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2025年的國際政治與經濟新局◆文/唐欣偉(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更新日期:114-04-21

經過2024年的重要選舉後,2025年的世界已與先前截然不同。在拜登總統時期勾勒出的世界圖像中,美國領導富裕的北方民主國家,組成價值觀同盟,將俄羅斯、伊朗、中國大陸與北韓視為對手,而購買美製武器的烏克蘭、以色列、臺灣與南韓,則位於美國海權陣營對抗歐亞陸權國家的最前線,在自保的同時,也保衛著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為了振興疫情後的經濟,並與中國大陸競爭,拜登政府大幅增加政府開支;當俄羅斯於2022年攻打烏克蘭,而美歐對俄實施經濟制裁後,美國軍火和油氣出口猛增。美國經濟成長率高於歐洲聯盟、日本、韓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也很低。再加上中國大陸不景氣以及高利率引領的美元升值,使美國以匯率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領先中國大陸的幅度開始加大,逆轉了後者數十年來持續縮小與美差距的趨勢。

美國的全球角色轉變 川普新政撼動全球經濟

然而在美國執政的民主黨卻在這看似有利的態勢中,於202411月的總統與國會選舉中落敗,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與他在2016年第一次勝選時不同的是,這次不僅取得比對手更多的選舉人票,而且連普選票數也勝過民主黨人。反映出讓川普勝選的反建制派之草根民粹主義已成主流;2025年前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失去至關重要的推動與支持力。川普再次讓美國退出對抗全球氣候變遷的《巴黎氣候協定》,下令退出世界衛生組織,並再次調高美國關稅;他已公開表示要取得目前屬於丹麥的格陵蘭、要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五十一州、要取得巴拿馬運河以及被以色列摧毀的巴勒斯坦加薩地區。在美蘇冷戰時期,國際關係學界的權力轉移論者與霸權論定論者將美國稱作維持現狀,甚至會提供公共財的強國。如今川普除了在西亞地區仍堅定支持以色列並壓制伊朗外,在其他地區都可能採取與過往不同的做法,例如暫停支援烏克蘭,並對歐洲國家進行指責。20251月上臺的2.0版川普政府,已對世局產生巨大影響。以下分別從政治與經濟層面,析述川普第二次擔任美國總統後的全球新局。

出身草根階層而受川普青睞,出任美國副總統的J. D. 范斯,於2月中旬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指出歐洲的最大安全威脅並非中俄,而是來自內部。他對法院和高官取消民主選舉的結果、對言論自由的限制等事加以批評,認為不能透過審查對手或將他們關進監獄來贏得民主授權。他的演說讓許多歐洲人感到震驚。考慮到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多年來一直扮演著歐洲保護者的角色,所以美國立場的轉變對歐洲造成很大衝擊。

其實在德國人編纂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報告》中,德國與法國在民主指標的得分都高於美國,而德、法、英、義與加拿大在出版自由項目的得分都高於美國,可是它們實力都遠不如美國。今年《慕尼黑安全會議報告》的標題是「多極化」,報告的調查也顯示,32%的受訪者仍認為美國是世上獨一的支配超強。另有35%認為,當世由美中兩國支配。認為在美中以外還有國家能對全球事務擁有獨立且強大影響力的只有24%8成以上受訪者認為美、中與俄是強權,認可英、日與德的約略高於5成,至於印度與法國的認可度僅4成多。歐洲的英、德、法與亞洲的日、印,顯然遠遠落後於前三名的美、中、俄。雖然英、法與前三強同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但是當美國所提的解決俄烏衝突草案於224日安理會投票時,與川普政府立場不同的英、法都沒有動用否決權,而與丹麥等3個歐陸國家一樣棄權;美國的提案得到俄、中、韓等9國支持而通過。

川普要求烏克蘭總統出讓鉅額礦產權益,以償還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但雙方於白宮會談發生衝突。當俄烏戰爭仍在進行時,美方切斷對烏軍事援助,而烏克蘭於3月中同意美方主張的30天停火提案。目前烏克蘭局勢的走向頗為接近中國大陸早先的建議,可是只有美國才有能力讓烏克蘭接受。

