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传统菜市场的新潮革命◆文/见 晴《交流杂志107年4月号第158期(历史资料)》

你对菜市场的印象是什么?是人声鼎沸的阴湿空间?是弥漫各种腥臭味的空气?是堆满杂物的走道?还是满地脏污脏水湿漉漉的地板?

相信这些印象,是许多人对菜市场的共同经验。传统菜市场成立一段时间后,如缺乏妥善的管理与自律的摊商,很容易便流于脏乱破败,虽上了年纪的老顾客仍会光顾,但对于年轻一辈来说,却是望之却步。不仅年轻顾客不愿意造访,摊商第二代也大多不愿意接手。久而久之,不只菜市场无新血加入、逐渐缺乏活力,对于摊贩的永续经营,更是一大挑战。

然而,当改造之风吹往传统菜市场,你也会惊呼,原来,菜市场可以跟你想的不一样!

强敌压阵 拼转型

俗话说:「要认识一座城市,就要看它的市场。」市场是城市生活的缩影,是庶民生活的日常。菜市场贩卖的东西琳琅满目,有蔬果、有鱼虾、有鸡鸭、有牛猪,有服饰鞋包、有生活杂货、有厨房用品、有传统美食,吃的、用的、穿的,在此都可一并购足。由于种类众多、价格实惠、地缘便利,往往是婆婆妈妈最爱造访之处,也是邻里各种情报的交换场所,充分反映当地的庶民文化,也是外地人了解当地风土民情的一个窗口。

然而,近年来如家乐福、好市多等大型卖场的兴起,传统超市如全联也转型扩点,加上便利超商切入超市抢市,无论卫生与品质,甚至是价格与地缘便利性,传统市场渐失优势,年轻客群大量流失,逛的人几乎清一色是「老」面孔。加上传统市场建筑年龄动辄数十年,摊商观念守旧,年轻人大多不想接手,导致摊位后继无人,传统市场面临转型的关键转捩点。

过去多年来,台北市政府积极处理传统市场改建。例如东门市场自1930年成立以来从未改建,铁皮屋顶、木板建材斑驳不堪,与邻近繁华的永康商圈,形成强烈对比。老旧的建筑、破败的环境,促成今年1月东门市场改建计划的全面启动。

然而,转型之手若仅靠政府推动,毕竟难以持久。因为,真正赋予传统市场新生命的,不仅是政府的市场改造计划以及硬体建筑的翻新,摊商经营思维的转变才是关键。新的思维让菜市场不仅仅是披上新的外观,而是一举变身连小学生都爱的文创市集!

转个念 菜市场也能成为打卡新景点

面对大卖场与超市的大军压阵,一些传统市场的自治会或摊商已意识到危机,不用等政府介入,很早就主动采取行动。1992年成立的天母士东市场,就是打破传统市场守旧思维的先驱。

走进士东市场的大门,空气难得清新,毫无腥臭味,走道宽敞干净,所有摊商皆很自律,摊上的商品整齐摆放毫不凌乱,卖鱼卖肉的血水脏水更不会到处乱溅,完全颠覆一般人对菜市场的想像。

让士东老菜市场大变身的幕后推手,是自治会会长许桂招。她于2010年当选会长后,积极投入改造运动,才花了几年,就让环境整个翻转过来。起初摊商对她颇有微词,例如她大力执行每个摊位商品与杂物不能越线,惹怒了不少摊商。但时至今日,经过整顿后的市场,因为环境日趋整洁,竟吸引外来年轻人进驻开设咖啡店与生鱼片握寿司店,在菜市场买菜买累了,还可以吃吃寿司、喝喝咖啡休息。

士东市场的改变,很快就引起注意。2017年5月,看上士东市场摊商思维相较其他市场开放,由台湾设计师凌宗涌、郭侠邑等人为首成立的「美好关系」团队,主动找上许桂招,想挑战传统菜市场的改造工程。

