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庇护工场玩转文创力 慈善也能这么「潮」◆文/潘维庭《交流杂志107年12月号第16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台湾各地的庇护工场,发展多年以来已经出现新质变!不仅是单纯的糕点月饼或后端简易加工产品的业态,也不受限只能在节庆档期主打传统礼盒市场。近期,许多庇护工场将本业专长结合异业,或添入艺术、在地风土符码;或加上文青风包装,成功抢进文创市场,开拓出更大的视野与可能性。这些产品不再只以「感动行销」来说故事,或仅靠公部门优先采购,而是真正具一定竞争力的特色「潮品」。

「大侠」设计心路礼盒 潮味更升级

为庇护工场产品加值「文创力」,最经典的例子,即是去年中秋与今年春节,心路基金会慈泰庇护工场与知名设计师「大侠」萧青阳合作,推出「Love road」经典系列礼盒,有蛋卷、饼干与手工花型皂礼盒。以简单线条勾勒一棵棵小树的意象,呈现心路基金会成立30周年的「爱心路」意象,搭配素白的棉麻提袋和绿色提把,素朴内敛却又充满巧意。

萧青阳是第一位入围葛莱美唱片包装奖的华人,曾经四度入围葛莱美奖,设计过近千张唱片,去年8月,他帮心路基金会设计30周年logo,以及经典系列礼盒。产品简介里,「大侠」谦称自己只能做的只有一点点,但「善能产生善」,期待更多人加入这个正向循环。

今年1月,萧青阳也在自己脸书上分享参与设计的心情。他提到,接触到许多从事公益的朋友,希望自己也能尽一份心力,让原本品质就很棒的庇护商品重新包装成很「潮」的礼盒,期盼产品销售正向循环,使这些阳光天使、身障人士也能挽起衣袖,靠自己的能力赚到收入。

参与心路设计,也令萧青阳回想起自己童年。他说自己从小爱画画,曾被认为是怪胎,家里没资源就自己摸索,课本、考卷都是他创作的地方,他坚持下来,并认为「上帝造每个人都不一样,都不那么刚好,但放在一起就变得很美好」,他认为,每个障碍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只要社会多点时间发掘,让他们在对的位置上。

庇护农场拚生机 进社区博感情

除了糕点饼干,也有庇护工场选择园艺花卉当经营品项。今年9月14日,在新北市土城开幕的「华慈晨曦庇护工场」即是一例,这是新北市第二家提供园艺花卉的庇护工场,不只提供干燥花与鲜花盆栽,也开发一系列文创商品,以及与民众DIY体验活动为诉求,并接受学校、企业团体参访。

这家庇护工场是由新北市府劳工局以及社团法人中华王爷慈善会共同经营,慈善会理事长张昭隆称,取名「晨曦」,是代表「沐浴阳光当中」之意,更有牧羊人带领羊群的理念,期盼带领庇护学员走出家庭、走向阳光,成为自立自足的个体,也希望协助庇护员工担任导览与指导工作,除了让身心障碍者能与顾客互动、与社会接轨,也促进不同障别的身心障碍者互动共融。

同样的,在新北市树林区的「大安庇护农场」,则是自2004年成立至今的老字号庇护工场,也是该市唯一以农场型态经营的庇护场域,产品包含大小盆栽、花草培育、文创木作手工艺、各种农产品等,也推出幸运草沐浴组以及DIY体验教学。

这座庇护农场原由新北市劳工局委托社团法人新北视障协会经营,去年4月起,视障协会邀请中华王爷慈善会合作经营,强化农场软硬体设施,新建生态池、祈福墙及麋鹿草坪,翻修出浓郁欧风的温室与步道,营造出民众造访与互动环境。

14年来,「大安庇护农场」努力寻找资源。去年起,为摆脱亏损,首度走进社区,与民众近距离接触,推销自家生产的手作物,结果民众反应热烈,1,500组产品销售一空。

「大安庇护农场」场长翁瑞助也对媒体表示,以往经营模式是「等」:等补助、等捐款、等民众参观,但若不主动出击,难有成效,因此在整顿转型为观光园区后,也在产品精致度和行销方面下手,农场也跟社区、学校接洽,提供修剪植栽、庭园造景服务,找寻生机,开拓各种可能性。

