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舉辦「陸生大稻埕走讀活動」◆文/黃韻如(海基會文教處)

  • 更新日期:114-06-13

為增進在臺短期交流陸生對臺灣的認識,海基會於5月14日舉辦「陸生大稻埕走讀活動」,帶領陸生走入臺北最具歷史韻味的大稻埕,在老街古厝間穿梭,傾聽時光低語,親身感受臺灣城市發展與文化演變的足跡。

漫步時光巷弄 品味臺灣文化底蘊 

本次走讀從迪化街北街展開,一路探訪奎府聚街遺跡、黃子正醫師故居、漢醫黃玉階古宅、霞海城隍廟至永樂廣場。

大稻埕,不只是城市的老靈魂,更像一位沉靜的長者,默默記錄著百年滄桑與繁華榮景。磚紅色的騎樓、雕花木窗、香火繚繞的廟宇,以及街邊賣著雜貨及藥膳的店鋪,共同譜出交織著生活與信仰的曲子。走讀途中,陸生們沿著街道感受到的不只是百年古蹟,更是對一座城市過往的溫柔回望。

靠近霞海城隍廟,一棟最大的街屋洋樓名為屈臣氏,其實並非大家所知的連鎖藥妝店所擁有,而是臺灣李氏家族的祖厝。導覽老師李永寧為在地屈臣氏大藥房的第四代傳人,向陸生介紹這棟祖厝洋樓的故事,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和滿懷熱情的敘述,從歷史、宗教、醫藥與貿易等多元角度,引領學生們走進大稻埕的過往與當下。

活動中,大家還造訪了由導演何明瑞經營的「導演的豆花店」。店內牆面貼滿歷年紀錄片拍攝花絮,何明瑞導演多年來致力於偏鄉公益,從開著豆花車到豆花店,何導演持續走入偏鄉、離島,以影像記錄各種真實人生與土地情懷。在豆花的柔滑與影像的溫度中,陸生們看見了臺灣社會的多樣與人文關懷。

海基會邀請陸生以多元視角親近臺灣 

活動特別關注大稻埕的地方創生與文創發展。同學們參觀了十連棟歷史街屋、百年碾米廠「新慶利」、郭美怡書店、鄉藝埕、大華行及福來許咖啡館等特色場域,親身體會大稻埕如何在守住歷史的同時,注入許多創意與活力。這些空間猶如一座座微型博物館,訴說著老城新生的故事。一位陸生動容表示:「之前來只是走馬看花,今天才發現大稻埕藏了這麼多文化和故事!」

這場走讀活動,不僅是一趟城市散策,更是一場與歷史對話、與土地共鳴的文化冒險。海基會未來將持續舉辦此類活動,讓陸生從更多元的視角親近臺灣,感受臺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