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英雄的熱血賽場「世壯運」締造跨世代感動◆文/蕭保祥(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8-13
2025年臺灣舉辦夏季「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這項世界性運動會盛事,標榜不分年紀的全民與終身運動,吸引2萬5,746名世界各地運動員來臺灣參賽,除了退役選手外,更多的是一般普羅大眾,激勵大家「活到幾歲、動到幾歲」。
起始於多倫多
世壯運英文為「World Masters Games」,原則上每4年舉行1次,由世壯運國際總會發起賽事。1985年首屆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當時有8,305名選手參加22個運動種類,口號為「The Year of the Masters」,宣示大師選手大展身手的年度。
隨後丹麥、澳洲布里斯本、美國波特蘭、澳洲墨爾本、加拿大艾德蒙頓、澳洲雪梨、義大利杜林與紐西蘭奧克蘭都舉辦過世壯運。受到疫情影響,世壯運這次相隔8年恢復舉行,地點就在臺灣雙北。
名人帶動賽事能見度
不同於強調競技的亞奧運菁英運動員,世壯運宗旨是「不分年紀」,當然也需要名人來增加賽事能見度。這次參加的臺灣知名人士,包括玖壹壹、蕭煌奇、賈永婕、紀言愷、夏嘉璐、周思齊、高國輝、袁叔琪、陳詩園、譚雅婷、陳信安、許晉哲等,還有兩位市長蔣萬安與侯友宜。
棒球是臺灣能見度最高的運動項目,剛從職棒退役的周思齊與高國輝共組「GOATBROS山羊兄弟」,吸引不少媒體前往採訪,搭配啟用不久的臺北大巨蛋,向世界展示臺灣最新穎的棒球場地;高國輝另外也報名高球項目。
歌手蕭煌奇參加雙北世壯運帕拉柔道男子90公斤級賽事,吸引許多歌迷來到臺北小巨蛋加油,蕭煌奇除了歌唱事業獲得成就,學生時期就是柔道選手,這次世壯運奪金讓運動選手蕭煌奇更添風采。
開幕儀式火炬手則由職棒傳奇球星彭政閔、奧運拳擊金牌林郁婷、金氏世界紀錄最高齡羽球員林友茂、金馬影后張艾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傳遞。
世壯運年齡開放30歲以上的選手參賽,賽場上不乏看見高齡選手賣力展現身影,包括88歲的「噴射機阿嬤」林潘秀雲、「人瑞級鐵人」105歲的Sawang Janpram,昆凌阿公 Laurence Quinlivan也特別來到臺灣,以高齡90歲之姿參賽,相當有話題性。
Laurence Quinlivan平常住在澳洲,來雙北世壯運參加標槍、100公尺、200公尺短跑、鐵餅與鉛球等5項競技,他在100公尺短跑中,跑出21.20秒的出色表現,最終獲得銀牌。
不乏百歲人瑞參賽
世壯運不分年齡皆可參賽,103歲林友茂報名參加羽球項目,他目前也是臺灣國內最高齡的羽球選手,藉此創下金氏世界紀錄;高齡105歲的Sawang Janpram來自泰國,是雙北世壯運最高齡的參賽者,他參與田徑100公尺、標槍、鉛球、鐵餅等項目,向世人展現本屆世壯運精神「運動無界、人生無限(Sports Beyond Age, Life Without Limits)」。
林友茂出生於1922年,從50歲開始打羽球,被稱為「羽球老頑童」,擔任本屆賽事羽球項目宣傳大使,雙北世壯運與兩屆奧運金牌李洋搭檔,在雙打對抗賽中11比9獲勝。自從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後,林友茂每年都會號召兒子、媳婦與孫子,一起參加清晨盃羽球公開賽。
Sawang Janpram則是受到73歲女兒、資深運動協會成員Siripan啟發。Sawang Janpram從97歲開始參加比賽,每天6、7點到住家附近的海灘或運動場運動,他會先散步1、2公里,然後開始跑100公尺1至2次,接著是丟標槍、鐵餅與鉛球。Janpram在雙北世壯運「100+」組的100公尺、標槍、鐵餅與鉛球都獲得金牌,100公尺跑出38.55秒佳績。
英國衛報報導Sawang Janpram長壽秘訣,「規律運動、健康食物、保持好心情、總是保持冷靜、呼吸新鮮空氣與維持衛生。」他還說,「如果我生病,我就要去看醫生。」
女兒Siripan表示看過60、70與75歲以上人士擔任運動員,她總是鼓勵父親看運動賽事,「(Sawang Janpram)慢慢喜歡那種氛圍,可以交到新朋友、看到新的人。」
從高雄世運、臺北世大運 到雙北世壯運
2009年高雄舉辦世界運動會(The World Games),2016年臺北世大運到2025年雙北世壯運,每一次臺灣舉行世界性運動會,都是了解自身運動環境、認知的過程。
高雄世運帶給臺灣人自信心,世大運是有亞奧運項目的競技性運動會,世壯運則是超過2萬名來自世界各地選手參加,臺灣向世界展示舉辦大型運動賽事的軟、硬體實力,更重要是讓世界看見臺灣。
筆者曾現場採訪過廣州、雅加達與杭州亞運,以舉辦場館、住宿水準等綜合評估來說,臺灣完全有能力舉行亞運。過往19屆亞運多半在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亞洲大國舉行,印尼雅加達已經舉辦過兩次,2026年會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2030與2024年都在中東,未來臺灣如果可以爭取到舉行亞運機會,會是國際舞臺很大突破。
雅加達與杭州亞運參賽選手人數都在1萬1,000多人,臺北世大運參賽選手人數則是7,639人,如果想申辦亞運,不同運動種類場館有優化、升級必要。政府從十多年前就有申辦亞運想法,受到國際社會種種因素未來成真,2038年舉辦城市還未定,需要中央做整體規劃,跨縣市整合合作。
成功舉辦賽事 有賴國民對體育認知之提升
不管任何球類或單項運動,基礎都來自於「運動能力」,兒時基礎能力養成重點在田徑項目,臺灣國民教育中對於田徑的重視程度與專業度若能提升,不論未來是否成為專業運動員,對於國民的運動能力認知、運動習慣都有高度影響。
日本2019年舉行世界盃橄欖球賽事,這是首次由非橄欖球傳統強權國家舉行,日本隊在A組以首位晉級8強,不過複賽首戰3比26慘敗給強隊南非,場館從札幌巨蛋、東京巨蛋到九州福岡、熊本等,不管有沒有地主日本隊參與賽事,票房都非常好,進場人數為2萬到6萬多人不等,此為國民對於體育賽事的認知程度,值得臺灣借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