歐洲國家開始強化自保與自主防衛能力

美國一方面與被歐洲視為敵對勢力的俄羅斯改善關係,不妨礙後者奪取部分烏克蘭領土,一方面多次要求取得以英國國王為元首的加拿大、屬於歐洲國家丹麥的屬地格陵蘭,乃至於巴拿馬運河,而且不排除使用武力。這展現出囊括整個北美地區的態勢,似乎讓2020年代的國際政治,重回百餘年前列強領土擴張的時代。目前美、俄各自擁有約4千枚核彈,任何一國的持有量都超過其他國家核彈數量的總和兩倍以上。若真心想擴張領土,其他國家很難阻止。

不再能理所當然地仰賴美國保護的歐洲國家,開始嘗試自保。例如在223日選舉中獲勝,可望成為新任德國總理的梅爾茨,已表態要舉債增加政府開支,強化國防,並建議擁有核武的法國與英國將核保護傘拓展到德國。歐洲國家在準備減少對非歐國家依賴的同時,決定繼續支持烏克蘭,目前正朝向法國總統馬克宏主張的歐洲自主防衛的方向前進。

至於印太地區情勢的變化,還沒有像歐洲那樣劇烈。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與日本外相岩屋毅、韓國外長趙兌烈會晤後發布聯合聲明,強調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延續過去美國建制派的主張。中國大陸、俄羅斯、伊朗則於3月中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展現出歐亞陸權國家的團結以及與美國海權抗衡的態勢。

川普加徵關稅:對中國大陸、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衝擊

受歐美制裁的俄國,曾以金磚國家組織成員身分,嘗試推動無須使用美元的國際貿易方式。川普在2024年競選期間即警告金磚國家,不要以其他貨幣取代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否則將對其徵收100%關稅。1月上任後,川普即表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推動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在美國無效,2月時開始制定「公平互惠計畫」(Fair and Reciprocal Plan),準備調高關稅以減少貿易逆差。

川普政府首先針對中國大陸、加拿大與墨西哥這三大貿易夥伴國調高關稅,在2月與3月接連兩次調高對中國大陸的關稅。雖然尚未達到在競選期間曾提的60%,但今年第一季已調增20%。北京在美國第一次增加10%關稅後,訴諸世界貿易組織,並調高對美國部分燃料與車輛等商品的關稅;3月的第二次反擊則調高部分美國食品10%15%的關稅。

加拿大與墨西哥試圖與川普政府協商,並願配合美國對中貿易戰。川普對它們的關稅措施反覆不定,一度暫緩調高,還是在312日全面調高對鋼鋁產品關稅稅率25%。加墨兩國領袖都曾強勢表態要反制美國,其國內支持率也隨之飆高。同時面對領土併吞與關稅威脅的加拿大,採取了比墨西哥更強硬的反制措施。

歐洲聯盟、日本與韓國也受到美國調高關稅的影響,而歐洲聯盟已對美展開反擊,預計於4月起調高部分美國商品的關稅。這些調升關稅稅率的舉措,可能減少出口廠商的業務量、減少各國間的貿易量,並使物價上漲。不過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川普要大舉開採石油與天然氣,若再加上放寬對俄國能源外銷的限制,就有機會降低能源價格,在某種程度上削減關稅對物價的推升力道。

強權競爭與全球秩序的轉變

川普改變了拜登政府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作法,又要求取得格陵蘭,讓歐洲國家產生疑慮,準備自主防衛;對加拿大領土主權的要求以及關稅,使加國對美國的友好程度下降。簡言之,美國關稅大增、德國重整軍備、強權圈畫勢力範圍。印太諸國雖感受到美國高關稅的壓力,但在政治層面受的衝擊暫時不及歐洲國家,若以盧比歐國務卿為代表的類建制派政策不為川普接受,那麼印太的安全情勢也將有大幅轉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