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山东枣庄台商协会会长于春明

  • 更新日期:109-09-02

专访山东枣庄台商协会会长于春明

文/林安妮

10年前到山东枣庄投资,现任枣庄台商协会会长于春明形容,就好比来到农村工作,当地民风淳朴,没有什么夜生活,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看看书,早睡早起,一直到今天,枣庄10年大变身,不仅有京沪高速公路与高铁经过,最近枣庄才因重修当地的台儿庄古城,逐渐成为旅游之都。

枣庄位在山东省南部,过去山一百年来以煤都著称,当地日照充足、气候湿润,盛产各种枣类、石榴、粮食与蔬菜。当年,国民政府因为抗日,在这里与日军知名的台儿庄大战,这段历史相信国内的五、六年级生都还依稀记得。

「枣庄的区域特点是这几年才浮现出来的」,于春明说当年到枣庄投资,目光所及都是一片发展落后的景象,不过,现在交通网路四通八达,还有京沪高铁经过,只要搭上高铁,不管是去北京或是去上海,2个小时就到了,让他外出洽公更加便利。

10年前,于春明选择枣庄作为他大陆事业的起点,今年3月,枣庄台协成立,成为大陆第117个台商协会。于春明说,目前团体与个人会员约有70、80位,当地台商投资业态繁多,除了他所在的陶瓷业外,还有不少台商从事铝具、化工、电子、电器、食品等行业。

他表示,枣庄台协小而美,会员家数虽然不多,但台协的存在,就是要为当地台商服务,协调会员的投资障碍,「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交换平台,很多资深台商可以在此分享投资经验,提供新进台商一些启示,避免他们多走冤枉路。」

他谦称,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学习其他资深、有规模的台协组织运作,让枣庄台协的功能更佳完备。此外,随著不少珠三角、长三角台商因当地投资环境恶化、开始有意往内陆迁移,枣庄台协也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投资平台,「如果外地的台商有需要,枣庄台协都很乐意大力帮忙。」

陶瓷大亨  高档干唐轩在两岸开卖

于春明的本业是陶瓷,他是山东北钛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相较于不少台商选择大陆投资的第一站,通常是珠三角或是长三角城市,他不讳言,自己是因为一开始就想做大陆的内需市场,才到枣庄来。而最终让他决定在枣庄投资的关键,就在于枣庄民风淳朴,「人是企业的根本,有好的人、好的员工,才有好的企业,这里的人格外有义气」。

于春明在枣庄投资时间长达10年,一直到今天,他在台湾的陶瓷重镇莺歌仍有自己的工厂,专做少量、高档的手作陶瓷。想要一睹于春明公司的作品,不妨可以到台北101大楼、内湖美丽华、桃园的台茂等知名商场,找一找名为「干唐轩」的陶瓷品牌,就可一探究竟。

为何将自家品牌取名为「干唐轩」,于春明笑说,因为最早自家产品是专仿唐朝知名的三彩陶而闻名,因此特别取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品牌名称。干唐轩仿三彩陶作品,灵活有神、维妙维肖,也曾让不少光临故宫、历史博物馆的民众或观光客爱不释手,一定要从礼品部买一座干唐轩仿制的作品回家收藏。

目前于春明在两岸事业,内、外销比例约是八比二,而他在大陆的通路,除了靠礼品商铺货,最重要的就是开设同样名为「干唐轩」的直营店与加盟店。于春明说,目前「干唐轩」的直营店与加盟店总数约是150家,在北京、上海、苏州、广州等大城市,都可以看到踪迹。在外销部分,由于量大、容易受到海外买家砍价,所以业务比例上仅维持20%,尽管如此,干唐轩的作品依然热销美国、义大利,深受不少海外顾客喜爱。

打入内需市场  奉行「三本法则」

对于不少大陆制造业台商来说,外销出口非难事,人人几乎都可练就一身拚命接单、压缩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再出口的本领,但对于要打通大陆内需市场,不少人却总是一筹莫展,犹如要踏入龙潭虎穴。于春明分享了他的经验,那就是除了要奉行本人、本行、本钱的「三本法则」外,还要著重人和以及靠自己努力。

