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昆成的老人食堂◆文/岑 梵《交流杂志107年2月号第157期(历史资料)》

3年多前,因为不忍看到老人单独用餐,景况堪怜,于是决定将祖厝无偿作为老人食堂。这位勇于发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无私奉献的人,就是2016年12月三立电视台选拔「台湾真英雄」(Hero at Taiwan)的得奖者王昆成。今天在这间老人食堂用餐的阿公阿嬷不再一个人孤伶伶的吃饭,而且吃得更营养健康,生活也多了许多欢笑。

发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

让王昆成走上大爱之路的起因是,几年前他看到一位年已耄耋的老人独自用餐,只吃残羹剩饭,内心备受震撼,加上农村年轻人口大量外移,许多老人疏于照顾,平时有一餐没一餐,于是王昆成发愿开办老人食堂,并说服长辈亲友共同出资8百余万元,翻修祖父留下来却已荒废了40多年的三合院古厝,「让在地的长辈们、独居老人也好或是年纪大的,他有一个地方可以休闲,然后可以用餐。」王昆成说。

经过3年的重建,儿时记忆中的祖厝再度鲜活起来;可贵的是,这间三合院不限家族使用,而是无偿作为「老人食堂」。这间位在嘉义县溪口乡柴林村的三合院,从2014年11月开始提供老人膳食,如今已变成最温馨的补给站,每周一到周五都提供老人用餐,让村中老人家可以不再孤单无助、食之无味。

每到午饭时间,阿公阿嬷们像小学生一样排队端餐盘、打饭菜,某位阿嬷就说:「在这里吃饭比较好,吃比较多菜,我在家吃的很少,我在家都吃一菜一汤而已。」到老人食堂吃饭变成阿公阿嬷每天最开心的时刻,笑声笑语不断。不仅如此,王昆成还规划银发族课程和学童课后安亲服务,希望老人和这里的学童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而且还邀请志工老师协助完成课业。老人家一起玩乐、一起运动、一起唱歌、一起话当年,让老人家可以活络筋骨,每个月还举办一次分享音乐会,并成立剧团,鼓励长辈来演自己的故事。老人也可帮忙照顾课后学童,老少同欢,不亦快哉!谦虚腼腆的王昆成说:「只要看到长辈吃得好、玩得开心,一切都值得」。

柴林脚基金会关怀据点已成为长照2.0的C级单位,蔡英文总统还曾特地南下造访,参观老人用餐及活动情况。不居功的王昆成说,这一切都归功于志工的付出,以及志同道合的友人协助。去年获得「台湾真英雄」上台受奖时,他还特地邀志工一同上台分享荣耀。

台湾进入高龄社会 老人照护刻不容缓

由于寿命延长及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已是全球较先进国家的普遍现象,现今超过65岁的老龄人口更达人类历史之最,预期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21亿之多。依内政部2017年3月9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台湾人口老化指数(老化指数系指每百名14岁以下的幼年人口所应对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指数大于100时,表示老年人口大于幼年人口)在2017年2月首度破百,达到100.18,意味著老年人口首度超过幼年人口。内政部推估,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将于2018年超过14%,台湾已明显进入高龄社会,再过10年恐再超过20%,相当于每5人就有1名老人,届时台湾将与日本相同,成为超高龄社会的一员。以县市别来看,嘉义县老年人口比例为全台之冠,达18.03%,其次为云林县的17.18%。

嘉义县及云林县分居前两名,显示农业大县年轻人口大量外移,无论官方或民间对老人的照护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为因应高龄化社会的到来,政府正在推动「长照2.0」,「长期照顾服务法」经过朝野多年折冲,也已在2017年6月3日上路,不过根据卫福部估算,「长照2.0」所需的医护相关人力尚缺8,400多人。如何有效运用政府与民间的资源,解决老人照护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尤其像嘉义、云林、屏东、澎湖等县,人口老化严重,但照护资源却远远不足。

另外,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调查指出,台湾人平均寿命虽然逐年提高,但一生从生病到死亡,平均卧病达7年之久。相较下,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却以「死前两周才卧床」为目标。当我们一方面开始要扩大长照的服务能量时,也该同步降低失能率,能让更多年长者人过得健康有尊严。

