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历经波折─刘晓波纪念诗集在台出版◆文/缪宗翰(中央社记者)《交流杂志107年4月号第158期(历史资料)》

集结全球191位华人作家作品的「同时代人:刘晓波纪念诗集」今年2月在台港上市。从参与出版者一度被拘,到出版后主编病倒,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一如主角刘晓波一样命运多舛,也暗暗道出中国大陆与香港的言论控制持续加剧。

已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曾在1989年参与六四天安门学运,被判「反革命宣传煽动罪」。他在1991年获释后作为自由撰稿人在北京从事写作,并参与人权活动。随后于2008年起草「零八宪章」被捕,隔年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刘晓波在2010年获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颁发诺贝尔和平奖,却因身陷狱中无法出席领奖。7年过后,刘晓波在2017年6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而获准保外就医,随后在同年7月1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终年61岁。他的遗体随即在两天后火化、海葬。

对于刘晓波的过世,有超过百名作家在他生后撰写纪念、悼念诗作,最后经编纂成册,今年2月于台湾、香港上市。

│纪念诗集起源自声援

负责主编纪念诗集的中国诗人孟浪来自上海,过去曾移居美国、香港,目前与台湾籍的妻子旅居花莲与香港。

孟浪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武侠小说中的「虬髯客」一般,绑著马尾、留著落腮胡,充满侠气。他曾在1990年代手创多本现代诗刊,名满中国诗坛,2001年与刘晓波及海外中国作家发起成立「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后分为独立中文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

2017年8月,孟浪首度对外提到出版刘晓波纪念诗集的构想。他当时说,刘晓波罹癌消息公布后,便有不少中国大陆境内外的作家、文字工作者主动发起写诗运动声援刘晓波,没想到竟成为纪念诗集的前身。

刘晓波病逝后,为刘晓波创作的纪念、悼亡诗作在中国大陆社群网路,通讯软体间大量涌现,不少作品遭到中国大陆的网路审查删除或屏蔽。而台、港、澳乃至欧美的网路上也开始有大量悼念刘晓波的文学、艺术创作出现。

最终孟浪集结出版的刘晓波纪念诗集共收录191名华人作者的作品,有7成是中国大陆的作家、公共知识分子,年龄层横跨老中青三代,多数是与刘晓波年龄相近、经历过六四学运者。

孟浪说,这些人当中,有些是刘晓波大学时期的同侪、有些则是刘晓波在大学任教时的学生,不少人更是仍在中国「体制内」的学者。

他表示,这些人见到刘晓波病逝,对中国人权、言论自由状况感到忧心,因此撰诗。除了纪念刘晓波,也是对中国现况提出批判。而诗集封面的大海更是为悼念过世后「被海葬」的刘晓波。

│参与编纂者一度遭拘

刘晓波病逝后,孟浪开始著手整理、搜集相关诗作。共同参与编纂纪念诗集的广州诗人浪子(吴明良)却在去年8月遭中国大陆警方以非法经营罪名刑事拘留。刘晓波去年传出罹癌保外就医时,浪子与许多中国大陆异议人士均发起连署;随后遭当地警方行政拘留多日。

广州市珠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执法人员去年8月初曾进入浪子住所,抄查个人诗歌和艺术展览场刊图录等。当地警方10天后将他带走,采刑事拘留。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长贝岭当时受访时表示,浪子参与刘晓波纪念诗集编纂,且浪子的诗也有收录其中,估计是因此而遭拘留。

浪子被刑事拘留期间,国际特赦组织、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与多国笔会、中国人权(HRIC)等团体持续呼吁营救。

而受到浪子被拘影响,孟浪为确保浪子在狱中的人身安全,也被迫暂停纪念诗集编务,直到浪子在去年9月下旬获释,编纂工作才重新启动,但也因此更低调、谨慎。

│诗集出版 更显台湾言论自由指标

今年1月底,孟浪从花莲赶到台北筹备台北国际书展参展事宜,并且在受访时证实,纪念诗集2月初会在台湾及香港上市,并在台北国际书展最后一天举行发表会。

孟浪提到,相较香港,台湾更具言论、出版自由,在华人出版圈的地位更显重要。

他过去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说过,台湾的文学和人文底蕴,总的来说比香港深厚;台湾是个较能完整表达创作、写作自由的社会。

孟浪表示,自己定居香港期间曾参与独立出版社、书社筹划及创立,并与香港铜锣湾书店创办人林荣基、桂民海交情甚笃,但2014年的香港雨伞运动后,他决定与妻子迁居台湾,希望能不再看到中国的黑影。不过,夫妻俩来台不到3个月香港就发生铜锣湾书店事件,香港言论自由严重倒退,让他气愤且担心不已,并与妻子同感失望。

因此,孟浪认为虽然面临中国威胁,台湾社会对中国因素的关注度仍不高,希望透过出版诗集,引起台湾大众对中国因素的理性讨论与持续思考,能「居安思危」。

│台北国际书展刘晓波成压轴

今年的台北国际书展上,刘晓波纪念展位恰巧就设在众多中国大陆官方出版品的硕大简体馆旁,「螳臂挡车」之势颇有刘晓波生前风骨。贝岭和孟浪还在同展区设立「中国不能出版的好书」摊位,陈列廖亦武、张戎、张朴等作家,无法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作品。

在书展结束前的纪念诗朗诵会上,讲台特意摆上白色空椅,以凭吊直到命终都无法亲自坐上诺贝尔得奖人座位领奖的刘晓波。多名作家与刘晓波生前的友人包括莫之许、李文、鸿鸿等分别出席朗诵刘晓波的作品,以纪念刘晓波的诗作。

孟浪受访时提到,台北国际书展向来被视为华人世界彰显出版自由精神的指标,设立刘晓波展位,特别有彰显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意义。因此他们选择在书展最后一天的「文学沙龙」上,举办纪念诗集朗诵及发表会。

│诗集出版后 主编病倒

书展结束后,却传出孟浪病倒的消息。贝岭在农历春节期间陆续在脸书上发文证实,孟浪前往香港后病重住院。

他表示,孟浪2月14日由花莲飞至香港机场后便感到非常疲惫,17日随即在香港送医,一度昏睡无法进食。

直到3月1日,孟浪的妻子杜家祁才透过脸书说明,孟浪送医检查后发现有脑水肿和脑血管阻塞的问题,治疗过程病情反反复覆,所幸已趋稳。医院通知,若无意外3月初可以出院回家休息。但在其他的检测中,也测出孟浪体内其他部位可能有肿瘤,需再做更进一步的检查。

长达近7个月的出版过程中,这些异议人士们除了四处奔走外,也承受著政治压力乃至身体健康都出现问题。但为了发声,他们仍有所坚持,且选择台湾作为发声的窗口,原因无他,正是因为台湾的言论与出版自由。

刘晓波纪念诗集的出生或许正如主人翁传奇的一生充满波折,但顺利在台出版也彰显台湾在两岸三地言论自由的指标性地位。或许,对于许多华文创作者而言,台湾已然成为他们少数仍能自由发声的创作乐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