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臺灣面對外部威脅 如何厚植防衛韌性◆文/沈明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 更新日期:114-06-13

賴總統在就任後,陸續提出成立健康臺灣、氣候變遷對策、全社會防衛韌性等三大委員會,並延攬政府、社會先進及專家成為委員,每季開會一次,針對臺灣重要的衛生安全、氣候變遷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各項議題,進行討論凝聚共識,以做為行政院決策及執行的參考。尤其是全社會防衛韌性,涵蓋了國防、民生、災防及民主的四大韌性措施,成為賴總統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施政重點。

去年12月26日,總統府舉行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兵棋推演,邀請國安會及中央部會、臺南市政府等,齊聚總統府針對中共對臺灣高強度的灰色地帶行動及瀕臨戰爭狀況下的各種想定進行推演,期能發現機制運作問題,謀求整合部會功能。今年3月27日更在臺南市政府進行地方政府的實兵演練,實際驗證地方政府針對與戰爭類似的天然及人為災害的能量與機制。這些推演及演習都證明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已經針對臺灣可能面臨的各種威脅,加以防範與準備,以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

臺灣面臨的外部威脅

從2001年之後,因為國際恐怖主義威脅的升高,許多國家著重非軍事性威脅,並加強因為內部安全威脅所需的因應機制及能量。然而臺灣處境與國際趨勢略有差異,縱使臺灣有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被國際恐怖主義列為目標,但是臺灣不同宗教之間的和諧相處,也無偏激政策,加上已經完成許多各項反恐準備能量與法制建設,雖有極少數零星事件發生,並未造成重大傷亡。反恐專責單位轉型以國土安全為主。

冷戰結束後,兩岸關係曾經歷和解期,民間往來熱絡,經貿互賴程度很高。但是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任之後,因為追求崇高的民族主義目標,不斷地擴張軍備,將解決臺灣問題列為主要政策目標。中共慣常使用「和戰兩手」策略,在和平統一難以速成的情況下,對臺軍事脅迫行動日益提升。從2022開始,對臺灣進行多次戰備聯合警巡的演習,更透過各種灰色地帶行動,企圖擾亂臺灣政府施政及耗損臺灣在軍事防衛的準備,造成社會民心士氣的低落,企圖建構中共未來在解決臺灣問題的優勢。

在此種情勢下,臺灣面臨的首要外部威脅就是中共對臺灣的軍事侵略,軍事侵略有不同的作戰模式及階段,也會參雜政治及經濟手段,形成難以有效因應的灰色地帶行動。以最壞狀況的軍事侵略而言,臺灣的防衛韌性就是針對中共各種可能的軍事行動,如飛彈攻擊、對指揮中樞的斬首行動、軍事封鎖、外離島登陸作戰、海空突擊行動、本土登陸作戰等,進行強化防衛作戰的行動。臺灣早已有防衛作戰的固安計畫,但是在軍事的國防韌性,必須結合提升抗敵意志的心理韌性,以及面對封鎖及包圍時的防衛韌性,以萬全準備及堅強抗敵意志,嚇阻中共封鎖或是武力進犯。

中共善於運用軍事與非軍事手段融合的策略,以達成政治目的。除了軍事侵略之外,中共對臺威脅還包括各種統戰與脅迫行動。如外交打壓與壓縮臺灣國際活動空間、對臺灣商品或產業制裁的經濟脅迫、融合媒體與交流的文化統戰等,連帶使臺灣必須建構外交生存、維持臺灣經濟持續發展、抗衡中共文化統戰的韌性。近期中共權宜輪及漁船切斷臺灣海底電纜事件,企圖干擾臺灣對外離島及國際的通訊,影響臺灣人民的日常生活運作。中共還以法律戰的形式企圖以聯合國2758號決議,否認臺灣的主權;以海警船或軍艦穿越海峽中線或進入金馬外島禁限制水域,凸顯其海域管轄權等,這些威脅都已經對臺灣主權與民主造成危害。

厚植防衛韌性作為

一、藉由演習發現問題

針對中共對臺各項灰色地帶行動,臺灣早已有各種機制與措施,而且經過完善的計畫與演練。但是中共對臺各種行動隨著兩岸情勢及能力變化而不斷調整,企圖達成突襲的效果。要厚植臺灣的防衛韌性,除了要掌握中共對臺可能威脅外,應該強化原有防衛動員、網路安全、災害防救、反恐、衛生、國土安全等機制,對於新興的威脅,如海底電纜事故等,也必須整合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功能,定期舉行兵棋推演及演練,藉不斷的演習發現問題,透過不斷的演練熟悉自己與其他單位的能力與限制,甚至透過演習促進與社會的溝通,凝聚政府與社會的共識。

二、機制與法令的建構

臺灣針對各種天然及人為災害的機制與法令非常完備,但因為承平日久,對於戰爭因應的相關法令與制度,恐難因應新的戰爭景況及兩岸情勢。中共如果對臺灣採取隔離或封鎖的作為,是否應該進入緊急狀態或發布緊急命令?海巡與海軍平戰任務如何區隔,在何種時機下整合?中共許多對臺的行動衍生出許多法令無法規範的緊急情勢。又如有關海底電纜事故的處理,也會涉及數位發展部、交通部、國防部、海巡署等,在經過歷次經驗教訓後,雖已經發展出標準作業程序,但是應向上擴展,強化法制建構,讓後續處理能夠法制化,也作為人員訓練或是後續執法的依據。

三、心理韌性的強化

防衛韌性可以區分為國防、民生、災防及民主等韌性措施,但是心理韌性是一切韌性的基礎。因為具備堅強的抗敵意志及心理,可以形塑嚇阻效益,成為保衛臺海安全的基礎。特別進行持久作戰或面對中共的封鎖與隔離時,更需要強化心理的韌性。首先要了解中共對臺意圖,才不會受到中共統戰作為的迷惑。其次是了解及信任政府的相關作為,支持政府與軍隊的各項政策與作為,凝聚全社會的意志與資源。最後,則是強化全民國防意志,鼓勵全民參與各種防衛動員的準備,從民防準備到物資動員,支持軍隊的作戰,提升全民抗敵意志,堅定必勝信念。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