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天地无情、人间有爱—「八八水灾」救灾纪实 文∕仇佩芬《交流杂志98年10月号第107期(历史资料)》

八月八日周六中午时分,大部分的台湾人在电视新闻目睹知本金帅饭店倾倒在滚滚洪流中。所有人震惊于前一夜风雨的威力,却都没有想到,这一幕仅是这场灾难的序曲。
  从官方统计数字来看,莫拉克造成的灾情是骇人的。仅仅是八月八日到九日两天,嘉义及高屏山区单日累积雨量破千。从八月六日到八月十日,阿里山观测站累积雨量高达三○○四.五毫米,创下历史纪录;中南部及东部,共有八十一个雨量观测站雨量破千。这不是简单一句「三天下了一年雨量」可以形容。统计数据带来的震撼,远远不及现场景象的冲击。
  当大部分人还震惊于台东知本温泉区毁于一夜大雨,屏东林边也传出灾情。预期中的海水倒灌加上意料之外的山洪,让这个繁荣的濒海小镇几乎灭顶。省道变成水道,连国军的装甲车都无法行驶,橡皮艇忙著救人、送物资的情景,让人担忧。与此同时,大水冲断了高屏之间的重要桥梁公路,人员失踪、田园灭顶、乡镇失联,各方险情伴随接连不停的大雨不断涌来。
  八月十日星期一,莫拉克过境后的第一个上班日,对外失联整整一天的高雄县灾区,陆续传出悲惨消息。
  抢进高屏山区的媒体,传出一桩桩惊人讯息:高雄旗山的香蕉园大水退去,有农民埋尸在土石之中;高屏山区罕见暴雨冲垮道路,老弱妇孺仓皇求助;荖浓溪上游堰塞湖溃决,溪水冲断道路桥梁,沿岸村落一一沦为孤岛直到许多人联络不上山区里的亲友,大家才赫然意识到,这些失联的村落极可能不仅是对外通讯、交通全面中断,更可能早已淹没在土石流下。
  八月十日起,随著救难部队一步步深入高屏灾区,一幕幕景象震慑全台。高雄六龟大桥全毁,六龟乡对外道路全面中断;新发部落半掩在土石流中,河对岸的新开村民瑟缩在屋顶上,高举写著「SOS」的纸板求援;甲仙小林村惊传灭村;屏东三地门、来义、雾台等地孤立无援,驰援的直升机却在大雨浓雾中撞山接连而来的悲惨消息,紧紧牵动所有台湾人的心。
  伴随灾难新闻而来的,是温暖人心的善行义举。风灾之后,政府在高雄县旗山中学成立救难前进指挥所,做为救难部队和救护人员集散地点。指挥所一成立,除了军警和政府人员之外,不同宗教、不同背景和不同地区的救难、慈善团体同时进驻,带来大量志工和物资,成为救灾前线最重要的支援力量。
  当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几个灾情最为惨重的聚落,部分较小的村落不免被忽略。然而,民间救难队地毯式的搜救,让这些小孤岛同样能获得援助。
  以小林村下方的关山村为例,楠梓仙溪冲垮沿岸桥梁和道路,整个关山村顿成孤岛,房舍受灾情况虽不算严重,但聚落里全都是老弱妇孺,根本无法自救。
  所幸聚落里一男一女两名中学生于十三日一早,在泥泞的山壁间爬了三个半小时,终于走到楠梓仙溪畔,找到驻扎在溪畔旁的中华救难总队,大家才知道聚落里近百居民已经断粮近一周,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救难队一声吆喝之下,十多名队员揹起食物和饮水,连跟进去采访的记者都掏空背包,塞进满满的面包和罐头,跟著出来求援的两个小朋友爬进山去,整个村庄的老弱妇孺才终能得救。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六龟育幼院。六龟大桥在八日凌晨被大水冲断;但八日山洪侵袭之前,育幼院区已经停电停话;接下来几天,所有交通和通讯全部中断。
  师生困守院区,一直到十一日才有国军空投物资送到六龟育幼院。第一批记者在六龟大桥被冲断的三天后终于来到,院内师生显得非常兴奋,还频频问记者,是不是顺便帮他们送发电机来。
