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無人作戰力量新趨勢◆文/歐錫富(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
- 更新日期:114-10-20
由於無人機的創新運用,使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屢屢出奇制勝,包括透過無人機情監偵與影響力作戰、電戰干擾,逼退俄軍黑海艦隊等。無人機已經不是裝備,而是彈藥或消耗品。未來作戰趨勢將是上千架無人機單獨或配合巡弋飛彈、彈道飛彈發動飽和攻擊,如何防禦這種景象刻不容緩。
烏克蘭無人機無役不與
烏克蘭對於無人機設計、製造與使用的創新思維,主要是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的矛與盾競爭。無人機的生命週期可能只有幾週甚至更短,就會出現反無人機新措施,電戰干擾、新型偵測雷達、雷射、火砲、攔網、光纖導引等層出不窮。這種螺旋上升攻防是生死存亡之爭,是推動無人機創新的主要動力。烏克蘭血淚換取的寶貴經驗,世界各國爭相學習與借鏡。
俄軍對烏克蘭空襲,已經演變成彈道飛彈、巡弋飛彈與無人機的萬箭齊發戰爭(war of salvos),包括見證者-136(Shahed-136)自殺無人機、Kh-101巡弋飛彈以及伊斯坎德爾(Iskander)彈道飛彈。2022年9月,俄軍一波攻擊只有100枚飛彈與無人機,目前高達300枚。2022年這種大規模攻擊每月只有一波,2025年已經縮短為8天。這種攻擊掏空烏軍防空飛彈庫存並嚴重損害基礎設施的作法,未來共軍也可能如法炮製。
美國是無人機先驅
1990年代美國通用原子公司推出MQ-1掠奪者以及稍後的MQ-9死神無人機,開啟了無人機新紀元。小型無人機在烏克蘭戰場幾乎無役不與,美軍積極吸取經驗教訓。五角大廈宣布在2026年底前,每個班都要配備低成本消耗型無人機,尤其優先裝備印太地區的戰鬥部隊。美軍把小型無人機重新定義為彈藥,而非裝備,因此可以大量採購並在演習訓練中當消耗品使用。無人機、巡飛彈藥與飛彈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2025年3月,美國政府舉行一個美軍基地如何防禦無人機攻擊的桌上兵推。3個月後烏軍代號「蜘蛛網行動」,偷運100多架小型無人機深入俄境,在5處俄軍空軍基地周邊發動攻擊,摧毀20至40架飛機。這一突襲行動震驚世界,無人機蜂群攻擊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事實存在。基地無人機防禦,不能只靠干擾、微波、輻射或火炮,而是需要軍民聯合,多領域,整合成一個多層防禦系統。
中國大陸無人機 組隊作戰規模龐大
2016年中國大陸大疆公司推出Mavic四軸飛行器,售價只有300美元,展開無人機另一波革命。央視日前播出共軍系列無人機系統,從監偵、投彈到自殺攻擊都有,有兼顧區域偵察與打擊的「飛蛙」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飛隼」高速自殺無人機、可投擲手榴彈的「黑蜂」共軸旋翼機,以及可連續投擲彈藥打擊車輛或建築的「飛鯨」旋翼無人機。 央視另播出《攻堅》專題,首次公開共軍無偵-7、無偵-10兩款大型無人機與預警衛星、反艦巡弋飛彈協作,打擊遠距離海上目標的殺傷鏈流程。衛星首先捕捉到海上可疑目標,無偵-10升空,跟進遠程偵察。隨後無偵-7抵近查證,獲取目標資訊。長劍-100反艦巡弋飛彈,按照目標資訊指示,隨即發射摧毀敵艦。
中國大陸在九三閱兵至少公開5款協同作戰飛機(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 CCA)或無人戰鬥空中載具(uncrewed combat air vehicle, UCAV),主要出現兩種構型,目前不知是否已經服役或仍處於研發階段。至於早已出現的攻擊-11無人機,原先作為攻擊或情監偵用途,其性能提升似乎也朝匿蹤與協同作戰飛機這個方向進行。在反無人機方面,主要包括反無人機彈炮系統、LY-1高能雷射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可攔截無人機、巡飛彈等目標,既能軟殺傷,又能硬摧毀,是反制無人機的主要力量。
共軍近日演練無人機、巡飛彈體系化作戰場景,覆蓋高中低空,遠中近程結合,偵察打擊一體,空地火力協同。演練在內蒙古舉行,以「邊境要地奪控作戰」為背景,首先長鷹BZK-005E大型無人機升空,進行精準偵察。飛龍-300A反輻射無人機,緊接飛抵目標雷達上空,清除敵方防空能力。銳鷹-80A垂直起降無人偵察機,飛往目標區,對敵車載火炮偵察,將目標資訊通過資料鏈傳送炮兵部隊。在炮兵火力轟擊後,發動三波無人機空中打擊。首先出動飛龍-60A巡飛彈,進行偵察、探測、鎖定,多架次巡飛彈組網,分別打擊工事、裝甲目標。金雕CR-500B察打一體無人直升機,攜帶藍箭空對地飛彈,精確打擊敵方火炮。最後飛龍-60車載反坦克巡飛彈出動,它比飛龍-60A威力更大,是一款媲美巡弋飛彈的高速巡飛彈,用於高速突防打擊高價值目標。
臺灣亟需建立萬箭齊發無人機戰力
臺灣對烏軍以海空無人機與反艦飛彈,成功逼退俄軍黑海艦隊遠離烏克蘭海岸印象深刻,如建立打擊共軍兩棲登陸部隊與補給船團的蜂群與自主無人機隊,可多一層嚇阻共軍侵臺防線。政府計畫採購10萬架左右各型無人機,並緊急進口為數眾多的先進無人機,以強化防衛韌性。
臺灣無人機力量應攻防兼備,除了擁有打擊入侵兩棲部隊能力,同時防備共軍發動萬箭齊發戰爭,一波數百架無人機攻擊,或配合巡弋飛彈、彈道飛彈飽和攻擊,不論硬殺或軟殺手段都需具備。無人機的不斷創新與開發,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無人機矛與盾技術競爭日新月異,沒有與時俱進,可能隨時陷入劣勢的困境。配合人工智慧的自主型無人機,更是未來的主流,將使戰力發揮最大效果。
最後,無人機雖開創戰爭新樣態,但它不是銀色子彈,仍然無法取代火炮、戰車等傳統武器的角色,兩者的關係是互補,而不是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