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

  • 更新日期:114-08-13

紛紛擾擾中,2025年已經過了一半。今年上半年,美國總統川普開始第二任期,「美國優先」政策回歸,對外政策傾向孤立主義與雙邊談判模式,對傳統盟友的安全承諾不確定性增高。全球戰事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烏俄戰爭陷入膠著之際,中東局勢升溫,為阻止伊朗發展核武,美國派兵突襲伊朗核設施,衍生的外溢效應,難以估計。

在此情勢下,臺灣面臨的安全挑戰益發嚴峻。一方面,川普政府雖延續拜登政府對中貿易脫鉤與科技封鎖戰略,但在臺海議題上表態較為模糊,尤其轟炸伊朗雖展現美國多線作戰能力,仍不免令人擔憂其在印太地區兵力部署是否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臺灣面臨陸方更大的軍事施壓,今年4月,中共進行「海峽雷霆─2025A」對臺軍演,軍機跨越海峽中線,甚至出動山東號航母戰鬥群參與演練;更遑論頻繁出現在臺海周邊,幾乎已常態化的中共軍機軍艦對臺灰色地帶侵擾。

相較於赤裸裸的軍事威脅,中共對臺滲透與統戰等「隱蔽戰線」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公開資料,去年以來已有29件有關中共對臺滲透案件,涉案人數達95人,其中8成的目標是軍方單位。暑期更是中共統戰臺灣青年學子的高峰,中國大陸各級單位大力推動面向臺灣青年的交流活動,以極低廉的團費或「落地招待」為號召,吸引年輕族群參與,行程中除刻意塑造大國繁榮景象,更夾雜許多紅色景點,試圖取得臺灣青年對中共政權的認同。

面對中共的威脅,臺灣從未放棄和平解決歧見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也做好戰爭的準備,透過備戰來避戰。我們強化國防實力,今年國防預算編列史上最高;我們也加強民防演練,今年7月實施「2025城鎮韌性演習」,整併以往的民安與萬安演習,擴大全民參與,強化臺灣自主防衛能力。

我們始終相信,一個民主韌性的臺灣,是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關鍵力量;我們也相信,兩岸不設前提的交流交往,是開啟雙方和平對話的關鍵鑰匙。我們竭誠歡迎自然純粹的真正交流,拒絕帶著統戰等政治目的的虛假交流。對臺灣來說,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民主的存續,若交流反而有損民主,這種交流絕對無法被臺灣人民所接受。

海基會將持續扮演「民主、和平、人道」的角色,散播民主價值,堅守民主防線;協商兩岸爭議,穩定臺海和平;處理民眾問題,高舉人道價值。作為政府唯一授權的兩岸溝通橋樑,海基會始終默默守護這座橋樑的存在,只要陸方願意放下執念,這座橋樑隨時可重新啟用。臺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為善,兩岸要相向而行還是背道而馳、堆疊善意還是累積敵意,端賴對岸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