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老宿舍变身「共享办公室」 台首座NPO聚落卧龙藏虎◆文/陈琪《交流杂志109年2月号第16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树海环抱的重庆南路上,一栋简约、没有醒目招牌,黄橙色交错的建筑物引人目光,住在这栋建筑物的主人是,培育过无数顶尖人才的北一女教师。半个世纪过去了,老宿舍斑驳破旧,一群民间人士与政府通力合作,把老房舍变成全台第一座非营利组织(NPO)聚落,这也是台湾「共享办公室」的起始点。

「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到这里时,正下著滂沱大雨,老建筑禁不起大雨冲刷,雨水就像瀑布一样,一路从四楼倾泄下来」,台北市社会局人民团体科长谢宜颖回想著第一次看到北一女教师宿舍的情景。

理事长的家充当会址NPO 为房事伤脑筋

一遇大雨就变成「瀑布屋」的破旧四层楼建筑,位在台北市精华路段重庆南路与宁波西街,共有18户,老师因病过世、移民美国,12户是空户,空屋率相当高,成为名实相符的蚊子馆。柯文哲市长上台后,下令清查市府各局处闲置空间,希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尔后形成台北市旧有房舍改建风潮,例如校舍改建为幼儿园或托儿所,财政局的老旧房舍也变身为「文创基地」,社会局则是创建台湾第一个 NPO聚落。

众所皆知,台北市房价高、地价高、租金高,房事「三高」,许多民众及年轻人只能望屋兴叹,很难摆脱无壳蜗牛宿命,就连租房也变得愈来愈吃力。尤其,公民团体(NGO)与非营利组织(NPO)财力匮乏,身为社团负责人的理事长经常得为房事伤脑筋,因此, 把自家地址变成协会或社团会址做为变通,充分显露民间社团财务捉襟见肘。

4位伦敦年轻人发起「共享办公室」

随著全球「共享经济」风潮兴起,人们愈来愈懂得珍惜资源,也愈来愈提倡资源共享;不仅脚踏车要共享、计程车也要共乘,现在连办公室也要共租。「共享办公室」概念,起源于2005年,由4位英国伦敦年轻人发起,他们创设HUB(中心),后来演变成「IMPACT HUB(影响力中心),近年台湾也引进共享办公室观念, 台北市社会局虽扮演领头羊角色,倡议者却是社运界人士。

「台湾公民参与协会」理事长何宗勋倡议,台北市政府能够找闲置空间提供NPO 使用,进而产生群聚效应,这个计划由不懂工程的社会局扛下重担。他们用很少的预算,就把破破烂烂建筑改装成带有文青风格的现代办公室,带动旧建筑重生;然而,建筑外观大改造,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营运管理。

「台北NPO聚落」由年轻但经验丰富的「IMPACT HUB Taipei」(社会影响力制造所)团队取得经营权,对一家规模不大的年轻公司来说,要管理18户公寓不是件轻松的事,内部装修只是基本功,若要兼具设计感或文青风就得动脑,并获得企业赞助。不可讳言,成为苦哈哈非营利组织(NPO)的二房东是一项挑战,既要自行负担经营管理费用,例如,水电费、清洁费及保全,也必须遵守市政府的租金收取标准,租金不能太贵,甚至比周边租金便宜,前6年不太容易赚钱,只能力求不赔钱。

「IMPACT HUB Taipei」共同创办人张士庭坦言,把房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确实投注不少资源,「我们是小型公司资源不多,除了关切是否赔钱外, 还要担心 3 年合约之后,会不会有下一个 3 年。」

李安妮人脉广串联资源 义美成天使投资人

幸运地,张士庭遇到贵人,前总统李登辉的女儿、现任台综院副院长李安妮博士。「安妮姐有很多人脉,也认识不少政治人物及企业家,她帮我们串联很多资源,食品龙头义美公司成为 NPO 聚落的天使投资人,除提供资金之外,也派经理协助我们营运,这些都是安妮姐的帮忙。」

天助还要自助。谢宜颖科长发现IMPACT HUB团队很厉害,他们擅长找资源,说服日本知名企业大金公司提供冷气机并维修保养,开创「冷气机出租」新的商业模式,省下可观的买冷气费用;而政大 EMBA 也经常扮演「小天使」角色,捐赠微波炉、烤箱等家电用品。

非营利组织多强调永续性,台北NPO聚落一楼门面体现永续价值的理念。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长期耕耘食物转型计划,鼓励消费者自带环保袋,试图影响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义美咖啡馆也贩售有机商品。现今已有17家NPO进驻,包括台北市妇女新知协会、城市浪人、台湾青年民主协会等,每一个团体根据自己的需求承租三房一厅、一房或一个座位。例如,倡议型团体只须一人就可以处理大小事务,只租一个座位。

不论承租坪数大小,IMPACT HUB团队提供网际网路、办公室清洁、冷气、收信、保全等服务,还有共享餐厅,包括冰箱、电锅、锅碗瓢盘、洗碗机等厨具一应俱全,承租者可在厨房展手艺、蒸饭、煮泡面, 在明亮干净的共享餐厅用餐,幸福感跟著上升。

由于台北NPO聚落是全台第一座共享办公室示范点,很多媒体陆续报导,从去年7月开幕至今,已超过25个国家NGO与NPO组织实地造访,连外交部「NGO国际事务会」也希望与IMPACT HUB团队合作打造一个国际公民团体组织(INGO)聚落或国际非营利组织(INPO)聚落,让国际民间组织进驻,与台湾展开多层次民间交流合作。

内容共享 企业与NPO合作新模式

张士庭很赞同国际民间组织相互交流,也具体落实概念,台湾海外援助联盟(Taiwan AID)是NPO聚落一员,长期从事海外援助,协助东南亚国家、尼泊尔的弱势族群。而台北市妇女新知基金会则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回收民众家里不要的牛仔裤等牛仔布料,做成帆布袋或可爱包包出售,形成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

随著国内外组织、政府部门、企业界的造访,「这里的NPO很容易跟著被看见,有些企业支持某NPO理念而直接跟他们下订单,无形中帮助NPO与企业的连结。」张士庭认为,「共享办公室」不只是空间共享,最重要的是「内容共享」,找出企业界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透过创新观念刺激企业发展,企业也可挹注更多资源给NPO,创造双赢。

身为台北NPO聚落的经营者张士庭心中默默许下一个心愿,期待把台北NPO聚落品牌建立起来,做出好口碑,也期待未来在桃园、台中、高雄、台南等地能有「NPO 桃园」、「NPO 台中」等,让台湾大城市都有NPO聚落,为台湾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