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原味」的部落轻旅行◆文/高立诚《交流杂志105年4月号第14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春山,暖日,和风,走一趟台湾的原民部落,就知道春光有多烂漫。

层叠相连的碧山翠岭衬托著蓝天白云,轻风拂面,绿荫透光,漫步农林感受浓厚乡村味的同时,耳边传来一阵一阵陆客口音,在台湾乡间趴趴走的,是陆客的身影。

二○一四年十月一日起,原民会与观光局共同推动「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团体参加原住民族部落深度旅游」专案,希望让陆客漫游原乡,体验原民生活文化美学,走访花莲县奇美部落,学习生态捕鱼及原住民手工艺;到苗栗县南庄乡的石壁部落染织植物园,体会染色DIY体验活动与传统编织技术;赴南投县信义乡望乡部落,制作童玩、体验射箭文化,与原住民朋友一起唱歌跳舞、享用道地的原住民传统风味餐。原住民部落依山傍海,自然景观绝佳,多元族群文化,拥有丰富观光资源。目前已开放三十七条部落旅游路线,台湾的部落旅游不但吸引台湾民众前往,也吸引陆客走进部落,体会台湾深度之美。


奇美部落的水上思路

绿油油的稻田,蔚然的大海及炙热的阳光,是许多人对花莲的第一印象。只要踏上花莲的土地,就能享受它的好山好水。花莲县瑞穗乡的奇美部落,是阿美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做为阿美族祖先的文化发源地,奇美保留许多传统制度,力争在传承与发展中取得平衡。奇美部落的水上思路Tatadok(达达鹿),便是划著橡皮艇从瑞穗出发,远望起伏有致的青绿山水,沿著古老阿美族部落的输运要道顺流而下,以在地的方式认识秀姑峦溪,体验抓虾、撒网捕鱼、石头火锅的生活点滴。在群山环抱的秀姑峦溪间,穿越时光隧道,诉说奇美部落的古老故事,体会古老部落的文化智慧。


助分享的核心价值

若不想戏水,从屏东沿著前往山里野游的路径,开车往一九九县道走去,慢慢绕行蜿蜒山路,来到距离垦丁大街二小时车程的牡丹乡。石门古战场位在屏东车城乡和牡丹乡交界处的石门峡,此处地势险要,由石门山和五重溪山相对夹峙而成,状似门户,故名石门。当地排湾族语称为macacukes,有相互扶持之意,也引伸出对抗外侮的内涵。抵达石门古战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门天险,由北侧石门山及南侧五重溪山夹峙的断崖绝壁,形成交通来往的重要门户,原住民与日本军曾在此展开一场生死决斗,如今只留下纪念公园与碑文,不变的青山绿水依然安在,数个原住民村落依旧在此生活,其中以排湾族群占大多数。

不同于工业化社会竞争、疏离的都市生活模式,排湾族人的传统智慧是以「互助」及「分享」为生活的核心价值,俭朴的生活型态,游耕、狩猎、种植的蔬菜彼此分享,捕获的猎物按规定给头目十分之一,头目再分享给族里的弱势族群,共享成为排湾族人生活的重要原则,依然保有快乐共生的喜悦。


望乡布农部落巡礼

座落在可远眺玉山主峰的望乡布农部落,四季各具风情,孕育出多采多姿的部落人文,宛如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家家户户前,有详细的导览解说牌和陈述自家历史的壁画,依循部落巡礼,可细细阅读布农文化,也可亲手制作具童趣的芦笛、布农陀螺等童玩。若想来点刺激的挑战,也能循著「猎人步道」展开冒险,沿著后山棱线一窥布农祖先打猎踪迹,体验就地取材制作捕捉猎物的陷阱,大展身手后,来场高山原始野炊飨宴,品尝原味菜肴。

不仅如此,当地还有多处充满自然之美的魅力所在,透过大自然洗涤、疗愈身心,沿途可体验山谷神秘迷人景色及芬多精,同时深入了解历史人文,让自己身心灵焕然一新。


独处重山间的恬静多纳部落

远离喧嚣都会来到静谧乡野,历经峡谷中盘旋起伏,来到位于茂林的多纳部落。多纳为鲁凯族部落,系茂林区内唯一没有迁村的部落,居民大多世居于此,也是鲁凯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部落。漫步在初春悠闲的多纳部落,群山环绕,南方的温暖溪谷里,聚集著双翼闪现著紫光的紫斑蝶,少则上百,多则数十万只,在街道嘻笑追逐的鲁凯族孩童,笑容里有著彷佛冬阳映著紫斑蝶般的幻彩灿烂。多纳附近盛产黑灰板岩及页岩,居民就地取材,以此石材堆砌成墙、成屋的建筑成为鲁凯人的屋舍特色。屋内冬暖夏凉,居住气温相当舒适,有些石板屋的门楣、门柱上则刻有百步蛇的图腾,用以象征头目或者贵族的身分地位。无论是清晨或午后,走在这些部落的老街上,一排排石板屋在阳光照射下,连石墙上 青苔都给人慵懒的感觉。


造访部落 在时间之河中前进

部落旅游有别于走马看花的大众旅游,作客原乡,热情互动之余,除怀抱新奇的态度探索历史、人文发展,也需要尊重其文化传承与生活智慧。游客透过与部落居民的深度互动,了解及学习不同文化的生活模式,让陆客能以不同层次的角度来欣赏台湾多元文化之美,建立属于宝岛的独特品牌。

时间之河,逝者如斯,唯有岸上风景常留记忆。海峡的两岸,彼此就像镜子,在对方的眼中看见自身的身影。造访不同的原民部落,都有不同感受。经过时间洗礼,部落愈具魅力,散发出沉静之美,历史人文与外在新世界城市之间的差异,愈见明显。而部落与部落之间,也往往因为距离的隔阂,发展出不同特色的部落文化。

透过部落族人的深度导览,让远道而来的访客体验另一种台湾风貌,不再只有一○一大楼、阿里山或日月潭,而是将原住民族部落的传统文化之美烙印在每个访客心中。一个崭新的旅程,不再只是抱著观光客看热闹的心态,而是用「学习」与「珍惜」原住民文化的心态,体验原汁原味的部落生活。在造访每一部落时,请带著尊重族群文化的心,细细品尝来自山水的原味感动!


永续经营感动人心

  如果旅行是为了接触多元文化、开拓视野,就应遵守当地的规则。如何让部落兼顾发展与传承,避免文化因为观光而变质,值得我们深思。尽管时代演进,但生活在部落的族人们依旧用心保留传统风貌,让民众可感受不同族群文化特色。用旅游带动部落新经济,陆客背后虽是原乡再生的起步,但以长期眼光来看,原乡文化要绽放、在地居民能够自信的发展,有待政府和更多的社会企业,一同种下永续发展的种子,扶植原住民部落绽放新生,俾利原乡文化得以传承。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