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商子女夏令营的十年情◆文/张庭大《交流杂志107年10月号第161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大大哥哥」,这4个字对我来说,并非一般的重要,它承载了满满的梦想,是数之不尽的回忆,也是用之不竭的能量。准备好要搭上这一班列车了吗?让我 来带领你经过夏令营沿途的每一站。

数算回忆最深刻的片段, 就是每年夏天的这个时刻

2005 年的暑假,依循妈妈的规划,希望那时候12 岁、刚要升上国中的我,能学习独立自主,接触新的环境,磨练磨练。于是,妈妈「无预警」的替我报名了夏令营,这个意外的安排,也造就了我往后十多年的「营队生涯」。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夏令营,也是我第一次离开爸妈的照护,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爸爸带著我到学校,缓缓地向著报到的地方前进,心里却是十分的期待,这里的人如我想像中的一般吗?想著想著,走到了报到台,亲切又不带一丝距离感的招呼声,顿时温暖了我颤抖的双手。与父亲挥别之后,队上的大哥哥、大姐姐充当我这九天八夜的保姆,对的,在我参加的这一年,台商子女夏令营的营期较长,但只有一梯次,还记得参与人数也没有很多,当时150 个座位的小礼堂足以容纳学员、队辅,以及家长,如今甚至连小学员都挤不进去呢!

还记得第一天晚上,我们到了景文科技大学的5 楼礼堂,灯光昏暗,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我乖乖的坐在队辅指示的位置,席地而坐。看著舞台前的布条,上面写著「迎新晚会」的标语,此时舞台灯全开,活力十足的队辅们开始使尽浑身解数,有表演,有跳舞,为的是让我们这些在外地过夜的孩子们,去除一些紧张感及增加心中的安全感,好融入营队中。老实说,坐在台下的我,脑袋也不是那么灵活,当时只觉得非常有趣,急著要去找队辅把晚会的戏剧结局给厘清。

即使忘记了所有,留下的绝对是与伙伴的回忆

也许你会发现我的镜头从报到就直接跳到晚会了,没错,我不太记得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记得我的队辅叫企鹅和祈祈、早餐有吃到麦当劳汉堡、晚会很精彩、明年我要再来。一年又过去了,一如往常的,妈妈又在为我的暑假烦恼,担心我这个小皮蛋无所事事,待在家当个公子哥。我理所当然会觉得妈妈会再帮我报名台商子女夏令营,正当我万分期待之际,接收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妈妈以为我不喜欢营队生活,放弃了这个珍贵的名额。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当时港澳 地区只开放5 个名额,一切都得用抢票的方式来得到这个机会,所以我除了「斥责」母亲以外,就是渡过了一个无聊的暑假。

接下来的这一年,我从9 月开始就每月定时提醒母亲大人要记得这件对我来说比考试还要重要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魔力让我想要一直回到那样的环境,我不断地找寻这个答案。

离不开的,是这份情

2007 年,隔了一年,一样带著满心的雀跃出发,这一年营区移师到了中台湾,景点也跟著往中部走,但似乎这都不是我所在意的,我比较在乎的是认识的老面孔为何都没有再出现。那时的我也没有想太多,只觉得为什么他们都不回来了 (曾经以为台商子女夏令营所有的队辅都是同一所学校的),至少回来看看我长多高也好,或听听我刚在变声的声音有多稀奇。

如果硬是要我比较在当学员的5 年中,哪一年是我最印象最深刻的,我会说是2009 年在静宜大学的时光。开始步入青春期的我,努力地学习当一个有渲染力的人,香港首富李嘉诚常说:「先模仿,再创造」,我拼命地观察著身边的人,想 著总有一天,我也希望能成为那个别人眼中的「偶像」。小学、中学都是男校的我,接触的人、事、物都不多,能够跨出舒适圈接触异性的地方,似乎只有课外班及教会,根本也未曾有「偶像」的模型,但我在台商子女夏令营里,看见了我的理想形象。

