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走訪臺南在地產業 見證臺商創新與轉型韌性◆文/葉耀嵐(海基會經貿處)

  • 更新日期:114-06-13

海基會羅文嘉秘書長於5月7日、8日率團前往臺南,深入走訪多家深具代表性的臺商在地企業,了解臺商企業在全球供應鏈變局下所面臨的轉型挑戰。

羅文嘉秘書長表示,雖然只有兩天的參訪,卻深刻感受到臺灣中小企業靈活扎根的韌性,以及積極放眼國際的企圖心。他強調,海基會將持續扮演傾聽、連結與推動的平臺角色,與臺商攜手迎接挑戰。

製造業深耕轉型 成功打入全球市場

參訪團首站來到位於安南科技工業區的璨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璨揚自1981年創立以來,專注於商用車燈的研發與製造,並以自創品牌「Lucidity」行銷全球。

董事長黃文獻以「想的,做不到;做的,想不到」作為企業格言,憑藉少量多樣、快速客製化的核心優勢,導入先進的ERP系統,提升製造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璨揚堅持不聘用外籍移工,並推動「雙週240」制度,每兩週額外提供員工半天休假;鼓勵員工挑戰單車環島、攀登玉山等活動,藉此營造高度的員工向心力。

隨後,訪團前往榮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長、東莞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勝豐親自接待。榮興創立於1959年,早期以生產小型引擎零件為主,現已成為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消音器製造商,並多角化經營醫療病床、無人搬運車、智慧倉儲系統,同時跨足旅宿業,展現企業多角經營的高度彈性。

羅文嘉秘書長特別關心當前國際經貿環境變化對臺商的影響。吳勝豐董事長指出,榮興雖屬傳統製造業,但長期專注於利基市場,具備相對的價格與市場優勢。對於受政策變化影響較大的項目,公司透過調整產線配置與分散生產據點等方式靈活因應。他也提到,出口企業除面對關稅課題外,更需審慎面對匯率波動對營運帶來的實質衝擊。

文創與綠能齊頭並進  展現臺商多元創新能量

隔日,訪團聽取吉而好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侯柏安的簡報。該公司以文具貿易起家,二代接班後轉型整合品牌行銷與文創開發,推出「趣活設計師平臺」,匯聚逾300個設計團隊、5萬項商品,推動臺灣設計走向國際。侯柏安以「Poodehii」(臺語「布袋戲」)為例,強調品牌需展現獨特文化識別。吉而好亦推動「善良」循環再生品牌,實踐回收與低碳採購理念。訪團也參訪吉而好參與營運的藍晒圖文創園區,見證其結合商品企劃與空間營運,推動在地文創發展。

下午,訪團前往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參訪和欣光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律松同時擔任廣東中山臺協副會長,2017年響應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返臺創業,與工研院技術合作,專注開發低壓直流節能照明系統與生理光源控制技術。相關產品已應用於多家醫療與長照機構,有助於改善使用者的睡眠與精神狀態,並持續拓展健康照護市場。

葉律松董事長表示,面對全球貿易環境快速變化,和欣光通積極啟動供應鏈調整與多元布局,規劃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擴充生產基地,而臺灣憑藉研發與技術優勢,成為首要選擇。目前,和欣光通正與臺南在地合作夥伴緊密合作,持續專注高階產品開發與製造,靈活調配兩岸產能,確保如期交貨。

關注挑戰與因應 海基會呼籲落實產地規範

當前美中關稅戰升溫,對臺商帶來明顯衝擊,尤以出口美國、毛利有限的傳統製造業最為嚴峻;以內需市場為主的臺商則受限原料進口與關稅不確定性,同時面臨陸企與外銷庫存競爭,在內需疲弱下經營壓力更大。

目前臺商多採調整接單、轉內需或與客戶協商稅負分攤等策略因應,並因應情勢發展,採取分批出貨、延後接單、調整產線、尋找替代供應等方式靈活應對。

羅文嘉秘書長特別提醒,臺商雖展現強大韌性與應變能力,但在生產轉移或委外加工的過程中,仍須嚴格遵守臺灣與進口國的相關規範,正確標示商品產地,避免因違規「洗產地」而引發法律風險。他強調,海基會將持續提供政策資訊,協助臺商提升合規經營能力,穩健布局全球市場,強化國際競爭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