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MOOCs 翻转教室无界限◆文/宁鸣生《交流杂志105年6月号第147期(历史资料)》

你今天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了吗?

号称「翻转教室最重要利器」、最能实现「教育无国界」的MOOCs,是大约二○一○年末开始,国内外大学兴起的大规模网路免费公开课程,最早来源是史丹佛大学两位资讯工程教授创办的Coursera。


欧美兴起 两岸接棒

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MOOCs,除了Coursera,还有由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及柏克莱大学共同合作的edX,以及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毕业生沙门.康(Salman Khan)创办的Khan Academy,由Sebastian Thrun、David Stavens及Mike Sokolsky投资的Udacity等。

MOOCs刚传入两岸时,民众只能看翻译过的欧美MOOCs课,但二○一三年起台、陆大专校院也开始自制MOOCs,官方投入资源,现在已经各自形成平台。台译「磨课师」,陆译「慕课」,指的都是同样的网路课程。

可别以为MOOCs和补习班式的、「镜头从头到尾对著教师和黑板」一镜到底的远距教学开放课程,是同一类事物!MOOCs完全发挥了网路教学的宗旨,把九十分钟课程分割成以五至十分钟为单元的讲课影片,段落之间还要穿插互动式随堂提问、线上同侪讨论、虚拟线上实验等,还有课后作业,让学生依自己的速度安排进度。


考验教师知识重组能力

以新竹清华大学杨佳娴教授去年颇受欢迎的《细读张爱玲》为例,共分成九周授课,第一堂课单元名称「谁是张爱玲?谁怕张爱玲?」授课主题就分为:一、两岸三地的文学女神;二、张爱玲生平;三、张爱玲成名的年代;四、张爱玲成名的城市;五、张爱玲写作美学;六、张爱玲写作美学(续)等六个小节;每个小节要各自独立又要与其他小节呼应,还要顾及起承转合每个细节,非常考验教师的知识重组能力。

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于歆杰也说,MOOCs的制作过程非常辛苦,如何面对镜头流利讲解,如何把原本九十分钟的课堂转变成一段段五分钟左右的小故事,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又收获良多。「意识到课程的组织形式与以往大不一样,因为知识点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应该是一种树状关系」,他说。

据了解,为了能让每一节MOOCs精益求精,一个完整的MOOCs视频制作就像拍大片一样,有人做灯光,有人做后期制作,有人做动画等,中国大陆重点大学一门课的平均投入超过十万元人民币,美国顶级名校的MOOCs课程,制作费最高可超过五百万元台币。


无时空、贫富和地域限制

MOOCs被公认的最大好处是没有时空、贫富和地域的限制。一般说来,MOOCs都是免费的,刚开始是学校「做口碑」;不过台湾已经有几门MOOCs闯出名堂,像Coursera统计二○一四年最受华语世界学生欢迎、最多人修习的十门课,前四名由台大囊括,分别是吕世浩《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叶丙成《机率》、欧丽娟《红楼梦》和吕世浩《史记一》;二○一五年台大也由林轩田《机器学习基石》、刘邦锋《计算机程式设计》、刘少雄《东坡词》和陈嫦芬《职场素养》打进华语世界学生最爱前十。

陆校虽然也有在Coursera开课,但未有任何一堂课进入前二十名。


二○一三是两岸大学MOOCs年

除了积极加入上述世界级的MOOCs平台之外,两岸大专校院也各自设立自己的MOOCs网站。像教育部二○一三年开始鼓励大专校院开设MOOCs,只要提出不少于六周的课程企划,教育部就给予补助。

同样也是二○一三年,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大陆的大学陆续加盟Coursera和edX,推出多门MOOCs。同年十月,北京清华大学推出中国大陆MOOCs平台「学堂在线」。

二○一三年可说是两岸大学的MOOCs年。当年新竹交大成立首个跨两岸MOOCs平台「育网」,才成立半年就有中国大陆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台湾的中央、中兴、阳明、台医大等十二校加入,共开设二十二门课。

二○一四年则由上海交大成立「好大学在线」,当时共有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共四校开设十门课程;目前「好大学在线」台湾大专校院已有新竹交通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淡江大学、桃园中原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宜兰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大叶大学、慈济大学、南华大学等开课,各校都是拿出自己的拿手课程,像南华大学是生命教育,淡江大学请张炳煌老师教书法;台湾中研院院士王道还去年也开了《达尔文与人》课程。


要拿出台湾最好的

去年在「好大学在线」开设《走读台湾茶》的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校长林志城说,当时他刚接任台湾茶协会理事长,接受新竹交大邀约,开了这门三十六小时的MOOCs课,不但在全台选课率很高,外国人觉得有趣,也红到对岸去,很多陆客来台都指定要走他介绍过的「茶园之旅」路线。

林志城说,当时也是想「要拿出台湾最好的」,所以师资扎实,五个授课老师除了他以外,有三人是茶厂实地工作的厂长、科长;能够上完全部课程的学生,不但能拿到两学分,还能获得台湾茶协会赠与的证书。

不过,MOOCs的拍摄也让他们吃足苦头。林志城说,他们学校没有摄影棚、没有相关师资,只有一名教师刘雯瑜因为自己有兴趣,课余就带著学生上山下海去拍茶园,往往忙了好几天只为了十分钟的景。


花了十倍精力备课

中国大陆的教师也有同样感受。二○一四年「中国大学MOOCs网」最受欢迎的MOOCs,四川大学《化妆品赏析和应用》有三‧二万人线上修课,化妆品课程的授课教师李利,本身就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他表示,这堂课仅二十周,一节课仅四十分钟,但他花了平时十倍精力备课,为了让课程活泼具实用性,还和摄影团队上街采访民众对保养的看法,当做教材。

「MOOCs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就是可以让人跨领域学习!」也在「好大学在线」授课的新竹交大电子物理系教授李威仪,负责经营新竹交大MOOCs平台,此前曾表示MOOCs非常适合通识课程,因此他当初也积极运作,希望把台湾好课程、好老师介绍到两岸三地。


适合结合通识课

林志城也赞同MOOCs和通识课程的「亲和性」。林志城说,该校是医事领域的特色大学,并不是各个学门都有,若学生能跨校选修MOOCs,对学校而言可以降低聘请通识教师的成本,对学生来说交一样的钱,但有了更多选择。「所以我们现在和新竹交大在谈合作方案,我们会付一些费用,但比起省下的聘任教师费用还是划算!」林志城说,学校、学生都有利,新竹交大也可赚钱,可说是三赢。

华南理工大学一位老师也说,MOOCs改变的不仅是学习形态,还让学生们对名校和名师有了比较,推动了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创新。「传统校园只能听本校或同一学区(比如大学城)的老师的课程,但在MOOCs上,哈佛、麻省理工任你选择!」当然,与名校老师讲同一门课,难免让教师感到压力。


瓶颈:半途而废者居多

不过,别看MOOCs风光无限,它也面临了不少挑战。MOOCs最大问题是,由于没有约束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不多。从以往的数据来看,能把一门MOOCs读完的人只占注册人数的一小部分,半途而废的人一直是大多数。例如北京大学在Coursera和edX的线上课程吸引了八万多人选课,大约四、五千人参加了考试,最后约一千五百人拿到了证书,原因也是很现实的,因为学生们拿到的证书并不能在找工作时帮到多大的忙。

另外一项就是是否付费。林志城说,他有一个群组特别在讨论「好大学在线」,群组里的朋友都认为,MOOCs「在大学端要收费不容易成功」,若是结合企业培训或教育训练,比较有可能。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