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舌尖上的教育-从营养午餐把关◆文/赖廷恒《交流杂志108年6月号第165期(历史资料)》

「看过欧美、日本等地的学校午餐,才知道我们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两岸教育界、家长的共同心声,两岸的官方都做出回应。教育部5至6月间将提出《营养午餐法》草案,送至立法院审议;4月1日起,中国大陆则透过实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展开「舌尖上的教育」。两岸不约而同「从娃娃抓起」,盼能透过法规措施,全面性为学校营养午餐的质与量把关。

营养午餐法 教部最快5月提草案

台湾现行的学校营养午餐规定散见于各法源,缺乏欧美、日韩般统一规范的专法。依照现行法规,学校自设厨房、且超过40班,才须配置一位营养师。这造成部分偏乡地区的许多小学校,因凑不满40班,而未能聘请营养师、仅设午餐秘书;事实上,不但营养师、午餐秘书人力短缺,厨工也难以聘任,而且往往碍于人事成本,导致真正的食材费用反而不足。

有鉴于此,今年3月间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的蔡培慧、黄国书等立委拟具《学校午餐促进条例》、《学校营养午餐法草案》,并呼吁早日订定营养午餐的专法。应邀出席的教育部长潘文忠则指出,目前全国国中小已达100%供餐,共计3,451所国中小、提供162万1,110余位学生午餐;但他坦言,仍须面对办理学校午餐人力负荷等相关问题。

过去亚太经合会议(APEC)讨论学校午餐议题时,唯有日本派出教育部的官员,相较于其他各国大多由农业部的官员出席,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国内教育界人士、众立委纷纷提到,早在1954年日本即已订定《学校给食法》,之后韩国也于1981年制订《学校给食法》;我国则只在2002年订出《学校卫生法》,以及《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办理学校午餐应行注意事项》等。

日本成果佳 成两岸最佳借鉴对象

二战后日本将各级学校的营养午餐,当成教育来办,兼顾「办好教育」、「国民健康」两者,成果堪称有目共睹,也成为两岸最佳的借鉴对象。2017年国教署曾委请中兴大学设立「推动学校午餐专案办公室」,盼能效法日本「食育基本法」的相关法规,但自2014年倡议后,至今仍躺在立法院。

对此潘文忠允诺,最快将于今年5月提出《营养午餐专法》草案,盼能增加营养师人力,并考量班级规模以外的标准,实际计算人力需求,务求顾及每位学童的饮食权益。

针对现行《学校卫生法》规定,40班以上学校应设一名营养师,新竹县六家国小的营养师赖毓伶指出,目前全台共有逾3,000所国中小学,符合此一标准的学校有540多所,但营养师仅400余名;班级数未达标准的学校,仅设午餐秘书,多半并非专业人员,由学校教师、干事、主任等兼任,且流动率高,建议应设法补足营养师、降低营养师设置门槛。

食材登录之外 需成立安全委员会

先前曾到日本参访,身兼新北市营养师公会常务监事的秀峰国小营养师杨蕊萍表示,日本学校厨工为我国的3倍,足以完整规划供膳,学校给食会则负责把关食材的来源。建议我国应提高厨房人员薪资、充足人力,且关键在于成立严谨把关的安全委员会,而非只做到食材登录。

杨蕊萍以新北市为例,高中职及国中小总计达322所,营养师仅32位,平均每位营养师得当10所学校的把关者;相较起来,日本每500位学生可配置1名营养师,既可确保菜单、食材品质符合标准,同时也能替不同年级的学童,各自量身设计专属的营养课程、食农教育。

对日本而言,营养午餐除可保证学生的健康,亦可从小灌输团体责任、服务感恩、爱惜食物、认识食材、环保卫生等国民观念。有感于国民的营养常识应自幼培养,台北市西松国小营养师孙文中强调,台湾应借镜日本制度,营养师可透过教育训练及考试获得教师资格,更有效地展开饮食教育。

辅仁大学食品营养系教授董家尧则认为,偏乡地区除营养午餐经费外,人力、硬体方面也需适当补助。他建议政府早日松绑《采购法》,让邻近、在地生产的食材,得以出现在营养午餐;20班的学校即设一名营养师,不足者需聘「专任」的午餐秘书。他并吁请教育部、卫福部、农委会应跨部会整合,立法修法同步进行,简化行政相关流程。

舌尖上教育 中国大陆从娃娃抓起

另一方面,截至去年底为止,中国大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约1.5亿人,若加上幼儿园的学童,总数更是超过2亿人。这群数以亿计的国家未来主人翁,在校求学期间的营养摄取、健康发展,攸关中国大陆的未来;经由学校营养午餐所展开的「舌尖上的教育」,自然得「从娃娃抓起」。

4月1日起,中国大陆中小学、幼儿园供应的营养午餐,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以期透过陪餐纪录,及时发现、解决相关问题;并要求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也需建立家长陪餐制度。

「陪餐制来了,你家孩子和校长共进午餐了吗?」一时之间,成为中国大陆媒体网路、学生家长的热门话题,可谓其来有自。中国大陆校园不时传出食品卫生问题,先是去年9月河南小学营养午餐长期「缩水」遭曝光;紧接著10月又传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贵族学校「中芯国际学校」,也被家长发现午餐十分简陋,餐厅甚至使用过期食材、蔬菜霉变。

眼见学校午餐持续引发各界热议,中国大陆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展开「亡羊补牢」。由中国大陆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3月间公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下简称《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透过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填写陪餐纪录,让校方把关者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依据《规定》,不仅餐餐均需有学校相关负责人现场陪同,并指示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同时建立起家长陪餐制度,让对应的工作机制更趋健全,届时针对陪餐家长在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方面,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予以研究、完成回馈。

中小学、幼儿园 不得设置小卖部

此外,《规定》也再度重申,针对小卖部问题予以规范,要求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者,应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对于「陪餐制」,北京东城区某小学生的家长张女士指出,除期盼学校的饮食能够保证卫生,并希望学校能向家长公布每周午餐菜单内容,方便家长适时调整早晚餐,让子女取得营养方面的均衡。张女士言语间也透露,「我们家孩子每天吃什么我基本不知道,但是每次接到孩子第一句就是饿了。」

「陪餐制」4月1日正式上路后,广州海珠区实验小学每天中午,都派出一名家长在学校就餐,并由每个班级实施轮值。校方采取「双陪餐」制度,每餐均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试餐完毕后,由家长代表巡视饭堂的卫生情况,听取协力厂商膳食管理公司的相关说明,如发现问题,即可提出建议与改进。

在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副校长虎占智的眼中,学校饮食不仅应建立陪餐制度,更需重点关注操作规范。包括食材验收、初步加工、成品加工,乃至洗刷食具的流程掌控等,以及相关人员、厨师等安全操作的要求,均有待学校一一逐项把关、随时监督。

守护未来主人翁的健康

值此两岸不约而同,开始全面性正视学校营养午餐的质与量,若能参考欧美各国的成功案例,以及日本将营养午餐「当成教育来办」的作法与精神,建立「中央立法、地方执行、校方与家长配合」的整体确切有效营养午餐制度,两岸未来主人翁的身心健康,将可望从「舌尖上的教育」做起。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