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性誇誇而談 凝聚的社會力不容忽視◆文/廖珪如(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6-13
在中國大陸,一線城市的女性書店、女力思潮正捲起千堆雪,線上線下的「女性誇誇會」增強女性之間的社群力,讓每個個體更獨立的對抗父權結構。微博話題#女性不需要婚姻#有5億討論。
而臺灣,早因民主社會讓女力崛起,亞洲女書店存在30年,雲林虎尾厝沙龍更納入南洋姊妹運動、女力水電工班等超酷活動,2016年更選出民主化以來第一任女性總統蔡英文,意味著當社會力推動女性運動,政治量能不容小覷。
比較有趣的,是一名來自臺幹的觀察,今年48歲,在江蘇工作的黃先生2017年曾和一位上海白領女性結婚,兩個人在「思想」(民主)的價值觀上頗為貼近,然而在「金錢」的價值觀上卻天南地北,婚姻僅維持了一年,因為黃先生始終沒有買到女生理想中的一顆鑽石而離婚,讓黃先生對自己婚姻破局的事隱瞞家中多年,每年過年都以太太出差為藉口,迴避團圓時刻。
用血淚換來的兩性觀察
這幾年之間,黃先生不是沒有再和其他人交往,他說,當臺幹時最常接觸的就是自己的同事,在第一段婚姻觸礁後,決定實現頂客族(不生小孩)的生活願景,不過一但交往的同事是中國女孩,即便沒有前妻這麼看重金錢,在「自主」思想上卻很難走在一起。「一開始女孩子們都會說不生小孩好,自己也不喜歡」,最終見到父母時不僅出現文化大拉扯,女孩子們也會開始被家人、姊妹淘動搖,認為沒有小孩的婚姻不靠譜。
黃先生終於在去年找到同為臺幹的臺中女孩結婚,也為親戚解開數年來的謎底。「中國大陸真的還那麼傳統嗎?」成為黃先生家過年時最熱門的話題,而就他的觀察,江蘇、上海或北京的女性意識都比較高,重視自我實現,他說「風氣也都不一樣了,其實疫情期間蠻多女性組織運動,反性騷擾的,只是『牆外』被遮蔽了」、「不過咖啡、沙龍裡的女權風氣是很盛的」。
風靡中國大陸數年的「女性誇誇會」,其中北京和上海的女性覺醒表現為對傳統婚姻和家庭角色的質疑。誇誇會裡參與者最常說的是(如「你很強」、「你不需要任何人」)和女書店的讀書會(如討論《第二性》)強化這種獨立意識。這些城市女性更敢於公開表達,例如上海酒吧「Her」2024年舉辦女性自婚儀式,參與者穿婚紗宣誓自我承諾。
中國大陸年輕女性面臨學業、職場和婚姻等多重壓力,「誇誇會」提供一個低門檻的「情感避風港」,在這裡多數流程是:現場的人隨機兩兩組合,互相誇獎,先誇外表,再互相講述一件自己最近做過的勇敢事跡,講完再誇誇對方。「你好漂亮」、「你好有才華」、「你真聰明」這些言論,讓參與者在短時間內獲得認同和安慰。
女性思想工程逐漸構成
大學生、職場新人或剛進入婚姻的年輕人,占據「誇誇會」參與者的絕大多數,約占70-80%左右。她們活躍於社交媒體,熟悉網絡文化,且面臨學業壓力、職場競爭或情感困惑,因此對「誇誇會」的正向反饋需求強烈。例如,許多大學生在期末考試或求職季加入誇誇群,尋求情緒支持;職場女性則可在遇到工作挫折時參與,以緩解壓力。
思想的建造工程也不小,紐約時報中文版曾報導,Her吧的創始人杜雯說,「我覺得大家生活在這個城市裡面,好像到了這個階段,會想要去探索更多的一些女性的一些力量的東西」,《Vogue》中國版前副出版人唐霜則說,當女性朋友分享因為未婚而感到羞恥和自卑時,她開始尋找一個框架來表達感受。
「人們渴望交談,但她們不知道自己在談什麼。」這讓唐霜後來決定為那些像自己這樣有求知慾的讀者開辦Paper Moon書店。書店裡有以女權主義歷史和社會學研究為主題的學術書籍區,也有文學作品和詩集,以及擺滿傳記的書架,「需要有一些真實的故事來鼓勵女性」,唐霜說。例如維吉尼亞·吳爾芙《自己的房間》就是很好的啟蒙閱讀,即女性以「自己的房間」這個形象化的說法比喻女性想要進行創作的必要條件:女人似乎總是被打擾,她們從來沒有半小時能稱作是自己的,因此,女人需要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才能真正擁有創作的自由。
政治力造就兩個世界
中國大陸的女性現在能透過閱讀、表演、黑色幽默的單口相聲向父權社會「誇誇而談」;然而公民力量中的女權與維權,卻踩在中國統治紅線上,例如2015年站出來欲帶領群眾的維權五姊妹,甚至是多元性別討論會都會被「婦聯」關注,只能夠期許社會力再更凝聚。
反觀臺灣原本就是民主化與女性參政的沃土,臺灣的女性文化受益於1970年代的黨外運動與1987年解嚴,1982年催生婦女新知等團體、臺北女書店自1994年起成為女性主義中心,從社量的NGO組織到女書店啟動思潮建構,這種公開、多元的女性主義讓臺灣女性更勇於質疑婚姻與家庭角色,若放近兩岸來看,中國大陸現在正處於30年前的臺灣,探討社會力的凝聚。
但民主化的不同在於,社會力的凝聚會推動政治向前,例如臺灣在2005年《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保障立委不分區女性名額,並以女性排序優先,女性立法者更占比42%,此種公開、多元的女性主義讓臺灣女性更勇於質疑婚姻與家庭角色,翻轉結構,例如育嬰留停以父親為主,女力動能傲視全球。
女力浪潮讓臺灣在2016年選出第一任女性總統蔡英文,並在其任內(2019年5月17日)推動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國家,多元議題、女力在臺灣已成為一種價值,除了少數因城鄉差距仍存在的保守觀點,強大的社造力並不會成為女力阻力。現在女性社團在臺灣探討的最多的議題反而是「祭祀時的女性角色」,一名NGO工作者說,當別的國家還在討論生活當中要不要選擇婚姻、要不要小孩,臺灣女性在想的議題是,如何更愛自己,如何挑戰父權社會的喪儀中,女性也要平權,「包括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