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少子化時代「情感出口」兩岸寵物經濟正當紅◆文/蔡儀潔(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8-13

兩岸均面臨高齡化、少子化雙重挑戰,「毛小孩」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帶動寵物經濟快速成長。臺灣從動物福利出發,強調制度完善與人寵關係的深化;中國大陸擁有龐大市場,帶動產業蓬勃發展,但也衍生監管不足與消費風險等問題。

臺灣飼主新態度:除了照顧,更多尊重

過去,多數臺灣飼主將寵物視為家庭附屬角色,隨著觀念轉變,「牠是我的家人」逐漸成為主流,不僅關心基本照護與情緒,更重視動物的個性與尊嚴。

從行業轉變可見端倪,行為訓練師如今正走向「行為治療師」角色,強調瞭解動物心理、回應行為問題,而非僅是強制性「訓練」。對寵物溝通師的需求也增加,有業者開設課程,30分鐘收費1,200元,仍吸引大批飼主來學習如何與自己毛小孩溝通。

寵物(保母)安親班普及率持續擴大,主要分為住宿型、到府保母型以及特定時間安親型。隨著寵物邁入高齡化,安親班提供客製化照顧,除了專屬保母陪伴,還設計一整套豐富的狗狗活動,幫「毛家人」活得老、活得好。

「特定時間型」安親班則受到上班族青睞,早上將「毛家人」送去「按表操課」,不僅能獲得陪伴互動、接受社會化訓練,而且自己能更安心工作。

安親班日程內容包括球池玩耍、美容美髮等,學費因寵物種類、體型、服務時長及不同業者而有所差異,每小時約100300元不等。

高齡少子化趨勢,令現代人對寵物陪伴需求大幅增加,花費愈來愈捨得,帶動臺灣寵物市場商機一年上看600億元。

政府為動保議題提供政策支持

臺灣少子化問題嚴重,飼養「毛小孩」人數卻快速上升。據農業部電話抽樣調查,2024年臺灣犬貓飼養數量279萬隻,其中家犬148637隻、家貓1311,449隻,飼養寵物戶數達28.3%,等於平均每34戶就有1戶飼養寵物。甚至,2023年貓狗登記數量更高出新生兒近10萬。

面對日益升溫的寵物議題,臺灣在制度上更不斷精進。臺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指出,動保議題近年成為顯學,臺灣毛小孩登記飼養量超過每年新生兒,從中央到地方首長多關注動保議題。

歷經長達12年的努力,農業部20238月正式設立「動物保護司」,顯示政府將動保視為獨立政策領域的決心。2024年推出「寵物身分證」制度,將實施多年的晶片制度,與就醫、購買食品等資訊一併整合,令寵物管理更便利。

動物輔療:重塑情感連結

「從懂寵物,到與寵物一起成長」,這樣的理念也深入臺灣的社福與長照體系。例如導入迷你馬,打造「照服員、動物輔療員和動物」的三角動物輔療關係,失智長輩以「牽小馬散步」為內在動力起點,協助制定尿失禁管理、語言刺激、社交等復能計畫。

無獨有偶,花蓮社福團體推動「社區療癒雞」計畫,吸引地震後中長期安置區住民參加,工作人員「手把手」教導長者們從雞舍搭建,到建造微生物發酵床、蛋箱,以及調製雞飼料等,長者在與動物互動中,找回肢體活動與情緒連結。

這些案例不只提升人與動物的生活福祉,也創造跨領域的新就業型態。動物輔療師、寵物行為師、社區照護整合師等新興職能,逐步在社福、教育、醫療與心理健康領域找到落腳點。

中國大陸寵物熱:精細化養育漸成趨勢

中國大陸寵物市場呈現「爆量成長」趨勢,根據Statista統計,寵物相關業務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978億元人民幣,躍升至2023年的5,928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25.4%,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8,114億元人民幣(約新臺幣3.3兆元)。

隨著中國大陸寵物數量攀升,寵物經濟亦從1.0的養家護院、2.0的情感互動,到如今進入3.0時代,精細化養育漸成趨勢。

上海一家今年5月新開幕的寵物店,販售現場製作的寵物蛋糕、餅乾等零食,其中一份紙杯蛋糕售價65元人民幣(約新臺幣265元)、一個蛋糕售價高達300元(約新臺幣1,220元)。深圳則有一名飼主專程到香港寵物展,為自己愛犬購買一包要價380港元(約新臺幣1,410元)的日本進口「馬肉」零食。

另外,隨著養寵理念、產業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寵物訓練師」工作職訓班在中國大陸愈加受到歡迎。有飼主在短短3個月內,投入近2萬元人民幣(約新臺幣8.2萬元)進行寵物訓練課程。

中國大陸一名私人寵物訓練師接受訪問時透露,專業能力強的訓練師月薪約2萬元人民幣,若是產業頂尖水平,能達到3萬元人民幣。

開設狗狗學校收入更高,深圳一名訓練師透露,狗狗學校週一至週五提供日間托育服務,其餘時間主要為飼主上課,費用每位學員每堂課約400元至800元人民幣,每個月的收益約4萬元至5萬元人民幣(約新臺幣16.3萬至20.4萬元)。

據從業人員觀察,目前寵物訓練這門生意主要集中在一線、準一線和二線城市,主要與當地民眾收入水平有關。

在公共領域方面,廣東深圳寶安國際機場20245月正式啓用中國大陸首家寵物候機室,並創新推出一站式寵物出行服務,候機廳不僅配備溫濕度、空氣品質等指標的全方位監測系統,每隻寵物都擁有獨立的候機空間,還設置寵物娛樂空間。

寵物熱潮背後風險:免費領養成「寵物貸」

不過,法律與監管的相對滯後,為這股商機熱潮蒙上陰影。中國大陸「寵物貸」陷阱逐漸蔓延,不少標榜「免費領養」的寵物館,要求飼主簽下每月數百元的分期協議,形成類似「汽車貸款」的消費模式。

北京一名康姓女子2024年底透過寵物領養館,「免費領養」一隻小貓,簽約每月支付700元人民幣,在該寵物店購買貓糧等產品,共分224期,透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扣款。不料小貓回家數日便出現貓瘟症狀,最終經協商才獲得解約與治療費賠償。

另外,有個案因中途無力繳款遭提告,形成飼主與業者之間的灰色債務關係,這種做法就像「為了一部劇開了會員」,實際成本遠高於預期。

此外,由於缺乏產業認證機制,中國大陸市面上寵物訓練課程參差不齊,有的強調服從與管控,缺乏動物心理學基礎,也無相應職能保障。這不僅影響寵物福祉,也容易導致消費糾紛與訓練失敗。

兩岸寵物經濟蒸蒸日上,不只是消費型態的演變,更是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化。從臺灣強調動物福利與跨領域照護,到中國大陸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多元服務蓬勃發展,寵物經濟的發展,既是情感投射,也是社會前進的縮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