  育幼院刘行健组长说,水灾发生后,国军陆续空投物资,包括饮水、干粮和药品,再加上育幼院原本的存粮,短期维持师生的基本生活没有问题。而在外界得知育幼院受困之后,不断提供饮用水、蜡烛、发电机等物资支援,加上政府全力抢通联外道路,才让育幼院院童们真正得到安全保障。
  水灾发生在周末假日,而在上班日开始之后,许多民众放下日常工作,主动载著物资到灾区帮忙。来自台中潭子乡的补习班林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在水灾发生后三天,他开车南下,直接到甲仙乡找中华救难总队报到。虽然他不曾受过救难训练,不能深入山区救人,但可以协助运送物资和人员,在物资集中站和入山点往返,发挥极大机动性。像林先生这样的善心民众还有很多。在基隆开砂石车的杨先生,就利用周六休假的时间,载了满满一车砂石南下甲仙,帮忙修补路基不稳的灾区道路。
  从台湾各角落涌来的物资和善心人士,是这场天灾之中最重要的安定力量之一。当媒体一步步抢进重灾区,总能在每一个桥毁路断、车辆无法进入的地区,发现已经有慈善团体跟著第一批抵达的救难部队进驻灾区,用人力搬来救援物资、揹老弱妇孺到安全区域。
  在安全区域,则有地方上的庙宇、教会等机构,成立临时安置中心。相对于灾区现场以救援为首要任务,位于「大后方」的安置中心必须发挥稳定灾民情绪的作用,不但提供灾民安身之所,更给予灾民安心的力量。
  高雄县最主要的安置场所,佛光山福慧家园安置中心的总干事慧传法师说,灾民被送到安置中心时,都处于十分惊慌的状态。安置中心会先让他们享用热食、洗热水澡,同时也会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日用品,让灾民毋须忧心眼下生活。待情绪平稳之后,再由专业社工进行身分确认,这对安置作业有很大帮助。
  佛光山的福慧家园也想出以灾民主动担任志工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就展开灾民心理重建。安置中心从服务站、医疗站,到环境清洁,都有灾民自告奋勇。当灾民投入工作,开始有了互助助人的行为,也就等于展开心理重建的过程。
  在水灾中失去双亲的儿童,同时失去亲人和家园,心灵阴影难以磨灭,是情况最让人忧心的一群。因此安置中心的医疗站都配置心理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另外,安置中心也会安排许多电影、唱歌等活动和才艺课程,协助受灾儿童抒发情绪。
  在八八水灾的救灾工作中,可以见到公益团体成为社会支援的主力。除了协助政府安置之外,从八月七日就惨遭土埋水淹的林边,灾后的清淤工作也主要依赖公益团体援助。驻在当地的国军部队人力有限,从军校调来的学员也不足以应付挨家挨户的清理工作,来自邻近高雄、台南等地的公益团体,号召热心的民众,再加放暑假的青年学子,人人自备雨鞋、扫帚,挥汗为林边乡民打扫家园,都让饱受水患之苦的民众感动不已。
  二○○九年,莫拉克台风造成六百五十三人死亡,四十六人失踪,其中包括至少六名军、警和义消人员殉职;水灾期间,重灾区警消加上来自各地的民间救难队,共抢救灾民四万一千七百五十二人。这些数字,将永远留在台湾的历史上,纪录这一场台湾全民共同克服的劫难。
  而在这场灾难中,台湾每个角落的人民自动自发,和灾区民众风雨携手,共度难关的热情,更将陪伴灾民克服重建历程的每一个阶段,永远铭记在风雨之后的家园土地上。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