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捡起垃圾,捐出希望:拾荒慈善家赵文正◆文/陈建玮《交流杂志109年10月号第173期(历史资料)》

市井小民如何与亿万富翁一起登上《富比世》名人榜呢?清洁工人赵文正的方法很「简单」,每个月捐出七成的薪水就可以了。

白天在铁工厂当清洁工,晚上在街上捡资源回收,日复一日从不休息,坚持了将近40年,赵文正涓滴累积的财富非常可观,不过他和其它富翁不一样,因为他将这些财富全都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失学孩子,获得「男版陈树菊」的称号。尽管他或许在街上,身影渺小卑微,却换来了全台湾人的尊敬。

赵文正从35岁起,就开始他的捐款之路,即使家里有5个孩子要养,薪水也只有一两万元,就算在凄风苦雨的冬夜街头上,翻找垃圾桶的资源回收,他也不曾放弃。每一次弯腰捡起的宝特瓶,最终累积成帮助弱势孩童的力量,进而让他看似黯淡无光的人生,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老穷苦人知道 还有更穷苦的人需要帮助

2012年,《富比世杂志》选出了「大中华地区行善英雄榜」,台湾地区上榜的共有4位,分别是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已故长荣集团创办人张荣发和铁工厂清洁工人赵文正。

入选当时,赵文正已经高龄 68岁,从他开始捐款起算,已经持续捐款33年,总金额将近400万新台币,虽然远远不及其他获选者的捐款金额,但这些钱却是他从每天少则数十元、多则两三百元的资源回收金里累积下来的,平均每年捐款12万元,几乎是他所有收入的7成。

赵文正出生在贫苦人家,却有7个兄弟姐妹,家中经济资源有限,只足够让他念完小学毕业,就要开始工作挣钱。当时他就立下心愿,长大以后一定要帮助其他穷苦失学的小孩,让他们有书可以念,「不要像我一样这么辛苦。」赵文正说。

「钱够用就好,留四分之一,剩下的都捐出去。」赵文正白天在铁工厂当清洁工,每月薪资大约两万元,35 岁时他就开始实践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捐钱助人。由于薪资微薄,为了能够多捐一点,他开始在路上捡垃圾,做资源回收,就这样一点一滴累积,存到一笔整数就全部捐出去。

他捐款的对象包括世界展望会、家扶基金会和慈济功德会,也特别捐助惠民学校,帮助200多名视障儿童,长达20年。有一次他听到世界展望会发起一个帮助海外贫童的计划,他也二话不说就认养了两位,总计10年期间,捐款20万元,对赵文正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毫不犹豫的事情。

世上苦人依然多

即使在2020年的台湾,仍然有许多贫困儿童需要帮助。家扶基金会公布最新的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弱势家庭中,有 69% 的孩童自觉需要帮助,有将近8成的孩童家中没有能够读书写作业的空间,也缺乏相关参考书籍让他们完成作业。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许多学校都开始推广远距教学,这更凸显了资源不均的问题。因为弱势家庭中,约有6成学童没有电脑或平板电脑,甚至有大约4成学童,家中没有网路连线。

台湾虽然人均所得已经在全球排在前段班,但是台湾世界展望会等非营利组织,每年帮助的穷困学童依然高达数万人之多,而协助他们改善学习环境,甚至提升生活品质,就是透过像赵文正这样的善心人士,一点一滴从零钱化成更美好的童年。

在满腔热血的善念驱动下,赵文正坚持 365 天全年无休,即使在除夕夜,他依然会上街翻找垃圾桶,希望多捡一点宝特瓶,就能够帮助更多孩子。不过,血肉之躯总有极限,随年岁增长,赵文正不仅身上带伤,连视力也逐渐模糊,但他仍然坚持不懈,继续捡继续捐。

赵文正在获得行善英雄荣耀后,又得到「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的爱心奖,这个奖本来是希望能够鼓励更多人一起行善,所以提供奖金给这些善心人士,但这笔上百万的奖金到了赵文正手上,立刻又被他捐了出去。如果说大英雄视金钱如粪土,那么赵文正比英雄境界更高,因为他深深知道对小人物来说金钱有多重要,而他甚至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将别人视为粪土的垃圾变成金钱,再化为助学的力量。

行善不必是英雄

在赵文正登上行善英雄榜的两年前,来自台东的菜贩陈树菊先获选为《富比世》亚洲行善英雄榜,并成为「穷人行善」的代表,因此赵文正的事迹曝光后,也被封为「男版陈树菊」,这两位年近古稀的英雄,体现了台湾从最穷困的1950年代,到经济起飞后的反思。

无论社会怎么进步,经济如何发展,贫穷与弱势教育问题似乎永远都会存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这两位行善英雄一样,几乎将全部生命都奉献在捐助他人,但也别忘了还有很多方式能够帮助弱势。像是同列于榜上的企业家,运用财富和影响力来助人,台湾女神林志玲则是运用她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协助募款帮助更多人。

在赵文正的故事中,最启发人心的,不是我们能够捐多少钱,或怎么存钱去捐款,而是不分行业贵贱,无论收入高低,只要有心行善,就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一分温暖的善意。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