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臺商子女學校暑期返臺授課 一場探索知識與鄉土情感的旅程◆文/許力仁(海基會文教處)

  • 更新日期:114-08-13

每年暑假,中國大陸三所臺商子女學校的師生回到臺灣,進行為期大約一週、名為「返臺授課」課程計畫。這是由大陸臺商子女學校和政府部門一起推動,讓臺校學生補充在中國大陸沒有學過的臺灣歷史、公民、地理等內容,也親身感受臺灣社會的開放與多元面貌。

海基會與大陸臺校合作多年,推動如臺商子女冬令營與夏令營、優秀畢業生獎勵、大陸考場試務關懷等項目。今年雖因預算遭到刪減,海基會暑期例行「探索臺灣之美」夏令營活動被迫暫停,但與東莞、華東、上海三所臺商學校的合作照常進行。

從教室延伸至文化 連結學生與臺灣

三校返臺進駐大學校園,課程以國二及高二的社會科為主,讓學生在升旗、唱國歌的過程中感受國家的存在;還走出教室,用五感和雙腳,看見真實的臺灣。

東莞臺校(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參訪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開設航空模擬、西餐烹飪課程,也帶學生走訪駁二特區和旗山老街,還參觀法院瞭解法治制度,最後以「辦桌晚會」和臺語歌唱比賽畫下句點。

華東臺校(中華大學):在社會課程外,與海基會合作進行主題課程,也參訪北埔客家庄。

上海臺校(致理科技大學):有臺灣史地、客家、原住民課程,舉行民歌之夜,體驗藍染手作,進行北投文化踏查、參訪立法院與西門町。

三校結業典禮上,主管機關教育部與陸委會也派員到場,與教職員進行交流,對師長們的付出表達慰問與關懷。

海基會以實際行動支持臺校

儘管今年夏令營停辦,海基會仍以實際行動參與三校課程活動。

在東莞臺校於內門紫竹寺的晚會上,多位學生用熟練的臺語唱出比他們這一世代還早的臺語老歌,海基會贊助獎品鼓勵學生,就像他們唱的「愛拼才會贏」,不管走到那裡,都要展現臺灣人的堅韌精神;華東臺校課堂上,則由海基會協助邀請曾入圍金曲獎的客家創作歌手黃宇寒、曾與齊柏林合作拍攝臺灣影像並多次獲獎的紀錄片導演何明瑞、去年剛從中職「中信兄弟」退役的知名投手官大元分享不同領域的生活觀點,中華奧會蔡賜爵副主席更偕奧運國手羅嘉翎現身說法,共同分享專業知識與人生經驗,課程內容兼具廣度與親和力,學生聽得投入,課後提問踴躍,毫無冷場。

上海臺校的場子,海基會羅文嘉秘書長與上海臺校楊奕蘭董事長及師長們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座談,傾聽教師們在中國大陸教學現場的經驗與挑戰。羅秘書長首先肯定「返臺授課」對學生意義深遠,也感謝師長們在炎炎暑假仍投入教學的辛勞。他強調「雖然預算刪減導致夏令營停辦,但我們關心臺校、關心臺商子女的心毫無改變」。在學生面前,羅秘書長更化身為「羅老師」,以快問快答方式與學生互動,讓夏日午後的課堂充滿思辨對話,還有更多笑聲。

連結兩岸教育 提供更多服務

為了讓臺校學生更加深入認識臺灣,海基會首次與三校臺校合作安排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這場短暫卻豐富的「充電之旅」,和臺灣再度建立起連結。許多學生回饋「演講的老師很特別,帶給我們很多不一樣的經驗與思考」、「臺灣的珍珠奶茶跟大陸喝到的就是不一樣,有種特別的風味」,真實體驗無可取代,唯有人與人的接觸,才能促進相互理解。

期盼未來與大陸臺校開創更多合作的可能,海基會將竭力安排,讓師生返臺的每一刻更加精彩,在臺灣感受豐沛的接納與歸屬感,也在臺灣這片土地上寫下更多的人生故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