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放緩下 臺商投資風險與因應之道◆文/張至輝(海基會經貿處)
- 更新日期:114-10-20
2025年,中國大陸經濟受到美中關稅戰升級及國際地緣政治風險等外部衝擊,加上內部消費低迷、就業市場不穩與持續的通縮壓力,整體呈現內需放緩、增速下行的趨勢。近期,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亦顯示,經濟成長已顯著放緩,固定資產投資減速,房地產與民間投資雙雙負成長,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亦延續下跌走勢。
隨著經濟成長動能減弱,營商環境惡化,外資持續撤離,臺商赴陸投資更須審慎評估外部風險與政策調控動向,並全面考量內外在因素,評估相關投資佈局規劃。
美中關稅戰升級 臺商首當其衝
2025年4月2日,美國對全世界185個國家進口商品實施「對等關稅」,進而激化美中貿易衝突。大陸臺商首當其衝,直接承受高關稅衝擊。尤其是對美出口比重高、毛利空間有限的傳統產業臺商,面對高關稅時難以轉嫁成本,利潤被大幅壓縮,不但生產成本優勢不再,產品末端價格因此抬高,大幅降低消費或採購意願。
臺商過去依靠中國大陸低廉的人力成本與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在國際市場維持競爭力。然而,美中關稅戰使這一優勢迅速消失。影響最為顯著的是,臺商若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價格上漲,勢必導致訂單轉移,其中以電子零組件、家電、傢俱等中價位產品最為脆弱,面臨市場被替代的風險。
除關稅壓力外,臺商在中國大陸也面臨諸多挑戰,隨著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疲軟及消費內卷,進一步打擊臺商在中國大陸的營運穩定性。中國大陸內需低價競爭激烈,以內銷為主的臺商,不僅要為自美國進口的原物料、關鍵零組件尋找替代性商源,並且也面臨中國大陸消費減弱、本地陸商激烈價格競爭及外銷轉內銷去化庫存等夾擊。
目前中國大陸存在消費降級、失業率高、需求減緩、通貨緊縮等經濟下行情況,外資企業對經濟前景與經商環境不樂觀。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5年7月《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指出,有超過3成的受訪美資企業表示,在過去一年中已暫停或縮減在中國大陸投資的計畫,另有近3成已經或正計畫將部分業務遷離中國大陸。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因美中關係緊張導致的企業經營成本上升,以及不確定性增加、人力資源成本、運營合規成本上升等因素。
受美中關稅戰升級的影響,中國大陸投資環境仍不容樂觀,短期內跨國企業投資中國大陸仍較為保守,因此臺商對中國大陸投資應更為審慎。
中國大陸轉型升級 臺陸競爭加劇
近10年來,中國大陸以「中國製造2025」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並且加速發展高科技產業。2023年9月提出的「新質生產力」,被視為「中國製造2025」的延續與升級,核心在於以創新驅動新技術,藉由新型生產工具培育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進一步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係,期盼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加速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
中國大陸轉型升級與科技自主的過程對臺商影響甚大。中國大陸製造能力提升產生進口替代效應,原自臺灣企業採購或進口的需求勢將減少;此外,由於中國大陸的製造能力提升,出口競爭力增強,在國際市場上對臺灣製品的競爭加劇,甚至將被中國大陸同業取代。
不過,中國大陸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也面臨「產能過剩」及「產業競爭」的挑戰。在「產能過剩」方面,「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業產品透過削價競爭,形成內銷與外銷的「內卷式競爭」,進而衍生全球的「中國衝擊2.0」;在「產業競爭」方面,「中國製造2025」發展至今,原本是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由「中國製造」延伸至以終端產品為主的「中國創造」、「中國品牌」,進一步形成「紅色供應鏈」,由原本的「產業合作」關係轉變為「產業競爭」關係。
由於中國大陸近年陷入「產能過剩」加劇的壓力,中共正著手研擬相關政策措施,加強產業調控,透過市場化與法治化手段,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以優化產業結構。同時,遏制低價無序競爭,建立健全價格監測和產品定價機制。面對中國大陸「反內卷」、「去產能」等相關調控政策,臺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勢必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增加營運的不確定性。
臺商赴陸投資趨緩
依據經濟部投審司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1至7月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為128件,較去年同期減少40.74%;核准投資、增資金額計美金7億7,281萬8,000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4.84%,顯見臺商對於中國大陸的投資意願已大幅降低。
依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內上市(櫃)公司海外及大陸投資情形」資料顯示,上市櫃公司赴陸投資增加金額明顯縮減,且投資收益穩定匯回,至於海外投資增加金額則呈現遞增趨勢。這顯示投資中國大陸對我國上市櫃公司獲利雖有挹注,但上市櫃公司已放緩投資腳步,以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透過全球布局方式,分散中國大陸投資風險。
工業總會比較近3年臺商對中國大陸投資經營環境評價顯示,2024年對中國大陸投資經營環境「看壞」的比重大幅上升,從2022年的20.7%,到2023年的25.9%,急遽升高到2024年的73.5%,主要反映美中關稅戰升級,對於以美國市場為主的臺商而言,將面臨供應鏈的再一次重組。另一調查則顯示,將近8成臺商對「產能過剩」問題最為擔憂,其中表示「非常擔心」的比例更超過4成。至於對「中國大陸供應鏈自主化及在地化」感到擔心的臺商比例也超過4成。此外,調查亦發現臺商投資中國大陸意願已不如以往,由於中國大陸本土產業的競爭及投資環境的變化,導致許多以傳產為主的中小企業臺商有「不如歸去」之感,考慮結束中國大陸事業營運占比亦創新高。
臺商務必審慎因應赴陸投資的風險
中國大陸經濟在美中貿易戰、關稅升級、科技競爭的影響下,加上其內部正面臨通貨緊縮、消費低迷、失業率高等問題,未來經濟成長空間相對縮減。因此,對於臺商而言,減少對中國大陸投資與遷出中國大陸事業,預期將會逐漸增加。
由於中國大陸經濟情勢仍非常嚴峻,加上轉型升級改革,持續進行結構性調整,形成許多不確定因素,對臺商而言有太多不可預測性,臺商務必評估相關投資風險,審慎因應提早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