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只要你敢秀 人人都能当街头艺人◆文/许依晨《交流杂志109年6月号第171期(历史资料)》

街头艺人活动盛行,表演「重镇」台北市和新北市各热门景点经常可见街头艺人表演,吸引大小朋友围观同乐,形成重要民间文化场域。为让更多具备才华、技艺及表演热忱者,都能拥有站上街头表演的机会,双北市政府对街头艺人由行之多年的「审议制」调整为「登记制」。这项新措施于2021年3月上路,表演狂热者可以好好准备练才艺了!

街头演出「出道」成艺人例子多

街头就是给热爱表演的民众一个行销自我的最佳舞台。走在台北信义区、西门町、大安森林公园,或是坐捷运来到新北的淡水、板桥火车站等地,经常可见街头艺人的踪影,有人自弹自唱、表演魔术、打鼓,若想要静态的表演也有,有人当场写书法挥毫,或扮演「雕像」,吸引许多人驻足,甚至掏出荷包「打赏」。

也有不少人因街头表演而「出道」,知名歌手陈升、张震岳早期都是从街头演唱起家,后来被唱片公司发掘。歌艺或才艺精湛的街头艺人,经常成为县市政府和公司行号举办相关活动或尾牙时邀请的嘉宾,近期知名的视障歌手张玉霞便是一例,张玉霞经常在淡水和碧潭一带驻唱,犹如邓丽君再世般的歌声令人难忘,走红后受邀至大陆「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参赛,打开两岸三地知名度。

「审议制」改「登记制」背后有原因

现阶段所有在双北街头的表演者,都必须考取证照才能「安心上路」。台北市街头艺人审议制度迄今已15年,根据「台北市街头艺人从事艺文活动管理要点」,分为表演艺术类、视觉艺术类和创意工艺类,目前台北市累计超过900组街头艺人证照,66处开放展演场地。新北市街头艺人自民国97年起开办,累积通过1,587组街头艺人,公告展演场地99处。

早期公共空间收费展演活动无相关规范,衍生街头表演与违规摊贩难以区别、噪音及阻碍交通等公共秩序问题。当年台北市文化局为协助众多具备技艺之艺文工作及表演者突破公共空间针对收费性展演的法令限制,民国94年推出「街头艺人从事艺文活动许可办法」,订定原则性规范,以审议制度颁发展演许可证,开放街头艺人从事收费性艺文活动。

不过,僧多「证」少,众多表演者在审议制的关卡中被「评审老师」给刷下,引发许多争议。

最知名的一例莫过于资深歌手潘美辰考照事件,潘美辰出道超过30年,热爱打鼓的她,于2017年报考台北市街头艺人,却在考评表演不过一分钟遭评审以「分贝太大」为由打断喊卡,但即使「重打」,表演的「feel」早被破坏殆尽,事后潘美辰表示「其实我已经不知道我在打什么了,心里其实满沮丧」。

潘美辰最后没有考取证照,引发外界质疑北市府对街头艺人的各项考评标准,除了评审强势介入表演是否妥适外,更多人批评评审主观意识太强烈,「通过」和「不通过」只能仰赖评审个人喜恶,而并非才艺好坏。

另一方面,街头艺人考照每年仅举办一次,许多外国表演者难得来台,因不了解法规而无照表演,误踩地雷,或是错过报名时间,只好忍痛取消演出,这些都对街头艺术发展有不良影响。

现在,街头艺人考照纷扰似乎有解了。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在防疫考量下,新北市和台北市文化局今年都停办认证审查,但推出了「超前部署」新政策,预计2021年3月开放街头艺人为「登记制」。

如此重大转变与乐手成功告赢文化局有直接关系。2018年「流浪浮云乐团」未通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审查,拿不到街头艺人许可证。「流浪浮云」组团后已考取9个县市街头艺人证照,却在台北市铩羽而归,不甘默默吞下这口气,硬起来提出行政诉讼要求平反。

今年1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决出炉,指出北市府要求街头艺人需经审议通过才能从业,限制人民自由选择职业权利,再者,如果文化局要求事前审核,事后又没有司法救济,应属违宪。虽然此案还可上诉,但也成为街头艺人资格审查制度的转捩点。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考量欧美等国际街头表演多为尊重个人艺术自由与艺术喜好,民众于公共空间艺文展演已为常态,「审议制的阶段性任务已完成」,打造更多元的城市艺文风貌并使公共空间展演制度更为友善,成为下一阶段首要之务。

新北市文化局指出,近年投入街头艺术民众日益众多,公众对于街头艺人也不吝给予回馈及赞赏,规划于110年3月施行街头艺人登记制度,此外,因应预期投入街头展演人数增加,将拓展新展演场域。 

「登记制」将上路 各界盼谨慎行事

消息一出,彷佛在街头艺人界中丢出震撼弹,引发热议。化名小黑的表演者表示反对,他指出,当初花费许多心力考取证照,现在却又突然说要开放,许多人都有「被耍」之感,况且,他在考证时就发现不少表演者程度参差不齐,节拍和音准都不正确,若贸然行事,恐拉低整体表演者的水准,也破坏外界对街头艺人的专业印象。

筹备期间台北市与新北市陆续办理座谈会,不仅与街头艺人也和市民大众共同讨论,对此,一向关心街头艺人发展的台北市议员徐巧芯在质询时提出,文化局于街头艺人的稽查次数及记点处分寥寥可数,去年只稽查21次,只有4名人力,明显与街头艺人表演总数有落差,若将来街头艺人改为登记制,文化局势必需强化管理机制。

街头艺人甘苦谈 爱唱歌的他现身说法

常驻台北信义区百货大楼间香堤大道上表演的谢宗霖受访表示,考了3次才取得许可证的他直言,审核制度的确需要改进,「毕竟表演艺术很主观,怎么样的标准都会有人说话。」街头环境属于公共财,他比较偏向任何人都有上街表演的权利,但开放登记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说不准,还是先观望一下。

今年31岁的谢宗霖为全职街头艺人,因热爱唱歌,想让大家听到他的声音和他喜欢的歌,毅然决然辞掉收入稳定的工程师工作,全心投入街头表演。谢宗霖表示,与早年相比,越来越多表演者站上街头,每到周末假日必须及早「卡位」,只要稍迟一步,人潮多的好位就被占走了。

谢宗霖像个大男孩,抱著木吉他唱歌,用轻快的律动配上温柔的声音唱著别人的歌,也唱自己的歌。谈起街头走唱甘苦,谢宗霖表示,最直接的困扰莫过于与其他表演者或百货公司距离太近,产生的音量交错干扰,极大程度影响演出,另外,就是碰上下雨天,不仅人潮锐减,器材更是不能遇水,器材一旦耗损,得不偿失。
街头唱歌虽然辛苦,但只要有人驻足聆听并打赏,就是对他最好的回馈与肯定。谢宗霖透露,收到最大一笔打赏金是用红包袋装著一张100元面额的美金,让他非常惊喜与难忘。谈及未来人生规划,他坦言,街头艺人收入终究还是不稳定,许多人投入街头表演,分散赚取「打赏」的机会,加上今年因疫情影响,民众不敢聚集逛街,和往年相较,收入更是大大减少,在在让他重新思考是否还要以「全职」身份作为街头艺人。

街头即舞台,街头艺人丰富了台湾的街头文化。拥有一技之长求生存的弱势或残疾人士,以及才华洋溢的年轻人,他们勇敢表现自己,拉近了人与人距离的同时,也以此自力更生,活得精彩。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