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生相∣第四届两岸交流纪实图文奖 最佳潜力奖∣◆图.文/徐祯苓《交流杂志105年6月号第147期(历史资料)》

下了巴士,在人群中找到司机小溥。才晓得他已在总站等候多时。

从总站开车到元阳客栈,弯拐山路,还需要一个多小时。而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恰巧能听完小溥说的故事。

不晓得谈到什么,话题切入小溥的生活。他说在旅游旺季,一个月约莫可以挣到一千块人民币,相较于淡季就难说了。但是这些钱却是一家四口整年的生活费。后来我才晓得这个情况不只存在于小溥家,而是占云南大部分的家庭。

想起景区遇到的小孩,用著唯一会说的汉语对我说:「给我钱。」或路旁的老奶奶,唤我拿相机拍她后,伸手讨钱。他们看起来如此脱序,全是为了讨生活。人为了生活是可以放下尊严、放下文明、放下一切握在手里的东西。

他们这辈子未离开过云南,顶多到繁华的城市昆明工作。小溥说自己年轻时到城里当泥匠、当面包学徒,无论多么辛苦,日薪五块钱。然则,神待他不薄,在最艰困的时刻,遇到善良的女孩,不久结婚了。我没听他说过半句抱怨的话,反倒轻描淡写那段过往,语气沉稳坚定。 

暗夜里,我从后照镜看小溥,蒙蒙地,并不清楚。就像挟著都市视野的外地人,隔著一层薄膜,永远无法体会他们的生活。然而,我仅是在小溥说完故事后,突然对自己拥有的感到知足与感激。

来到客栈,由老板小林接手招待。

小林是福建人,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元阳,经营客栈。白天由小溥开车,小林带我们寻访梯田和蘑菇屋。

小林十分个性,对于他看不惯的事情往往出言不逊,比如他最受不了观光客只为梯田而来。有人询问他哪个角度拍梯田最美,他会跩跩地说:「你自己寻找美的角度。梯田要拍得好是需要光线、角度和机运的。」随后补一句:「我不喜欢你们只是来看梯田。」或者当他看到观光客执起长镜头正面猛拍讨钱、眼神惶惑的孩子,也会臭脸以对。

事实上,这些来势凶猛的举措,喀嚓声不断的快门,都令我怵目,那小林会后悔带这批猎奇的游客闯入哈尼部落吗?我含蓄地问他,外地人对哈尼族的生活和生态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他未有生气,冷静地回应我:「事情就像铜币两面,有好有坏。」我点头,好像觉察了什么。

离开客栈那天,我进厨房向小林问客运时间。他正在煎薄饼,见到我进来,忙不迭地招呼:「今天我帮大家煎了薄饼当早餐,很快就好。」和带队时的酷傲大相迳庭。

我约莫知道他的年纪,其实颇年轻,却被阳光晒老了。这样的年轻人应该被认为有更好的可能,却摆落了华贵,来到国境之南。

突然忆起那个譬喻,也许,对小林、对小溥而言,理想与现实就像铜币两面,在他们的生命里,紧紧拴在一起。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