孕育成长的,是尽心尽力的大哥大姐

很幸运的,我落在了第四小队,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我的队辅永远都充满著十足的活力及创意,也是核心人物,有他们的地方绝无冷场。在台下看著他们的表演,我的心里一直徘徊著一股声音,「我也好想成为那么样的人」。与他们最深刻的回忆,就是在车上那美妙的旅程,连绵不绝的欢笑声不绝于耳,人称「传奇车」。随时即兴的故事时间,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讲得跟当事人亲视现场一般,不逊于名嘴;台商子女夏令营笑话大赛更是把整台车的小朋友翻了好几遍,好几次都以为司机大哥要拿走麦克风制止他们的那一种音量。

往年的台商子女夏令营有专设国高中生的梯次,经历过国小梯次,迫于年龄限制升级到了这个阶级,这个梯次让我感觉到了差异性,差别不再是一、两岁的硬式距离,而是心灵层面的心理差距。青春期的男、女生不太会与异性靠近,害羞不已,甚至整天都不发一语,相对来说,若表现稍稍出众,就特别容易被注意到。我的队辅非常信任我,把小队长的职位交给我这个「老鸟」,但我那时的焦点 都放在同车隔壁小队的小队长。我的初恋发生在16岁的这个夏天,是的,营期结束后又聊上天来,故事好像发展得有点快,纵使这段恋情就昙花一现,但也渐渐证明了为什么台商子女夏令营一直深植我心,无法忘怀。(喂,我们的营队还是非常健康的!)

届龄的我终于在2010 年画下了句点,很多很多的不舍,但好像也没有机会再回到这个大家庭了。此时突然想起队辅跟我说的话,「以后回来当队辅啊」,虽然事后经过证实,知道这只是他无心插柳,无意中说出的一个句话,然而对我来说,却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薪火相传,以自己为器皿,承载著回忆之流

后来的我果真回到台湾就读大学,过著丰富的大学生活,心中却不忘著这股热血,时常涌泉而上。一踏入大学的那一年,我马不停蹄地增进自己,为的是让自己更有能力,也为了夏天的盛事。世事总不太如意,第一年去应征的小大一被拒于门外,但我没有被这一棍给打沉,卷土重来。皇天不负有心人,2013 年是我台商子女夏令营的初登板,看到名单的那一刻,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曾经带著我四处游玩的队辅都为之惊讶,没想到这小胖子竟然真的兑现承诺;不单是第一次当上队辅,小时候的偶像们如今成为我的伙伴,一起延续著这层层的薪火,感觉特别好。

年复一年,台商子女夏令营是我夏天不可或缺的一段光阴,甚至是我年少拼图的一大片,每年如期的来报到,身上挂的不再是制式印表机输出的名牌,而是一张张的手绘名牌;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不再是看著报到区的布告栏,想著小队辅会不会是我熟悉的大哥大姐,而是提著小孩的行李,指引他们到宿舍安顿;营期中不再是那个臆测值星官是何方神圣的人,而是转身成为东躲西藏的墨镜军人;睡眠时间不再是宣布的十点钟,而是队辅间无止尽闲聊时光后的深夜时分;外出不再是好奇东、好奇西的到处乱跑,而是叫著自己的小队员排好,不要落单;惜别晚会时落下的泪水不再是因为想爸妈,而是想著还有多少时间能跟这些孩子及伙伴相处呢?

我们是孩子们童年的编织者

我常在想,十年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到底是多长的时间呢?到底是什么魔力让我一直赖著这不走呢?我想就是这份感动吧,小时候经历的一切,很想透过自己去传递给这些孩子们,就如同我的队辅们给予我的。

有苦有甜,有酸有咸,每每在最低落之时,也不愿泄露出一丝疲倦及负面,小孩心中的超人,不能被击倒,从前一般,现在也一样,那谷底反弹的能量来源,就是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笑声。

每一年的惜别晚会,我都会听到队辅说:「台商子女夏令营就像一班列车,有人上车,就有人下车。」屡屡在无意中收到小朋友的消息,都会会心一笑,就算只是一则简短的问候,嘴角都会不自觉的上扬。

最想念的季节—夏天

翻阅著小朋友给我的信件,回忆就从心里最深处给挖掘出来,童言童语之中萃取出了满满的能量,不是用物质能换来的,而是曾经很努力很努力地付出过所换来的,难以用文字形容。你说要怎么能够体会吗?何不一同参与呢?

「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