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美中貿易戰下中國大陸的就業困境與亂象◆文/張至輝(海基會經貿處)

  • 更新日期:114-06-13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近3年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前10大貨品,皆與中國大陸製造業所生產的產品相關。若美國未來在關稅談判上持續堆加稅率,對於中國大陸製造業的外銷企業而言,輸往美國市場的訂單將大幅減少,對於企業的經營形成莫大壓力,進而有裁員的可能性,對於中國大陸已捉襟見肘的就業情勢,將是雪上加霜。

近3年對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前10大貨品統計表.jpg

美中貿易戰 重傷中國大陸外銷企業

從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Stephen Miran於去年11月撰擬的《重構全球貿易體系使用者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可一窺美國對於中國大陸進行貿易戰的宗旨。依據上一輪美中貿易戰的經驗,關稅是美國採用的政策工具,可增加美國的財政收入,而中國大陸若為對沖關稅增加的影響,可能實施人民幣貶值的匯率調整,降低對美出口貿易的成本。但是人民幣貶值恐造成外資的撤離及消費者信心不足,進而導致中國大陸就業市場的萎縮。由此觀之,面臨即將到來的畢業季,中國大陸失業率預估會再度升高。

經濟持續放緩 就業及失業亂象多

今年3月初,中國大陸召開全國政協與全國人大會議(簡稱「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以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畫、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和穩定就業,並要拓寬大學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管道」,就業問題成為「兩會」的焦點之一。《BBC中文網》更是指出,今年中國大陸的求職者將面臨比去年更加嚴峻的「最難就業年」。

近期中國大陸為因應美中相互升高關稅的情勢,提出「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的「四穩」,並宣布一系列「穩就業、撐出口」的新措施,包括推動創業扶持計畫、加強職業技能再培訓、鼓勵輸出企業內銷轉型、協助企業降低租金與營運成本等措施。

然而,面對中國大陸就業困境,更深層的問題是就業市場的結構失衡。儘管政策鼓勵內銷轉型,但多數製造業勞工缺乏轉型所需技能與資源,短期內恐難以順利銜接至內銷轉型的產業。此外,企業在貿易政策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普遍對招募員工持保守態度,「預期不穩定」構成企業與就業市場的第二層風險。

中國大陸就業市場的困境,嚴重影響青年及畢業生的就業,甚至出現研究生比大學生人數還多的「本研倒掛」現象。大學生為避免失業選擇繼續讀研究所,導致碩博士生大增,但是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就業市場無法提升,碩博士生不斷積累的人數,早已供過於求,反而讓整個就業市場雪上加霜,內卷更加劇烈,更造成高學歷低就的職業錯配亂象。

統計數據不再公開 無法得知真實情形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大陸官方多項統計數據皆不再公開,且相關部門並未就停止發布或不公布數據給出任何理由。這些統計數據的「蓋牌」將讓外界更難了解中國大陸的情況,特別是目前美中貿易戰預估將嚴重影響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

中國大陸曾於2023年8月時,因為經濟不斷惡化,失業率持續攀升,青年失業率創新高,因此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之後,中共宣布採用新制度統計失業率,試圖美化統計數據,但青年失業率仍不斷升高,於2024年10月針對青年失業率再度「蓋牌」。

此外,據《彭博社》報導,中國大陸線上招聘平臺「智聯招聘」停止發布其38個核心城市企業的招聘薪酬報告,之前該數據每季會定期發布,是為數不多可反映中國大陸普遍薪資變化的統計數據之一。此數據的「蓋牌」,更令外界難以評估美國關稅影響後,中國大陸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臺商企業赴中國大陸投資統計數據是與兩岸經貿關係高度相關的統計數據之一,但是中國大陸商務部「新批准臺資項目及實際利用臺資金額」的統計數據,自2021年起不再對外公開發布,僅於每年國臺辦記者會中,公布非常有限的統計資訊,讓外界無法得知真實的資訊。經濟部投審司「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數據顯示,近年臺商企業赴中國大陸投資的件數與金額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然而中共一再表示中國大陸是臺商企業的最佳選擇,雖說兩岸統計基準不同,但是中國大陸若無法定期公開相關統計數據,實在無法說服外界。

國人赴陸就業 務必審慎評估

面對新一輪美中貿易戰已經煙硝再起,中國大陸製造業及外銷企業將面臨甚至已經遭遇到關稅升高的衝擊,企業大幅裁員的可能性愈來愈高。加上中國大陸經濟不振持續下行,雖然提出相關「穩就業」的扶持政策,但是就業市場的結構失衡已無法扭轉。尤其各種就業及失業亂象層出不窮,失業率不斷攀升,青年失業率直接「蓋牌」,更讓外界懷疑中國大陸的就業困境已極為糟糕,但是外界仍無法一探真實情況。

面對上述情勢,國人若有赴中國大陸就業、創業的規劃,更應謹慎評估,蒐集更完整的經濟情勢與就業情報,降低相關風險,才不至於得不償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