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伪出国 后疫情时代关不住的旅游◆文/缪宗翰《交流杂志109年10月号第173期(历史资料)》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今年初爆发后,航空业、旅游业首当其冲,对一般民众而言,出国旅游更是奢求。随著疫情在5、6月渐渐趋缓,民众也渐渐按耐不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松山机场6月10日在脸书(Facebook)粉丝专页公布被称为「伪出国」的出入国境体验活动内容后,就有近万人抢著参加,完成报名程序者也有7000多人,最后抽出90人。

无法出国旅游 只好「伪出国」过干瘾

这种出入国境体验活动,安排旅客从机场报到、通关检查、候机并实际坐上国籍航空班机,航空公司还会安排空服员在机上说明搭机注意事项及防疫须知。参加过「伪出国」体验的李先生就表示,以往每年会出国旅游一至两次,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没办法出国,实在快憋坏了,所以才报名,「过过干瘾也好,至少可以搭搭飞机」。

不过,单纯的「出国体验」并无法满足民众旅游的需求,国旅热潮持续延续到9月初。即便在开学后一周的午后,松山机场国内线大厅的旅客仍旧川流不息。住在松山机场周边的林小姐就打趣地说,疫情发生后,「耳根子清净了好一阵子,但从6月开始,飞机起落(频率)感觉又恢复了」。

确实,不少民众「禁足」了半年,暑期纷纷恢复国内旅游,每天从台北飞外岛、花东的班机几乎都能满座。

在国籍航空从事空服员工作的Lucia,执飞的航线是以中国大陆沿海省市以及台湾国内线为主,对这种状况体会格外深刻。

她表示,中国大陆今年初爆发新冠肺炎后,大陆航线停飞,而在3、4月国内疫情最严重时,国内航班也受影响,班次大减。虽然状况在6月间逐渐恢复,但工作还是受到影响。「我往年同期飞行时数大约70、80个小时,今年大约只有50个小时左右,工作量减少了3成左右」。

Lucia说,3、4月间,国内航线通常是以当地居民为主,飞行时民众非常谨慎,「甚至整趟飞行都没人讲话」;现在乘客以观光客为主,「虽然大家还是会戴口罩,但明显放松许多,开始说说笑笑,也会在飞机上用餐了」。

疫情趋缓 国内旅游大爆发

随著工作量减少,喜欢烘焙的Lucia也展开线上甜点店副业。她说,疫情之下,让很多空服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除此之外,以往选择出国旅游的她,这半年来也趁著休假走遍中南部与外岛,体验国内深度游。

受到国旅刺激,国内航空业者纷纷推出中秋假期相关行程。例如,长荣航空9月7日提出「类出国专案航班2.0」包机行程,从中秋节一口气排到2021年元旦迎曙光,将推出11个航班组合商品,销售额估将超过新台币2000万元。华航也计划推出「小小空服员梦想起飞」南台湾行程;星宇航空则在10月初推出星宇追月号飞行体验类出国行程。

Lucia认为,近期国内旅游有所恢复,但效果仍然有限,有出游意愿的民众短期内也不会选择重复的景点,特别是开学过后进入旅游淡季,接下来天气渐凉,疫情走向不明,国内旅游状况也变得不明朗,「我们也很担心,不知道状况什么时候才会变好」。

陆籍航空「随心飞」、「搭机搭到饱」旅客回流

与台湾的状况相同,随著疫情趋缓,中国大陆航空业者下半年也纷纷推出「随心飞」等当天来回,或短期旅游的机票套组,期盼能快速回收现金流。

例如,上海东方航空6月推出「周末随心飞」,12月31日之前,以人民币3322元(约新台币1万4251元)的价格,无限次乘坐周末航班。其他中国大陆航空公司也随之推出各种方案,以超低价格吸引乘客回流。

北京旅游业者观察,虽然官方在7月中旬宣布跨省市旅游解禁,也大力提倡,但持续效果目前看来仍有限。

业者表示,一方面旅客对疫情有所顾虑,多半选择到邻近的省市旅游,另一方面8月中下旬接近开学,教育部门下令学生在开学前14天内不要跨省市旅行,因此,小高峰只出现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下一波要等到十一长假。

跨省旅游方面,业者观察,以北京、天津、河北的旅客而言,由于经济条件较佳,过去多选择出国旅游,现在只能在境内旅游,会选择疫情相对稳定且但过去较少触及的云南、广西等西部地区,而新疆爆发疫情前,也是他们的旅游首选。

此外,业者推出各式吸睛的旅游商品后,原本因疫情而萎缩的旅游市场,又将再度面临激烈竞争,最明显的就是中国大陆中秋及「十一」长假。

《北京商报》9月报导,携程、去哪儿、同程、马蜂窝等多家中国大陆旅游企业已推出上万款与「十一」假期相关的旅游产品;很多热门旅游目的地也因为预订需求激增,饭店、机票等价格都呈现出明显上涨态势。

报导援引「携程网」数据指出,截至9月2日,三亚、丽江、昆明、厦门、张家界、九寨沟等旅游度假产品的预订搜索量人气最高;「去哪儿网」数据则显示,8月31日至今,「十一」假期火车票搜索量较2019年同期成长83%。9月30日、10月1日,北京出发前往哈尔滨、深圳等部分车次已经暂无余票。

报导引述中国大陆旅游业者表示,今年「十一」和中秋假期合并,假期长达8天,虽然出境游暂时无法放开,不过境内游需求量还是很大,加上上半年不少旅游企业因为疫情损失惨重,接下来肯定希望藉助「十一」进一步「回血」。

「疫后」市场 航空业进入「微利」新时代

全球航空业面临生死存已,中国航空市场的复苏趋势也是脆弱不稳,低价策略的成本效益远胜过于飞机闲置停飞,这很有可能让航空、旅游业加快面临削价竞争压力。

路透社(Reuters)9月撰文分析,即使中国飞机载客率越来越高,中国航空公司离盈利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最大的三家航空公司在4月至6月当季共亏损约18亿美元。

另外,中国大陆航空公司开始在境内航线上部署停飞的广体飞机,以遏制现金消耗。这虽然加大了运量,但可能构成票价进一步飙高的压力。

英国全球旅行数据提供商OAG分析师表示,中国运能已经急速回升至疫情发生前水准的9成以上,有部分是出于夏季旅游热潮。这代表著「我们可能已经到了一些航空公司出钱,请一些乘客坐飞机的地步:提供免费的座位,希望创造副业收入,以支撑服务,另一方面重建乘客的信心」。

过去几年,以中国为主的东亚航空需求持续成长,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大航空公司迟早要进入到「饱和或微利的状态」。受到疫情冲击,需求减退,原本可能在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到来的价格、行销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正提前到来。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