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3週年:停火的可能與代價◆文/林穎佑(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 更新日期:114-02-17
2022年2月,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之名對烏克蘭發動攻擊,在烏克蘭頑強抵抗下,俄羅斯原本認為可以快速結束的戰爭,現在正步入第3年。由於俄軍初期補給線過分延伸,以及烏軍有計畫地後撤,讓俄軍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決定性的戰果,反而烏軍在獲得美國與北約國家的援助後,開始有系統的反攻,逐漸收復失土,但也因為過分孤軍深入俄羅斯掌握之地,造成大量裝甲與步兵部隊的受損,導致後面的進攻都面臨兵力不足的問題。
雙方兵力不足 俄烏戰爭陷入僵局
雖說如此,俄軍也有類似的問題,多次的徵兵甚至需要從北韓尋求兵力的支援,證明俄軍當前兵力不足,導致雖然能有效地阻擋烏克蘭的反擊,但是也沒有辦法再複製如2022年初時的龐大攻勢,只能持續困守當前的佔領區。兵力不足的情形嚴重困擾雙方,讓俄烏雙方都沒辦法有效進攻,只能沿著當前的戰線進行消耗戰。
對於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來說,雖未直接介入俄烏戰場,但提供大量的資金以及武器裝備,是烏克蘭得以堅持到現在的關鍵,但也拖跨了西歐以及美國的經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忍受永無止境的援助支出,同時對當前美國而言,印太區域的中國大陸更具威脅。這也是2024年底美國大選結束後,川普總統想要儘速結束俄烏戰爭的原因。
停火線與加入北約議題 雙方最大矛盾
由於目前俄烏都沒辦法在戰場上有更多的進展,也無力再發動大規模攻勢,在兵源不足且無法取得決定性戰果的情況下,戰爭逐漸帶給雙方經濟沉重負擔,因此停火的選項一直出現在雙方的談判中。但停火最重要的是,雙方的停火線是否會與當前雙方的勢力範圍相同?這是俄烏雙方最大的問題。
就烏克蘭而言,雖然想要停火,但若俄羅斯2014年併吞的克里米亞半島以及部分佔領的烏東4州,即統稱頓巴斯地區(Donbas)的頓內次克州(Donetsk)及盧甘斯克州(Luhansk),還有赫爾松州(Kherson)、札波羅熱州(Zaporizhzhia)依然在其控制下,對於烏克蘭而言依然有遭受攻擊的可能,特別是戰略要地都在俄羅斯掌握中,未來休養生息後,俄軍若要發動下一場戰爭會更為容易。這也是烏克蘭希望加入北約的主要原因。
烏克蘭只靠武裝力量,要擋下俄軍的攻勢如同天方夜譚,仍需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支援才能堅持到現在。未來若是成功加入北約,便能享受北約集體防衛的保護傘,藉此嚇阻俄羅斯的野心。但對俄羅斯而言,隨著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過去曾為華沙公約組織骨幹的波蘭也加入對抗俄羅斯行列,若是烏克蘭再加入北約,俄羅斯將在陸上直接與北約接壤,將形成新的「安全困境」。這都是當前俄烏兩方在停火議題上的矛盾。
美助烏 對北約及印太國家有「再保證」戰略意涵
對川普而言,如何有效降低在歐洲的軍事投資,把預算與人力放回印太戰區是首要目標。川普直接派兵前往歐洲助戰可能性極低,但在拜登最後一段任期內,多次提供武器給烏克蘭,並解除烏克蘭武器不得攻擊俄羅斯本土的禁令,為的是讓烏克蘭可以在最後停戰前能有更多談判籌碼,只是目前為止並未看到烏克蘭有明顯的決定性勝利。
川普的大戰略強調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除了將焦點放在美國本土,更希望歐洲國家必須要自行負擔更多的安全責任,而非只依靠美國協助。但北約在冷戰結束後,無論在軍備或是戰略發展上,都需要徹底轉型,對美國來說是一大機會。許多新加入北約的國家都面臨裝備「換機潮」,例如將過時的米格29戰鬥機提供給烏克蘭,自身卻大張旗鼓換成美國F-16戰機,除了提升自己空防戰力外,融入北約聯合作戰系統更是關鍵。由於這些系統大多跳脫美國軍火商主導,因此這也是美國軍工產業的機會。類似狀況也出現在飛彈防禦防空系統上,面對俄羅斯超音速飛彈威脅,西歐各國必須加強軍備來應對。
傳統法德等北約大國因為與俄羅斯有距離,並未直接面臨俄羅斯威脅;但對波蘭或其他東歐國家而言,若是俄軍控制住烏克蘭東邊,下一個攻擊目標就會是烏克蘭西邊,再接下來目標就會是波蘭等東歐國家。因此對川普來說,如何將戰火控制在烏克蘭,並將烏克蘭作為反俄前哨以及與俄羅斯接觸的緩衝區便是關鍵。
對川普而言,烏克蘭的安全並未直接與美國相關,但是美國對烏克蘭的態度,卻直接影響北約各國對美國的觀感,甚至是印太盟邦的態度,這些都是美國嘗試藉由協助烏克蘭,對其他國家進行「再保證」的戰略意涵。
後俄烏戰爭時代 各國備戰氛圍濃厚
俄烏都瞭解到戰事有可能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上臺而逐漸落幕,但在前述原因下,雙方也不會甘於接受現在的停火線,導致在2025年春季融雪形成泥濘環境前,俄烏雙方可能都會盡量集中兵力發動最後一波攻勢,在停火前控制更多重要據點,做為未來牽制對方或是進行停火談判的籌碼。
如果雙方順利停火,是否意味和平協議的到來?此想法可能過於樂觀。最有可能的後俄烏戰爭時代,與美國在中東的反恐戰爭一樣,雖然主要戰事已經停火,但是許多小規模的遭遇戰或是各地依然有零星戰火。特別是烏克蘭依然存在國家認同的問題,都會讓停火後的俄烏高度不穩定。
對北約與俄羅斯而言,過去想定的戰場可能是冷戰時的東西德交界,現今一觸即發的火藥庫已經前推到俄烏之間,且在俄烏交戰的近3年中,曝露了北約國家防衛戰略與軍備都已過時的問題,必須重新更新武裝與進行新的國防轉型,才能面對俄羅斯威脅。這也促使北約各國出現大批的軍火汰換與更新,自然也是各國軍工產業的機會。各國也因俄烏戰爭的教訓,對當代戰爭有更進一步認識:戰爭停火並不代表和平的到來,反而是各國準備下一場戰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