他说,这些虽然是基本工,看起来也浅显易懂,但就是不容易做到。特别是在两岸洽签经济合作协议(ECFA)后,不少在台湾本地的企业都想靠著货品贸易早收清单,赶紧搭将自家被选入早收清单的产品,赶紧卖到大陆来。但实际上,大陆交易环境与条件不若台湾,若只是想靠大陆代理商或贸易商打通大陆市场,恐怕最终会以失望收场。举例来说,在大陆作内需市场,收帐就是个大问题。于春明表示,在台湾,不少老客户往来已久,彼此可以靠著信用先出货再收钱,但在大陆绝对不能这样做,否则很容易面临呆帐损失。此外,大陆少有健全的贸易信用调查体系,也让台商在生意往来之余,更要步步为营。

他认为,无论如何,想做大陆生意的台湾中小企业,老板一定要亲自到大陆,透过实地的观察与操作,更熟悉大陆的交易市场。另外,人和也相当重要,毕竟台商在大陆仍属外商族群,除了要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外,也必须与当地政府建立不错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入境问俗」。

甩开竞争对手 要靠研发设计

有了基本工,还不一定能确保笑拥市场。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抱微笑曲线的两端,即靠著研发与设计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于春明说,大陆内需市场是一个极其竞争的世界,外资不同内资,可以游走灰色地带,「台商要在大陆存活的久,一定要守法」,接下来就得靠设计与研发来作产品加值,切莫陷入与当地竞争者的削价竞争。他笑说,在大陆陶瓷市场上,竞争异常激烈,就他所知,固定至少有10家竞争对手专门仿冒他的作品。但他认为,唯有不停地向上提升,才是拉开竞争之道,「台湾很重视研发精神,每次回台湾,不少朋友嘴边挂的就是有没有作研发?」于春明的团队能够从产品设计、研发、制作,一路做到销售。他在台湾的研发团队也经常与其他研发单位合作,只为开创别人难以模仿的产品,他苦笑,不只是科技业要努力作研发,传统产业想要不被淘汰,更要用心作研发,「每一年我公司投入研发的费用,都可说是不计成本,但也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市场消费者肯定与认同。」

在于春明自家的系列产品中,有一系列名为「活瓷」的产品,主要是用电气石等特殊矿物、泥土材质烧制而成的产品,这一类型的产品,能够散发出负离子以及远红外线,深受不少在意养生、健康的客群所喜爱。于春明将传统陶瓷作品,融入新颖的健康概念,也在美国、台湾都拿到研发专利,难怪他的干唐轩一直到今天,都始终经营地有声有色。

「有了研发、设计作底,就容易切入中高价位市场,」于春明说,大陆内需市场庞大,光是数人头就有十几亿,若是能精准打入中产阶级以上的某个比例,市场就容易作大了。

10年投资枣庄 台湾拚搏精神最要紧

于春明投资枣庄10年,他今年许的「10年大愿」即是,希望业绩越来越蒸蒸日上,在大陆的市占率也能节节高升。他不讳言,这几年大陆投资环境恶化,即便是位在山东枣庄,也面临缺工以及劳动条件更趋严苛的问题。

他说,大陆长年实施一胎化政策,每个小孩都是家中的宝,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小孩出远门,不少小孩顶著高学历,也只想往高学历的行业里钻,的确让不少传统产业台商面临找工难的困境。但他认为,即使外在环境恶化,但靠著台湾人常与逆境拚搏的精神,依旧能有机会闯出一片天地来。

这几年两岸关系大幅改善,两岸直航往来更便利,也签署了ECFA,今年两岸重头戏是,即将商订与广大台商利益攸关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对此,于春明表示,过去在大陆的投资纠纷,多只能靠台商协会、当地政府来协调,日后若能再由两岸政府以协议方式,让台商在意的协处机制更加定型、规范化,可为大陆广大台商创造更佳利益,他相当乐观其成今年两岸就能敲定投保协议。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