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創產品 衍生的商機與隱憂◆文/金雨農(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8-13
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日趨成熟,臺灣深具制度優勢,擁有自由創作的環境,具備開放的胸襟和自由開創的心靈,文創業者總家數逾7萬家,已是兆元產業。中國大陸則從單純消費朝向文創與旅遊的深度結合,進入「文旅3.0」時代。如何在文創價值與商業化之間取得平衡,是產業永續發展需不斷尋覓的課題。
臺灣文創足跡遍布各個角落
談及文創,很多人立刻想到創意市集常見的飾品小物、手作包等。臺灣文創產業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2002年行政院首度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列入國家重大政策。
20年來政府鼓勵文創產業,加上各種微型創業方案,吸引許多人投入文創微型創業,據統計,文創產業資本規模500萬以下之廠商家數占比86.31%,顯示文創產業以微型企業為主。諸如假日創意市集、網路平臺的文創小舖、巷弄間的文創咖啡館,到處都有文創蹤跡。
臺南市去年歡慶臺南400,加上臺灣文博會吉祥物「巷仔Niau」成功掀起熱潮,成為城市文創的成功案例。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統計,在臺南400系列活動,以及臺灣文博會的推波助瀾下,光是去年古蹟文創商品年營業額超過5,800萬元,創歷史新高。老牌的成功系列,至聖先師的點心麵、媽祖泡芙等,都是結合歷史、廟宇信仰等文化元素推出的文創商品。因文博會誕生的「麒麟尾貓」巷仔Niau,靈感源自大航海時代貿易船上的捕鼠貓,呼應臺南400歷史意義,同時展現大航海時代的多元文化包容性,獲選2024年度Taiwan Design BEST 100「年度設計」獎。
臺灣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適逢百週年,「故宮 100+」與LINE FRIENDS 聯名推出週邊商品,將中式古典美學與童趣結合生活用品,也是傳統文化變身的文創展現。
文創產業兼具文化、創意、產業三要素
文創產業應具備文化、創意、產業,三要素缺一不可。曾先後打造香港、上海與加州迪士尼樂園整體創意藝術工程,有迪士尼樂園幕後推手之稱的亞洲臺商總會副總會長、豪門國際開發董事長簡廷在指出,臺灣文創著重文化典故或歷史背景的語彙加以提煉,被固定為歷史衍生出的產物,造成文創較小眾,如賣卡片、手作物等,經濟價值低,收入自然養不起公司,但其實文創經濟規模很大,應塑造當代文化產業,附加經濟價值,擴大商機,市場活絡將更有利於激發文創,形成正向循環。
簡廷在以迪士尼起源於夢想為例,認為應學習迪士尼不拘泥於過去祖先的圖騰文化,鼓勵年輕人創造專屬當代的痕跡,作為留給下一代的資產。當臺灣擁有獨特的文化產業,國際能見度將提高,外國觀光客會更喜歡來臺灣。他參與全球各地主題園區最大體悟,就是見證文創產業可以將素地變成文化寶地,進而成為黃金寶地,造就無煙囪產業。
前國家文創禮品館總經理、麥可將文創園區策略長劉典倡認為,文化創意對於產業是「轉型升級」、「品牌加值」、「擴展市場」的硬道理。新的文化創意態度不外乎「有溫度的故事」、「有生活的美學」與「有用途的創意」,在文創與產業之間找到平衡。
產值與價值對文創產業同等重要
不過,臺灣文創園區過度「商業化」也遭致批評,立法院預算中心曾指稱多數文創園區餐飲、商店比例過高。另據華山文創園區實地研究顯示,大部分遊園者主要看展、看電影、親子出遊及用餐,遊園目的是休閒,僅少部分人感受到文藝氛圍。
有學者認為園區只是將展演內容以相關紀念品或飲食加以包裝,不一定依賴藝術為核心,缺乏創意,甚至質疑園區只有「餐廳加餐廳」。但一個「不消費」的文創園區是否足以支撐文創產業發展?業界多存觀望。經營華山文創園區的遠流董事長王榮文曾言,沒有消費便沒有營利模式,品牌無法摸索經營之道,也失去與產業的連結。
文創產業不能只重視產業面的「產值」而忽視文化面的「價值」,唯有重視能夠感化人心的文創價值才能創造產值,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如何兼顧是文創產業須努力的目標。
中國大陸文創產業進入文旅3.0
簡廷在也觀察到,中國大陸文創產業已進入文旅3.0,從消費、觀光旅遊、康養,進一步結合數位、AI,以及更重視情緒、解壓文旅轉型。
中國大陸邁入文旅3.0的特色是旅遊方式和內容升級,由旅行1.0的「景區」,到2.0的「吃住」,進入3.0「心靈的旅行」。從單純旅遊觀光,創意科技驅動力(如迪士尼樂園),轉變為以消費者生活方式為出發,更注重精神文化體驗,「寵粉文旅」、「解壓文旅」等新概念興起。從今年暑假旅遊旺季,社交平臺的旅遊攻略充滿情緒文旅浪潮,例如雲南大理的「心靈之行」、浙江烏鎮「情感小鎮」、四川峨眉山的「禪意之旅」等可見一般。
市場調查顯示,中國大陸民眾對於旅遊體驗的期待,前三項分別是獲得積極的情緒價值(占比30%)、感受不一樣的文化氛圍(23%)、體驗城市的特色美食(21%)。今年「五一」假期,甘肅天水麻辣燙再次爆紅,除了好吃,也是當地「寵粉」的熱情令人感動。
近年來演唱會經濟、音樂節和小劇場等,對於拉動消費、豐富文化娛樂體驗、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效果顯著。山西太原以「太原寵你」為核心概念,打造「歌迷之城」,為歌迷準備好周延完善的交通配套措施。另外,據三亞市旅文局統計,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三亞站吸引場內外參與人數超過15萬人次,帶動消費超過11億元人民幣,日後將繼續努力打造「寵粉之城」,爭取與更多國內外頂尖歌手合作,帶來更精彩的文化盛宴。
中國大陸對文創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仍嫌不足
2023年中國大陸文創產品市場規模達163.8億美元,博物館文創成為最大亮點之一,部分大型博物館的文創收入已占總營收2/3以上。
文創聯名看似蓬勃,但模仿、盜版、山寨品是最大的夢魘,近期最有名的案例為必勝客「好運拿捏」胖手毛絨玩具,涉嫌抄襲甘肅省博物館熱賣款,引發行業對同質、低質化和侵權問題的反思,消費者開始厭倦「換皮」文創,也不樂見「文創」概念遭到濫用。
文化創意是國家軟實力,存在於自由民主多元的環境中,臺灣擁有海洋文化的特性,移民社會的多元包容特質;更是華人世界首先實現民主制度的地方。自由創作的環境,自由開創的心靈,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生命力,臺灣創意的源頭,更是我們必須維護捍衛的珍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