下来的是可亲可游的官邸盛景,让人得以一窥过去神圣不可侵犯的「帝王宝座」!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