史博馆授权助力 常玉画作化作「裸皂」

另外,在彰化县的喜乐小儿麻痺关怀协会附设「爱加倍庇护工场」,也在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图像授权下,以史博馆馆藏常玉作品「四裸女像」为主题,结合「爱加倍庇护工场」的手工皂,丰富的视觉元素,为原有产品加值,创造独特风格,爱加倍的同仁也在这样的合作下,培训学习应用3D技术,为制程升级。

事实上,史博馆收藏53件法国华裔画家常玉的画作,在常玉逝世50年后,2017年3月解除智财权,因而与TVBS信望爱永续基金会合作提出公益文创计划。

至于为何结合手工皂?其实,「爱加倍庇护工场」主要营业项目为美工设计及印刷,但印刷工作常遇到没有订单的空窗期,为维持稳定营运收入,开发爱加倍手工皂系列产品,也成为该工场的热门产品。

但要打造出这种艺术味十足的「裸皂」,工序也是十分讲究:先以3D列印完成模具,再翻模并制成香皂,并以浮雕刻制四裸女像,每一块皂各自对应一个裸女像,做出的特色手工皂,视、嗅、触感兼备,打造出具有文化故事的「裸皂」品牌。

「爱加倍庇护工场」理事长陈忠盛说,经过这样的授权合作,大大提升产品水准,也提升庇护团队人员的工作技能,加强品牌形象。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廖新田则称,这里头的价值包含了创意、爱心、公益,已经不只是一件精致的产品,它背后产生的,是一种让大家一起做一件美好事情的体验。

透过史博馆这样的「公益文创」授权专案办理的概念出发,希望能陆续成为「爱加倍庇护工场」的重点产品,进行商品化进入市场,协助其持续茁壮、发展。

行动天灯巧思 在地风土融入小物

此外,一些原本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加上创意设计,也能变身为吸睛商品。如新北市新店区的「久大庇护工场」,主要生产、包装LED灯及灯具,并由身心障碍庇护员工全程参与生产过程,却一直遇到亏损情况,有时一整个月都接不到订单,因此努力拚转型。

今年的平溪天灯节,该工场推出「LED行动天灯」,以仿真小巧造型搭配节能LED灯,利用行动电源就能发光一整天,让民众不仅不造成污染又能做爱心,并在天灯节现场摆摊贩售,在网路商城平台上架。

「LED行动天灯」的灵感来自平溪天灯,外观仿制实体天灯,灯体采用吹气性外罩,方便收纳携带,设计成「十分幸福」、「吉祥话」、「台湾四景」及「艋舺龙山寺」四款主题,附上七彩LED灯盒及提竿。同时,今年的万圣节,也推出「万圣节限定版」,亮橘色南瓜造型的灯体,别具节庆气味。

「久大庇护工场」场长萧文吉指出,当初研发「LED行动天灯」是结合本身生产灯具及新北地方特色而成,可提、可挂,还可用于露营或家里的桌灯、小夜灯。另考量环保因素,久大运用本业技术,以省电节能的LED作为灯芯,改变原来天灯的一次性使用问题,只要透过行动电源充电就能明亮一整天,兼具美观、高度实用性能的行动天灯,更勇夺第四届「新北庇护礼」最佳创意奖。

从上述四项庇护工场发挥新创意的例子来看,不管是由设计名家为原有的礼盒赋予新意象,或是农场与社区互动行销手作物,还是透过大师艺术品授权,或由传统天灯造型得到发想,都是在原有的本业优质产品上,添加文化元素与各色巧思,让原本素朴的商品跳脱既有形象,加值又吸睛,除为庇护工场开拓新生机,也让工场里的伙伴增添自信,获得鼓舞,进而融入社会。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