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闯荡》看台商的中国大陆创业路◆文/林则宏(联合报记者)《交流杂志107年4月号第158期(历史资料)》

在「228」71周年这天,中国大陆发布被称为「惠台大礼包」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共计31条措施中,12条涉及提供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19条措施涉及为台湾民众在中国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民众相同待遇,包括向台湾民众开放134项大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为台湾民众取得从业资格和在中国大陆应聘提供更多便利等。

│惠台措施 用利益换认同

毫无疑问,北京当局动员31个党政部门整合出这批最新「惠台措施」,目的无非是希望能吸引更多台湾企业与民众西进中国大陆发展,基本上如同陆委会在第一时间回应所称,「旨在提升其单方获益的经济发展目标、吸纳台湾的资源,并期以利益换取我方的政治认同,此为其整体对台政策之一环。」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新的对台「让利」措施发布后,确实在台湾社会掀起一些涟漪。1111人力银行在隔周所发布的调查就显示,上班族搜寻对岸工作职缺的浏览数激增五成。这也让台湾人才是否会加速流失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 一方面由于台湾自身经济与薪资长期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原本就具有内需市场庞大的先天优势,而其经济又成功维持长期中高速增长,的确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与更庞大的潜在商机。加上北京当局基于政治考量,近年来不断加码提供台湾企业与民众各种政策红利,在一推一拉之间,势必会让部分台湾民众兴起是否该跨海寻梦的念头。

那么,究竟该不该下定决心离乡背井到中国大陆打拚?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要或不要的选择题。但从金钟奖导演谢欣志费时两年时间拍摄,于早前在公共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闯荡-台商的中国创业梦」,透过四个在中国大陆拚搏台湾人的真实故事,或许能提供台湾民众更多的思考面向。

谢欣志从事影像工作已20年,1999年以16mm短片「后院」荣获金穗奖优等短片,2009年又以「福尔摩沙的指环」获得金钟奖非戏剧类导演奖。在此次前往珠三角拍摄「闯荡」这部纪录片前,已先后制作过关于大陆农民工、留守儿童等不同主题的纪录片,对中国大陆并不陌生。

│以纪录片述说中国大陆的社会脉动

在谢欣志看来,很多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认识还停留在「低价中国」时代,并不清楚今日的真实面貌。以他个人为例,不过几年未踏足中国大陆,为了拍摄纪录片再次来到中国大陆,都能感受到这些年发生的剧烈变化。光是为了能更容易在中国大陆生活,他就得花上一段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微信支付、滴滴打车。

中国大陆实在太大了,要如何透过一部纪录片让台湾民众重新认识今天的中国大陆?谢欣志认为,商人或许是一个好的切入点。毕竟商人最为贴近整个社会的脉动,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是攸关生死的问题。

多数来到中国大陆「闯荡」的台湾人,大概都怀抱著与纪录片中「小绿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经康同样的梦想。李经康带著自己研发的「自拍机器人」到深圳创业,在片中,他不断叨念著:「深圳第一,就接近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就接近世界第一!」

然而,尽管挂名公司董事长,李经康在深圳住的却是一个不到两坪大的房间。为了实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梦想,李经康带著他的产品参加创业大赛,会见每一个可能的投资人。经常一通电话就得拎起行李,从深圳搭机奔往数百公里外的目的地。每天不断地快速移动、奔波,李经康甚至走到脚底都磨出数个水泡。

另一对在东莞开针织厂已20多年的台商夫妻,从最辉煌时期拥有4、500名员工,到如今只剩20多人苦撑。相较于整个台湾社会为了「一例一休」纷纷扰扰,负责公司业务的台商太太,对著镜头淡淡地说,「我一个月只有休一天,真的没有休假」。

一名目前从事文创设计的珠海台商二代黄南雄,同样为了圆梦在中国大陆各地奔波,只能透过手机视讯不断安抚电话另一头哭泣的年幼孩子:「爸爸很快就回去了」。他说,在中国大陆,每个人都很积极、都想成功。但对他而言,究竟什么才算成功?黄南雄说,「我觉得,赚到人民币100亿元才是成功,我在等那个风口起来。」

最后一位不过30出头的台湾年轻人,在深圳以每个月人民币1,500元租下一个「床位」。同样是大江南北走访客户,希望利用他眼中认为有价值的人脉和资源为客户解决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尽管手上已有数个案子,却没一个真的接近成熟;尽管还必须靠著母亲的支助才能维持在深圳的生活,但他依然用著像是对全世界宣告般的坚定语气说,「机会还那么多,我会持续找下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去尝试」;「我只要做成一个,就可以吃十年。」

谢欣志说,这四个主角是他从二十多个台商中挑选出来的个案。在中国大陆拍摄纪录片这两年,他接触到许许多多创业者,无论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每个人都让他明显感受到一股愿意费尽所有力气去追求成功的强烈渴望。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们依然咬牙前走。因为他们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而且一旦成功所得到的成就与财富都会是世界级的。

他就遇到一个倚靠借贷的创业者,白天工作,晚上还得打工来想办法还钱。他告诉谢欣志,自己最羡慕的是那些每天早上能坐下来好好吃完一顿早餐的人。因为,他每天都是随便买份早餐后边跑边吃,深怕自己一旦脚步慢下来,订单就会被抢走了。

谢欣志坦承,整个纪录片的调子并不是那么光明、乐观,他也不是要告诉大家,台商如何在异地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但从影片中每一个细节,或许能让观众认识到今天的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且感受到片中主角们内心那股焦躁和他们肩头上的沈重压力。

│透过剧中人物的真实经历带给观众反思

当前中国大陆不断对台湾提供各种机会,但这并不是必然成功的保证。影片中,李经康从他的蜗居桌下纸箱里拿出一大叠、一大叠资料说,「创投要来投资我,给我搞一个尽职调查表,我被搞到人仰马翻。这么多,我整理这么多资料。」李经康展示著一份份创投业者跟他签下的合约说,「这么多人说要投资我」,结果呢?这些年下来了,「一块钱都没进来,一块钱都没有!」

谢欣志说,他并不想给观众一个简单或明确的答案,毕竟现实世界是复杂的。他只是希望透过几个人物的真实经历,让观众看完后自己心中能浮现出一些问题。例如:面对一个市场庞大、资金充沛、竞争激烈的中国大陆,不可能拥有相同条件的台湾,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未来?如果不愿意去过影片中主角们那样极其操劳、高压的生活,如果金钱或事业上的成功不再是人生唯一的向往,那么我们真正要追求的又是什么?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