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签署两岸经济协议不用担心经济依赖大陆的问题 文/谭瑾瑜《交流杂志99年4月号第110期(历史资料)》

  长期以来,锁国或开放,一直是两岸经贸政策的重大争论点,而在两岸是否签署两岸经济协议(ECFA)的议题上,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主张开放的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下,实践自由贸易政策,不但小型开放经济体可以在拓展国际市场中获取利益,大国也可以生产比较利益较高的产品,而使全球福祉提升。主张锁国的主要立论点,则在于担忧签署两岸经济协议(ECFA)之后,台湾经济过于依赖中国大陆,害怕贸易及投资依存度过高后,中国大陆运用经济力箝制台湾。
  事实上,随著产业间的国际分工合作,两岸经贸已是彼此依存,而非单方面的仅有台湾依赖中国大陆的关系,也因此双方许多经济利益已是互利共生,无法分割。倘若一方采取经济力箝制对方,只是使彼此的经济利益受损,得不偿失。以开放陆资来台为例,当陆资可以在台湾设厂、置产、甚至开设银行时,中国大陆更难采取经济力甚至武力来威胁及破坏台湾。因此,深化两岸经贸关系,非但不会威胁到台湾的经济自主性,反而在中国大陆更难随意抵制台湾的状况下,使得台湾的经济空间受到保障。
  其次,两岸经济协议(ECFA)既然是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协议,任何经济合作协议(ECFA)的方式与内容,都需要经过双方同意始能签署,政府一定会以获取台湾利益极大化下考量两岸经济协议(ECFA),既然是我方必须要同意才会签署,自然就没有签署两岸经济协议(ECFA)会受到中国大陆影响、或是丧失经济自主性的疑虑。
  民进党执政时期,从二○○一年开始采取「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至二○○六年又改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然而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及投资金额仍然持续上升。贸易依存度从二○○○年的十.七%上升至二○○八年的二十一.二%,同期间对中国大陆投资占对外投资比重则从三十三.九%上升至七十二.三%。此结果显示,即使政府不鼓励、甚至限制厂商赴中国大陆投资及贸易,中国大陆存在著庞大的商机及低廉的生产成本,便会吸引台商进驻投资及进出口原物料加工制造;另一方面也显示,中国大陆内需市场已逐渐成形,使得台商出口增加。
  由这八年民进党试图锁国的两岸经贸政策可以了解,锁国政策并无法阻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厂商会循著商机决定决策,锁国政策只会诱使厂商运用迂回及不透明的投资方式进驻中国大陆,不但增加政府管理困难,也提高厂商投资风险。政府若要协助厂商,应当要顺势而为。
  事实上,不论蓝绿执政,对于中国大陆产品都是逐渐开放。在二○○○年第一次政党轮替前,当时台湾已开放中国大陆五十六%的农、工产品进口,其中农产品开放项数为四百七十九项,占农产品总项数的二十三%。二○○八年第二次政党轮替前,台湾更已开放中国大陆八十%的农、工产品进口,其中农产品开放项数为一千四百一十七项,占农产品总项数的六十三%。因此,即使是采取「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民进党执政时期,还多开放了二十四%的农工产品进入台湾,而农产品开放项目的数目较第一次政党轮替时的开放项目多了近千项。这说明一件事情,只要执政团队评估符合全民福祉后,都会朝著消弭关税的方向前进,显示自由贸易政策对于台湾经济有其正面效益已无庸置疑。
  再以台湾的竞争对手南韩和新加坡来做对照。南韩和新加坡近年也有经贸逐渐集中于中国大陆市场的情况。南韩虽然积极采取分散市场策略,然而自二○○三年起,中国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南韩最大出口国,二○○八年南韩对中国大陆出口金额较一九九五年增加了十倍,南韩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出口依存度迅速提升,然而南韩仍然积极投入中国大陆市场。另新加坡属出口导向型经济,贸易依存度高达三百六十一.七%,全球经济对新加坡景气影响甚巨,而非石油类产品出口至中国大陆金额亦逐年提高,二○○八年占比约十%。在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及二○○八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之后,新加坡的策略不是降低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占比,而是正视当前全世界经贸动能在中国大陆的事实,将自己定位为东西方的桥梁,使新加坡成为「全球企业的家园」。
  由南韩和新加坡的例子可以了解,经济全球化之后,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脉动紧密结合是无法避免的。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经贸的主要动能,亚洲国家对于中国大陆经贸依存度提高在所难免。政府需要注意的不是害怕依赖中国大陆市场,应当参考新加坡,将自身定位做好,透过与中国大陆签署两岸经济协议(ECFA),让台湾成为全球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重要营运总部之一,透过全球营运总部之设立,充分得到两岸经贸集中度增加的好处。
  换言之,签署两岸经济协议(ECFA)除了贸易深化之外,我们更在乎的是外国直接投资(FDI)增加而带来的正面效益。以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协(ASEAN)等签署FTA之后,对于促进投资的效果,这四十几个国家在加入后三年的平均外资流入,比加入之前三年的外资流入要净增加一二二.五%,显示参加区域经济整合或是签署FTA,对于吸引外资流入有很大的正面效益。东协—中国大陆自由贸易区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安排(CEPA),因为有中国大陆的参与,等于有一个全球第三大的经济体在吸引著外资进驻,自然FDI流入效果显著,而墨西哥因为加入NAFTA后享有许多优惠,吸引全球厂商进驻投资转卖产品进入美国。
  身为台湾的竞争对手,南韩与新加坡早已积极与中国大陆签订FTA,希望赢得先机。台湾就算是五月如期签署两岸经济协议(ECFA),仍需要继续积极推动后续的协议,针对各种货品贸易及服务业贸易进行实质性的谈判,争取对台湾有利的经济合作项目,才能跟上亚洲其他国家进行FTA的脚步。
  台湾要维持出口竞争力,签署两岸经济协议(ECFA)不但有其急迫性,更有其必要性。唯有持续维持台湾的经贸实力,才能保有台湾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角色。若只因担忧经济依赖中国大陆而锁国,在全球及亚洲国家积极进驻中国之际让出大陆市场,反而有可能因而失去台湾在全球经贸的生存空间,得不偿失,不可不慎。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