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机留名的街头摄影师─邱万兴◆文/林人芳《交流杂志109年8月号第17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青春!献给了台湾的街头」,生在风起云涌的抗争时代,邱万兴不但用影像记录历史,还因为在党外杂志工作,成为戒严时期警总跟监的对象;台湾的街头运动,他从未缺席,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历史、留下影像,希望为台湾留下完整的民主历程纪录。
天分加上勤练 奠定深厚的美术功力
邱万兴生在桃园观音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及祖父因为不识字,皆以打铁为生;他是家中老么,上面有5个哥哥,因为父母想有一个女儿,在父亲50岁时才出生,双亲生女儿的愿望又泡汤,只得领养舅舅的女儿来照顾他。由于父亲打铁赚钱很辛苦且收入微薄,农忙时还要带孩子们帮农家割草,让他深感父母持家的辛苦,于是发誓「铁匠的孩子决不再拿铁锤」。
邱万兴与老婆紫妃是青梅竹马,紫妃就住在邱万兴家对面,家里开杂货店,邱家的柴米油盬及民生用品都是向紫妃家帐,每半年或年终才结一次帐,然而,邱家的帐好像没有结清的一天。长大后,两人结婚时,邱万兴才还清欠岳父家的19万多元,顺利娶回美娇妻。他感谢妻子在他银行户头归零,只剩下一辆伟士牌机车时,仍勇敢嫁给他。
邱万兴小时候功课不好,但是画画却十分出色,学校美术比赛经常拿第一名,后来还因此放弃已读一学期的省立龙潭农工电工科,改考私立复兴商工美工科,为邱万兴打下良好的美学设计基础,也为他日后的街头影像及选战文宣打下重要基底。
1979年,从复兴美工毕业后,在建设公司担任房地产美术工作;1985年在同学的引荐下,进入康宁祥创办的《八十年代》杂志担任美编,从此踏上争取民主化的道路。
投身党外杂志 用相机记录台湾民主化历程
1980年代,投身党外杂志是十分危险的工作,杂志被查禁或停刊是家常便饭。邱万兴回忆,因为担心警总会搜查,他们都是熬夜赶工,完稿后就直接送到印刷厂印制,然后再把整本手写稿全部烧毁,以防止杂志内容外泄,还笑称这个举动叫「烧银纸」。
1986年,邱万兴真正成为影像纪录人,在党外公正会理事长颜锦福的邀约下,开始担任《党外公报》周刊摄影及美编,白天帮忙拍摄活动、说明会,晚上则在杂志社担任美编;同年9月28日,民进党在圆山举行创党大会,邱万兴被指派担任摄影工作,为这段历史留下珍贵照片,也是他成为专业摄影师的契机。
30年来,从党外到民进党、从「野百合」到「318」,邱万兴的身影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运动中,用相机记录抗争运动。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好友郑南榕引火自焚事件。
当时,邱万兴与民进党创党主席江鹏坚,是最早被警方获准进入郑南榕杂志社的人,江鹏坚指示他将整个现场拍照纪录下来,他看到挺直振臂的焦黑尸体,一边拍照一边落泪。
民主化的年代,街头摄影师的工作十分辛苦,必须近距离拍摄警民冲突场面,险象环生。有时自己也沦为受害方,被警方喷好几次消防水,全身湿透,还被当成暴民追著跑。
如此辛苦代价,让邱万兴的健康亮起红灯。50岁那年因劳累心血管严重阻塞,动过心脏大手术,胸口留下一条长长的伤疤。从鬼门关走过一回的邱万兴,术后更加懂得豁达与舍弃,也更珍惜身边的一切。「名利、身份、地位都不是我想要的,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享受慢活人生 乐当永远的民主志工
如今的邱万兴乐于与当年好友分享曾经共同经历的历史时刻,不但每周免费提供好友陈永兴创立的民报「街头人生」近10张照片及影像;也无偿提供二二八平反、要求解严、新国家运动各种历史照片给郑南榕基金会收藏。另外,前彰化县长翁金珠出版「基层奉献兄弟」影像集时,他也义务提供相片。
邱万兴说,有一次得知中研院想办一场「台湾战后学运回顾特展」,展出1945~2015年台湾70年的学生抗争史。他立刻无条件的把压箱宝照片给中研院,也把台大511自由之爱、野百合学运、野草莓学运等活动的底片拿去数位化,无偿提供中央研究院使用。
现在的邱万兴更懂得珍惜,经常与妻子及哥哥们一同游山玩水、到处演讲、含饴弄孙。面对自己未来的路,邱万兴说,「人生的下半场,顾好自己的健康,认真的过生活,珍惜身边的幸福,凡事尽力就好,希望让自己活的更自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