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川普關稅通知信寄出 掀起全球節儉之風◆文/廖珪如(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8-13

自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動對等關稅以來,全球經貿受到衝擊,投資市場震盪使得節儉成為全球民眾的「課題」。74日美國國慶日出現一波漲價潮,根據美國國會最新報告,今年美國民眾在國慶日舉辦烤肉派對時,啤酒、戶外折疊椅及烤肉工具等商品價格可能比往年更高。分析顯示,自川普今年4月宣布大規模關稅措施以來,典型烤肉派對採購所需食品雜貨的總成本已呈現年化12.7%的漲幅。

該報告由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的民主黨少數黨辦公室編製,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中最受歡迎的10人份夏季烤肉食品與飲料品項進行統計。報告指出,自4月以來,美樂啤酒(Miller Lite)及科爾斯啤酒(Coors Light)的 6 瓶裝價格各自上漲超過13%。針對進口啤酒,Peroni Nastro Azzurro 上漲 10.5%Modelo Especial上漲9.5%。此分析利用沃爾瑪的最暢銷品項作為追蹤對象,並透過價格查詢網站AisleGopher,統計41日至626日間的價格變化。

關稅推升價格 民眾荷包撙節

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與川普4月宣布對進口啤酒及空鋁罐徵收25%關稅有關,該政策在6月初進一步將進口鋁材的關稅提高至50%。包括Modelo母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在內的啤酒品牌已表示,鋁材成本上升正侵蝕公司利潤。另外,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5月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今年10人份烤肉派對成本上漲4.2%,首次突破100美元大關,其中牛肉價格上漲是主要推升因素之一。

與荷包不成正比的是美國總經數據,部分6月數據表現不甚理想,6月美國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雖小幅回升至49.0,仍處萎縮區間,且訂單下滑,多數廠商反映「不確定性極高」,特別是關稅政策未明,抑制資本支出與全球銷售。6ADP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非官方的就業調查)就業人數減少3.3萬人,且美國硬數據跌破零軸之下,顯示實體經濟表現將走弱,消費者信心低迷,消費意願趨於保守,預期未來將出現消費降級;同時,企業獲利也會受到負面衝擊,加重勞動市場頹勢。

美國企業進入轉型與陣痛期,全球第4大車廠 Stellantis 宣布在美裁員900人,以應對需求疲軟與成本高漲壓力。星巴克則大砍1,100個職位,理由是營運調整與原物料和包裝成本增加;可口可樂公司亦在2025年第一季財報指出,鋁罐成本因關稅影響大幅上升,迫使公司調整產品售價以轉嫁部分成本。

根據美國商會20254月調查,高達37%的企業表示因關稅與通膨壓力暫緩或取消在美投資計畫,另有45%正評估產線外移至低關稅或低能源成本國家,反映高關稅雖意圖強化美國製造業基礎,但短期內卻導致企業投資信心與生產鏈佈局更加謹慎。

消費信心低迷 節儉主義抬頭

高關稅與通膨交織下,美國家庭開始收緊荷包,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52月調查,62%美國成年人比去年更積極尋找折扣與促銷資訊,48%表示減少非必需品支出,改以自製餐飲、DIY等方式降低日常開銷。在「美國版PTT」之稱的Reddit論壇上,一篇討論如何在高關稅時代省錢的熱帖吸引逾2萬則留言、10萬個讚,民間節儉風潮可見一斑。

零售商也順勢調整策略。沃爾瑪、Costco等業者強化自有品牌與折扣促銷,搶攻精打細算消費族群。二手交易平臺如PoshmarkeBay活躍賣家數在上半年分別成長23%18%,共享經濟服務需求亦同步攀升。

根據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使用「先買後付」(BNPL)貸款購買雜貨的美國人激增,部分低收入家庭甚至拖欠貸款。為留住焦慮的美國消費者,雀巢、聯合利華等大品牌被迫放緩價格上漲,零售商自有品牌則趁勢崛起,搶占市場份額。妙的是,為讓大家「買起來放」,杜蕾斯保險套製造商在第一季度北美僅將價格上漲0.9%,相比之下,同款在歐洲上漲3%,新興市場為3.9%,只為搶攻撙節的美國消費者。

關稅效應外溢 歐洲苦不堪言

美國高關稅政策效應也影響歐洲,特別是被譽為經濟火車頭的德國,根據Creditreform 20253月報告,2024年德國企業破產案達22,400起,2025年預計將再增長25%30%。汽車、鋼鐵與機械業首當其衝,除美國關稅衝擊出口外,俄烏戰爭延續推升能源成本,讓製造業利潤被進一步壓縮。尤其在日鐵併美鋼後,歐洲鋼鐵業受創,捷克奧斯特拉瓦Vitkovice Steel的發言人指出,高關稅與能源成本疊加,讓汽車、家電等產業鏈「苦不堪言」。《金融時報》引述歐洲產業協會說法稱,若高關稅不調整,歐洲製造業恐面臨結構性弱化風險。

根據路透社2025428日發布的調查,逾300位經濟學家在 4月接受訪問,涵蓋近50個主要經濟體。結果顯示,6成受訪者認為2025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屬「高」或「非常高」,92%認為美國關稅政策對商業信心產生負面影響。全球 GDP成長預測亦從原先的3.0%調降至2.7%IMF同期預估約2.8%),反映市場對保護主義外溢效應的擔憂。

節儉成為常態 市場面臨考驗

節儉消費風潮與高成本壓力正重塑零售與產業結構。數位價格標籤、動態定價系統被廣泛採用,以即時反映成本變動。但此舉也引發社會對「科技剝削」的質疑,部分美國州議員已提案限制零售商調價頻率,防止利用天氣、節日等短期因素作為漲價藉口。

供應鏈方面,美國企業為控制成本與因應關稅政策,積極評估將中低階製造移往能源與稅負較低的國家。根據美國商會調查,中小製造業者尤其傾向轉往墨西哥、越南與印度等新興市場,此波重組可能加速全球供應鏈去中心化趨勢。

高關稅、能源成本與地緣衝突交織下,全球消費市場難以回到過去的擴張模式。節儉行為成為消費新常態,並帶動市場、企業與政府面臨結構性挑戰。未來數季若關稅政策無法調整、能源價格持續高漲,各國政府將面臨民生壓力與社會不滿情緒升溫的風險。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