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思維下的臺美中關係◆文/吳崇涵(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 更新日期:114-04-21
川普上任後對國際局勢造成劇烈影響,更直接影響臺美中三邊關係。本文將就川普外交政策背景出發,探討川普執政下,臺美中三邊所面對的問題及臺灣如何應對。
川普效法傑克遜總統 追求行政權極大化
川普對於傑克遜總統之偏好,可能反映在其外交政策選項。傑克遜生活在一個極端民主化與反精英主義猖獗的時代,就像目前我們所經歷的一樣。傑克遜總統傲慢、不畏衝突、粗獷狂野的個性與川普很相似。傑克遜擴大行政權的思維,川普也極力追求。兩人都認為總統應該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免受司法及立法部門的牽制。
此外,川普的支持者「不相信媒體,不相信精英,不相信科學家,不相信學者,不相信專家」。南北戰爭爆發前,傑克遜的支持者同樣懷疑和不信任權力機構。這意味美國的外交政策,正從二戰結束以來引導美國外交政策制定的「威爾遜式」自由國際主義,轉向強調「美國優先」的「傑克遜式」民粹主義。亦即,只有當美國能切實獲益,而非出於某種改造世界的高度道德使命感,美國才應干預和參與海外事務。
川普信奉利益高於價值
川普與拜登截然不同的從政背景,塑造出兩者完全不同的外交面向。拜登採取的外交政策,仍屬於「舊冷戰」時期「民主和平論」範疇,認為民主、經濟互賴與國際組織能顯著降低國際衝突發生的可能性,進而創造國家間的和平。民主國家彼此瞭解對方的政府體制,同時也愛好以非武力的方式解決爭端,所以民主國家之間不容易發生衝突;就算發生衝突,亦不會演變成大規模的戰爭。為證明此論點,國際衝突學者列舉大量的歷史事證,並提出兩個相當關鍵的論述:第一,民主國家之間不打大規模的戰爭,但小衝突在所難免,因為國家間仍有利益上的衝突。第二,民主國家不發生大規模戰爭,不代表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不打仗;相反地,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的衝突頻繁且激烈。最後,全球若能推行西方式民主,將促成全球和平。
相較於民主和平論,川普更信奉商業或其他利益在外交政策上的位階。川普重商的性格,對國家利益的追求比歷任美國總統都更加強烈。在他眼中,相同的國家利益能讓雙方創造一種「同夥」(ingroup)的概念 。「同夥」概念可以降低衝突發生的可能性,擁有相同利益的「同夥」更容易視對方為朋友,而擁有不同利益將被視為「他夥」(outgroup)。這種「同夥」的概念被廣泛運用在外交政策分析上。擁有相同利益的夥伴,在許多國際關係議題上較容易合作,彼此互相信任;相反地,具有不同利益的「他夥」較不易相信對方,這種對於彼此的不信任是引發國際衝突的導火線。
這解釋無論烏俄戰爭還是以哈衝突,川普試圖導入的概念,非以價值觀為主要導向,而是以利益為主要考量。不管是金錢、物質或是領土上的利益,都被川普奉為圭臬。
中共接替美國 經營多邊建制之可能性
川普偏好雙邊,非多邊,且重視「美國利益」,可能使美國在全球事務上,降低能見度與影響力。中國大陸在未來幾年內,是否可能趁此機會接替美國經營全球多邊建制?對此,未來中國大陸可能採取的作為如下:
(一)強化原有國際建制上的領導力
中共可能利用「帶路倡議」,結合「南南合作」的國際組織,強化其領導地位,如「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峰會」等。另應關注中國大陸的「官方發展援助」(ODA)。過去傳統西方援助國在給予貸款時,會附帶條件希望受援國以有利於窮人的方式使用援助。所謂的附加條件,通常是要求受援國經濟政策自由化與改善經濟體制,但這容易使受援國政府在充滿負擔的情況下接受外援。為確保政治上的生存,受援國政府會想方設法繞過各種條件。因此,經濟體制不佳的受援國,可能會拒絕接受西方國家要求他們改善經濟體制。
因西方國家要求的嚴格條件難以實現,低度開發國家便開始轉向「新興援助國」尋求援助。中國大陸被視為「新興援助國」主要代表。中國大陸過去一直以尊重受援國的主權為原則,盡量降低貸款的附加條件。美國中國專家沈大偉提及,北京批准對外援助計畫「一貫奉行無附加條件的政策。也就是說,它沒有將援助與國內治理掛勾,來實行條件限制」。中國大陸未來可能會加大力度,協助需要的國家。
(二)提防川普採取利益交換方式
川普並非什麼都不可以談。對於南方國家,若符合川普執政利益,他可能會願意出錢協助。例如,為了對抗伊朗,川普於2020年第一任期時承認摩洛哥對西撒哈拉地區的主權,以換取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進一步鞏固美國在該地區經濟與政治優勢。川普政府承認摩洛哥對西撒哈拉的主權,並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啟動在摩洛哥南部地區的發展計畫。該計畫中,10億美元援助資金涵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路與能源網絡,更加強對當地農業技術的支持,例如引入智慧灌溉系統與提升農作物產量。川普政府對摩洛哥的經濟支持主要體現在推動美國企業進入摩洛哥市場,焦點更多集中於服務業與高附加值產業。由此可見,川普並非吝嗇給予他國資源,但這些都必須完全符合川普「利益」價值至上,而非「意識形態」。
臺灣應加強對保守主義的認識
面對川普第二任期,臺灣必須謹守分際。畢竟臺灣一直以來以「民主價值」為依歸,面對川普重利益,輕意識;重交易,輕原則之習性,若不能嚴守立場,將失去眾多談判籌碼。雖然臺灣過去不斷在抗衡、扈從或避險中來回擺盪,但面對川普的不按牌理出牌,且缺乏中心思想下,建議政府必須進行細部戰略調整,包括加強談判溝通人選的拔擢,重視利益交換的臺美關係,並對國際事務與局勢採取更快速地滾動式調整。最重要的是,面對川普與保守派造成全球性的影響,必須思考對於美國的認識,是否流於片面且片段。研究美國必須從內政、歷史、議題、意識形態到外交政策,進行更紮實且全方面的探討。畢竟保守主義已在全球興起,並非只有美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