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一抔土的温度 「两岸窑」传递爱与关怀◆文/舒凡《交流杂志106年4月号第152期(历史资料)》

莺歌是陶瓷艺术的家乡,走在莺歌街上,彷佛回到上个世纪初的繁华,曾经林立上百间窑厂,如今稀稀落落,从繁华到没落再复兴,烧窑艺术家们默默耕耘。陶瓷画师坐在素坯前面一笔一画细细勾勒,每件陶瓷,都是画师的心血结晶,诉说著传统窑厂的故事,蕴含下一代承袭传统的过程。

为爱嫁到台湾 与先生一起打拼

自1987年迄今,两岸开放交流已有30年。据资料统计,两岸通婚数已达33万多对,在台居住的陆配人数约19万对。每位来台陆配的背后,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我和先生是自由恋爱。」张小燕回忆起和先生相识的过往,脸上带著羞涩的甜蜜。十多年前先生到福州旅游,二人因而相识。「当时压力很大」,张小燕说,她知道离乡背井在台湾生活,这一切实在不易,但相处一年后仍决定追随爱情,毅然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也缔结一段跨海情缘。

张小燕有些委屈地说说,刚嫁过来时还有人问她:「你有看过洗衣机吗?」让她心里相当受伤。有时会难过落泪,但又觉得不能怪他们,毕竟两岸环境教育有些差异。

来台居住10年,张小燕和老公育有1子,夫家对她呵护有加,台湾的家人对她非常疼爱,是支持她留在台湾的最大动力,「不然我早就跑回去了」,张小燕说,她四处寻找相关课程,买书自学注音符号,努力融入台湾生活。爱多深,力量就有多大。

数年前,在婆婆的建议下,她开始学习画画。「婆婆心疼我,不希望我一直那么辛苦。」再忆逝去的亲人,张小燕的眼睛有些湿润。

言谈间总是提及婆婆,为了感念婆婆对她的贴心,因而继承陶艺画师婆婆的遗愿,2014年她和从事陶瓷业的先生共同创办了烧制陶瓷的工厂。因一根红线将自己与台湾紧密相连,又是夫妻共同创业,她给公司取名「两岸窑」。

这家将「突破现状,勇于开创」视为始终秉持之精神的公司,位于有著台湾景德镇之称的新北市莺歌,清朝时,福建泉州吴姓匠师渡海来台,取用当地的田土烧窑制陶,开启了莺歌「点土成金」的历史发展,大街小巷都是陶瓷相关产业工厂或店家。

烧窑生活 混著尘土汗水

张小燕说,每次出窑都让人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因为烧窑变数多,即便经验老道的师傅,都不能保证每次出窑的作品一定完美,烧窑的工作需24小时专注不能稍有差错,只要上头有一小道裂缝或缺角,都得重新来过。有这么一句话「牛怕磨房,人怕砖厂」,形容窑厂的工作辛苦,尤其炎热的夏天,加上窑烧产生的高温,工作总在挥汗中完成,她感叹:「在土灰弥漫的瓦窑工作很不容易,许多技术都产生断层。」

对于技艺传承的断层,「两岸窑」也积极透过年轻技师的培训来解决人力问题,面对老师傅渐渐年迈,愿意投入的年轻人愈来愈少,在窑厂这个灰尘弥漫又热又闷的工作环境,真是一大难题。唯一庆幸的是,还有年轻画师愿意投入她的公司。

而窑厂内负责彩绘的画师们,各个经验丰富,虽然放眼望去釉药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颜色,但画师脑中早有幅蓝图,哪种颜色釉药该涂哪里,运用自如。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张小燕尝试锰七彩结晶釉与法华彩鎏金工艺结合,采用黄金水手工绘画。产产品素烧后成坯,以特制纤细带管泥袋勾勒,使其呈极细纹饰延伸线雕立体感,再填彩高温1,300度烧成。在高温釉下彩瓷器上使用纯度达99%的黄金水再次烧成。产品一上市即令人耳目一新,原来传统素材也可以如此有变化与充满艺术性。

坚持手作 盼让人感受心意

「两岸窑」刚在台湾上市时,有些客人很排斥,还有极端的人直指她「骗人」,张小燕说,好几次差点和客人吵起来。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很多人后来成了客户,慢慢变成朋友,还因此获得许多帮助。

承袭婆婆对艺术的手作坚持与绘画艺术,窑厂延续了传统,并从创新的思维走出自己的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每一件作品,张小燕都一一检测把关,坚持残次品不出门、不上市,她说「招牌出来不容易,要坚持品质。」

从一抔土开始,手拉抔塑形,烧窑、上釉、绘画,简单的一只瓷器,承载著双手的温度与全神贯注的投入。张小燕说,「手作是我们的坚持,希望客人收到时都能感受到这份心意。」问及制陶的过程哪个环节最享受?「当客人收到产品,给予正面的肯定总是让我心头暖暖的!」从张小燕脸上满足的笑容,看见了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的结合与传承。

新住民甘苦 盼社会理解

看著展示柜,张小燕特别介绍一件绘有福建永定土楼的作品,那是她的故乡。在台创业的她已有数年没回老家,张小燕说,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不只是自己「基本走过来了」,还希望社会能多理解陆配生活的不易与辛苦。 社会的包容度往往是这群新移民女性是否能顺利适应台湾的关键,加上嫁来台湾后,生儿育女,常常看到她们还没融入台湾社会,就得承担照顾及教养子女的责任,生活上充满困难与压力。「我很幸运!」张小燕说,嫁为台湾媳妇后,在自己的努力和家人支持下,可以在人生旅途上发光发亮。但很多陆配从家乡飘洋过海到陌生的台湾,如何适应及融入已是极大挑战,更遑论部分还存在家庭关系隔阂、就业的问题。

她建议,政府应该对陆配有更多正确的了解,事实上,大部分的陆配都很想融入社会,希望陆配在台湾的福利和保障能够更加完善。她也呼吁同嫁作为台湾媳妇的陆配,在台勇于面对人生的历练,一切归零重新学习,打破文化隔阂,努力融入台湾社会,「不要只是抱怨,要敞开心房,多一点正面能量,人生才会有所改变!」

爱心不落人后

现在,「两岸窑」的产品除在两岸开拓市场外,还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地,公司效益蒸蒸日上,员工向心力也逐渐凝聚。今年2月,她带著产品到中国大陆展销,成效颇佳,未来将持续增加展销次数。

事业有成后张小燕更不忘投入公益慈善工作,连续两年捐出自己两套作品供拍买,并将所得全数捐赠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会,行善不遗余力,也鼓励其他朋友投入公益,一起帮助弱势。她很开心,「希望能力所及可以帮助别人,自己心里满足就开心了。」

乐于助人、主动伸出援手,一直是台湾人很温暖的内在DNA,也是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张小燕对台湾这块土地的爱,从「两岸窑」的创立,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