开办老人食堂蔚为风潮

除了像王昆成这种无私奉献的民间人士,目前也有许多地区为了因应老龄化现象,纷纷结合政府与社区资源,开办老人共食服务。

例如嘉义县政府为了让老人家得到妥适的照顾与开心生活,在张花冠县长的规划下,从2014年9月17日开始,便结合社区志工与民间基金会合作设立「作伙吃有厝味老人食堂」,让在地的老人家走出户外,大家一起用餐,享受早期农村社会大锅饭的温馨岁月。县政府每年给予一定比例的食材费用,嘉义县水上乡中庄村村长陈武秋更无偿提供祖厝中的仓库设置为日间课程及食堂厨房的场地。除深化老人共食服务,食堂也发挥类似「长辈安亲班」的功能,透过运动、游戏,让长辈们充实度过每一天,特殊节日还会举办活动,例如在2017年10月4日成立老人食堂的义竹乡头竹社区当天,举办「中秋心、感恩情」活动,邀集晚辈们帮阿公阿嬷「洗手面」、献花、送中秋礼饼和柚子,用以感恩长辈们曾经对家庭和后代子孙的付出。

嘉义县社会局表示,老人共食推动系由下而上,营造以老人是社区「家己人」,有固定时间可以同堂共享,让老人吃得高兴、有厝味,并借此走出户外,让高龄者能活跃老化,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高龄者不再是一群等待被照顾的人,让原本被照顾者变成可照顾人,老人可以照顾更老的人。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已有42个老人食堂,营造友善老人的社区环境。

2014年11月29日当选云林县东势乡东南村长的丁乃非,当时年仅23岁,成为县内最年轻村长,她才刚当选就积极筹设老人食堂,并于2015年9月2日正式挂牌,供应附近村庄65岁以上老人软、烂、易入口的免费午餐。

2016年8月3日开办的彰化县溪州乡大庄村「老人食堂」,从开办以来,佳评如潮,老人聚一起「呷饭配话」,谈天说地,好不快乐,前来搭伙的人数,从最初的40人爆增到120多人。82岁的郑姓村民说,「家人都外出工作,以前中餐都随便吃,有时吃前一天的剩菜,有时吃早上的馒头,老人食堂付40元就有丰富的一餐,又能跟好友聊天,这长期饭票比重阳敬老金更贴心、更实际」。

彰化县二林农会也于2017年9月7日开办「老人共食计划」,每周开伙1餐,有别于一般的老人共食「吃得饱」,农会更强调「教育」的功能,「吃饱」也要「吃巧」,就是老人前来,还能学到卫教和避免「三高」的烹食技巧,让老人家吃得饱又吃出健康。此外,二林农会也会邀请医师讲解「老人的用药安全」,让老人家明瞭坊间地下电台药品诈骗模式。

让爱心有更稳定的资金支撑

尽管爱心无限,但资金来源常常是民间力量永续发展最困难的部分。老人食堂针对行动不便的长辈由志工送餐,酌收50元费用,弱势免费,不足部分由柴林脚教育基金会赞助,相对支出而言,可说远远入不敷出。担任柴林脚教育基金会执行长的王昆成说,「柴林村约有1,900人,老人就占了400多人,比率超过2成,虽然目前成立了温馨补给站,但这个公益服务平台还须要有更稳定资金来源,目前已经成立关怀据点,再招募赞助者及更多志工来帮忙」。

至于有政府财政支持的老人食堂,其实多少也面临资金筹措的问题,有些食堂一周只供应1至2餐,每餐收25元或40元不等,端看资金的稳定性,但也有老人家要求免费供餐,由当地政府全额补助,但此一要求无异会触及公平性的问题。目前主要做法大多是将社区做为一种类似「社区型自力照顾系统」,以社区志工为主力,让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诚如彰化县溪州乡乡长黄盛禄所说,「这是运用社区的力量,解决社区的问题,乡村人口老化确实存在,但相对的,它也存在乡村的人情味,很多人来吃,也许不是想吃饱,而是想跟邻里好友逗阵、抬杠,而许多志工妈妈也在服务老人家中获得自我价值以及村民的肯定」。

更重要的是,老人身体或心理健康不佳,社会反而必须花费更庞大的医疗资源与成本。老人食堂的多元化,让老人家走出家门,互相照顾,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作伴吃饭,一起聊天,一起运动,活得健康,自然少病少痛。从成本概念考量,老人食堂可说是农村照护老年人的重要帮手,既可替政府分忧,更能减省医疗资源的支出,花小钱、省大钱,一举数得,是一桩绝对划算的「生意」。不过,爱心还是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撑,才能长久,迈入高龄社会的台湾,需要更多的「王昆成」,也需要你我尽一己之力,相互扶持。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