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青年创作者以戏为文化搭桥◆文/李欣恬《交流杂志108年2月号第163期(历史资料)》

两岸表演艺术界近年来有频繁的交流,除了蓬勃发展的传统戏曲,剧场界的新生代创作者,更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不管是台湾青年创作者的作品登上大陆舞台,或是大陆来台青年在台湾所发表的作品,都展示出青年创作者丰富的创作力,这群新生代创作者的作品,不只关注个人生命故事,同时更有大时代、现下社会的时代记录,在在引人入胜。

书写现代人过劳 反映当代社会面貌

现任职于台湾戏曲学院、担任国文老师的周玉轩,是从比赛平台中崛起的创作新秀。事实上,她笔耕多年,拥有深厚的国文素养、戏曲涵养,日前参加两岸剧本创投平台征件比赛,以作品《忘川引》一举获得关注,吸引大陆市场投资新台币约2,500万元,用作节目和舞台制作费,以大陆为首演地区。这样高额的资金挹注,投注在新秀剧作家作品,是台湾少见的规模。

周玉轩现年35岁,说起话来轻声温柔,毕业于台师大国文系、中央大学中文所戏曲硕士,平常教学工作之外,本著对创作、戏曲的喜好,运用课余时间创作,她自承写得非常慢,但不曾因为工作忙碌而停笔。2018年她也有新作问世,和编剧张至廷合编《画皮》,从《聊斋志异》取材,探讨人体皮相与内在情感之间的纠葛,深入人心。

周玉轩的创作像是一名细腻的旁观者,她抽丝剥茧时下现象的内里,因而获得评审的关注。《忘川引》就是她观察亚洲地区的工作人,大多有过劳现象,在劳动中总忘了休息,折损健康;她巧妙透过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孟婆」作为「过劳者」的隐喻,最初投稿时,她将剧作取名为《孟婆练习生》,内容说的正是不只人会过劳,连在冥河地带熬煮孟婆汤的孟婆,都过劳了,想找接班人。

周玉轩说,她一直对传说故事里的孟婆怀抱好奇心,「我们并不知道她确切的模样,在我的想像力,她应当是地府里最忙碌的角色,当其他鬼神有休息时间时,唯独孟婆必须一直熬汤、端汤给亡者喝,有天她终于受不了了,想要找接班人,代替她的职位,这和现代人的工作状态也很相近。」

有趣的是,周玉轩让孟婆在剧中因过劳而产生失忆症状,为此,她就有了更多重塑「人生」的空间和状态,「她因为过度疲累而想不起来自己是谁,也忘记自己的初衷,必须调养自己,把自己找回来。」周玉轩说,在阅读孟婆的相关资料,发现她是一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人,「为此,我可以重新为孟婆塑造人生,带给观众更多想像力,让世人提到孟婆,不会只想到煮汤。」

中国大陆哲腾文化创办人傅若岩,长年往返两岸,寻觅好剧本,他认为台湾剧本创作力丰沛,而周玉轩的《忘川引》则是一部有大格局的作品,「既有想像力,还有传统戏曲、音乐剧的发展元素,同时在制作面上,还可以融入时下大陆在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非常有发挥潜力空间。」

小剧场正夯 迷你创作带著走

傅若岩谈到,中国大陆市场庞大,需要有更多好剧本投入市场,特别是以小剧场作为规模的作品,尤其缺乏,「有些好作品,不适合在大舞台演出,但却可以在小剧场里作为定点长销剧,可以一演再演,汇聚观众不断前来欣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另一部获得大陆市场关注的作品《阴错阳差》,已在2018年率先于大陆首演,这是来自台湾演员高敏海初试啼声之作,他同样是自两岸剧本创投平台征件比赛发迹。高敏海平日从事演员工作、毕业于台湾华冈艺校表演艺术科,会写作《阴错阳差》是小试身手,他说没想到会获得关注。

《阴错阳差》剧本取材传统东方元素,说的是阴曹地府里的牛头和死后下地狱的鬼魂,但场景却设定在现代化的办公室。故事架构描述一名死去的人,鬼魂来到阴间,因生前业力而需受刑罚,便开始和牛头讨价还价。在戏剧表现手法上,只使用两名演员相互对戏。

高敏海说,「这个故事主要想谈论人的因果业力,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效应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这不是一出严肃的戏码,而是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谈论人生。」

陆青登台 两岸姻缘一「戏」牵

艺术是感性与理性兼具的工作,许多艺术创作者,多半将自己的创作和人生合而为一,以生命发声,也以真实情感耕耘自己的一方天地。

来自大陆江苏的编剧刘天涯,父母亲为她取名时,大概没想过她真的会人如其名,为爱走天涯,在大陆和台湾剧场导演谢东宁相识,即快速闪婚,嫁来台湾生活。两人相差24岁,当年可说是一见钟情,如今一人导戏、一人编剧,共创剧团,编织戏剧梦,也是人生相互学习的伴侣。

刘天涯近年在台发表的创作量高,题材多元,从翻转挪威剧作家易普生经典作品《玩偶之家》的《玩命诺拉》,描述手足故事的《那边的我们》,还有2018年和日本导演平田织佐合作,改编其代表作《东京笔记》,翻转为台湾版本《台北笔记》,未来可望在2020东京奥运上演,都有亮眼的表现。

此外,来自香港的编剧何应权也耕耘出一片天地,原本在香港开设补习班的他,因为大病一场,使他重新思考人生意义,于是他决定收掉补习班事业,来台湾求学,没想到在台落地生根、结婚生子。何应权对文学题材特别有兴趣,去年底发表作品《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就是自香港作家吴煦斌小说作品改编而来,描述一名印第安人误闯文明世界,在历经各种实验之后,决定要回归山林,以戏剧手法,表现人们在面对文明与原始之间的摆荡和冲击,最后他也出乎意料地修改作品结局,让剧中的印第安人最后并没有回归原始生活,反而开始涉入文明社会,将狂野的内在隐藏起来,参与都会生活。

乌镇艺术节 挖掘新秀摇篮

由台湾导演赖声川所发起的乌镇戏剧节,近年也是发掘两岸新秀的摇篮,其中的青年竞演项目,让新生代创作者有机会出头天。台湾导演洪千涵和其团队就在2015年,以作品《曾经未曾》获得最佳戏剧奖,获得奖金约新台币100万元,返台后不仅成立创作团队「明日和合制作所」,同时也持续稳定推出新创作,是现今台湾表演剧场界崛起的创作团体。

《曾经未曾》由编剧冯琪钧以个人搭飞机和陌生人互动的经验为灵感,描述在密闭的飞机空间里,比邻而坐的乘客,竟有如母子,彼此关心、照应,直到下飞机,再度变回陌生人。

当年获选关键,在于比赛限定团队仅能以「吻」、「圆圈」和「灯」三要素作为表演内容,人数限定5人,灯具仅限定3颗,在在考验编导手法调度场面和空间的能力,同时也考验舞台设计人员的应变能力。洪千涵团队就在这有限的规模下完成演出,让评审团大受感动,评审之一的大陆编剧家史航就将其评选为成熟之作,「保持著刚刚诞生时的生命温度,很柔和,但不缺乏力量 。」两岸交流互动又何尝不是如此。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