初听到消息的许桂招,心情颇为雀跃,其他摊商一开始也乐见其成,毕竟,有人免费帮忙设计,有何不可?但开完说明会后,不少摊商却步了,「他们认为,卖东西卖这么久,设计师为了收纳与美感,把他的东西乱摆乱放,以后生意还怎么做?」

最后,经过协调,19间愿意配合的摊商,在2017年5月22日当天,集结中原大学、台东高工土木工程学生,还有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设计师,一日之内就将19间摊位大改造。改造后的摊子猛然有百货公司的质感,原本清冷的灯光变得温暖,新钉上的木质收纳柜将杂物巧妙的隐藏起来,商品陈设处上方打上造型吊灯的灯光,每件商品顿时变得赏心悦目、垂涎欲滴。腊肠店、干货店大量使用竹编元素,复古风凸显传统古早味的在地味道,设计师的用心,随处可见。

改造后的士东市场摇身一变为五星级菜市场,浓浓的文创风一夕爆红,很快就成为年轻人打卡拍照的新景点。士东市场的美学改造也引起台北市政府的注意,有意将之作为传统市场改造的标竿,今年1月甚至进化为首个导入悠游卡支付的传统市场。

市场小学计划 让小学生爱上菜市场

士东市场不是唯一的特例。相较于士东市场自发性的改造,台北市政府于2015年启动「市场小学计划」,选中80年历史的万华新富及东三水街市场进行改造,目的是让年轻人回流、小学生爱上,拉近世代的距离、重拾菜市场的活力。市政府有意透过菜市场的在地连结特性,与当地小学生进行一场生动的生活美学课程,菜市场对小学生而言不再是「大人的地方」,从食材采购、器皿学问、色彩搭配与生意细节,传统市场就是最好的生活学习教室。

台北市政府找上「水越设计」团队,结合居家品牌IKEA(宜家家居),帮助新富及东三水街的老摊翻新。与士东市场改造时遇到的阻力如出一辙,市场摊商听到有人要帮忙免费改装,起初很多人抢著报名。但说明会后,跑的跑、反对的反对,因为摊商都已做了几十年,突然有个设计师来对店内摆设指指点点,怎么可能接受?

但大丰鱼丸店的郑靖腾不这么想。今年43岁的郑靖腾是鱼丸店第三代,13年前父亲过世后,由他接班,身为年轻的一辈,他企图把店铺弄得有声有色,对店铺改造一直抱持著浓厚的兴趣。因此,当2015年水越设计与IKEA有意挑几个摊商改造时,他索性与另两个摊商成了第一波示范摊。一开始其他摊商都看衰他,怀疑是不是生意不好才要改?就连母亲也对改装看法保守,认为摊上拉白布条像灵堂,墙面刷黑不吉利。

然而,他的坚持事后证明是对的。在设计师周育润的巧手下,改造后的鱼丸店,灯光明亮温馨、环境干净整洁、收纳整齐有序,生意马上变得更好。「有一位常来市场的客人,每次都不买炸物,改造完后竟然买了!我就问为什么?他说,感觉变好吃就买了。」郑靖腾这才发现,原来罩几个暖灯就有产品品质提升的效果。看到鱼丸店的改变,先前笑他的摊贩,也纷纷拉下脸来跟他询问,装潢是怎么做的?

2017年中旬,台北市政府市场处再度与水越设计合作,进行新一波的改装辅导。摊商一改过去态度,抢著要让店铺变好看,好招来更多生意。现在走进东三水街市场,可以见到不少摊子别具特色,处处充满惊喜。

传统市场找到新的生命

从天母到万华,从士东市场到东三水街市场,当摊商思维转变,传统市场也能找到新的生命。菜市场变成「潮」市场,不仅挽回人潮,也塑造潮流;不但让老顾客找回论斤秤两的乐趣,也让菜市场成为小学生童年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思想的窠臼,转个念,为生活添加新意,给生命更多可能,日常生活也可以是最潮的时尚!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