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夜騎 兩岸城市新風景◆文/陳家瑜(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2-17
隨著自行車運動愈來愈普及,乘著涼爽夜色,遠離人車喧囂、烈日肆虐的「夜騎」,開始在騎行愛好者群間萌芽。但夜騎常因路途光線不足、視線遭遮蔽,或道路有障礙物、坑洞,汽機車駕駛視線不清等問題,導致意外發生,甚至還有成為歹徒下手目標的風險;因此,規劃夜騎專用道路至關重要。相較「夜跑」輕裝可上路,「夜騎」則需要更多條件,對於兩岸夜騎車友來說,公共硬體設施升級,可以輕鬆說走就走、暢快騎行的城市,成為他們的首選。
臺灣積極推廣城市夜騎 帶動觀光商機
近年來臺北市積極推廣城市夜騎觀光,已規劃長達上百公里的自行車道,串聯基隆河及淡水河沿岸美景。3條夜騎路線分別從大稻埕碼頭、饒河夜市彩虹橋及公館商圈出發,可輕鬆串連運動、吃美食、看夜景等夜間行程,不只獨行,民眾也可以攜家帶眷或找親友組團,享受一趟多重樂趣的夜騎自行車之旅。
從大稻埕碼頭出發,可一路騎乘至社子大橋,來回時間約40分鐘,沿途欣賞淡水河河岸美景;饒河街夜市出發的民眾則可沿著基隆河河岸,騎至大佳河濱公園,距離約6公里,來回40分鐘,沿途將經過彩虹、迎風、美堤、大佳等河濱公園及數座大型橋樑,欣賞大橋絢爛霓虹燈光投射在河面的美麗倒影,輕鬆拍出夜騎美照並感受河岸悠閒氛圍。
此外,擁有許多特色商家的公館商圈到古亭河濱公園,距離2.3公里,還能順道經過Live house聆聽現場音樂表演;若要享用美食,從思源街騎乘市區自行車道約5至10分鐘,即可抵達美食雲集的公館商圈,運動後好好品嚐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刈包、蔥抓餅及各式清涼手搖飲。
高雄市近10年來也鋪設了多條自行車道,包括愛河、蓮池潭水岸、亞洲新灣區的西臨港線等。2018年高雄市區鐵路轉為地下化,原先左營至鳳山區間的平面鐵道轉作城市綠園道,成為行人與自行車共用路段,進一步串聯原有的自行車道,加上高雄市於2020年引入YouBike 2.0作為城市公共自行車,讓夜騎騎手上山下海更不受限制。
目前,高雄幾條知名的自行車道路線有:旗津自行車道、愛河自行車道、蓮池潭自行車道與鐵路綠園道自行車道、西臨港線自行車道、西子灣至壽山情人觀景臺,不少路線皆全天候開放。華燈初上,高雄夜騎騎手闖蕩市區角落,直上壽山,探索澄清湖秘境,初學者通常由市中心開始輻射,出沒在亞灣區、忠烈祠、美術館、蓮池潭、澄清湖、綠園道正義火車站等熱鬧景點,運動兼賞夜景,享受下班後的浪漫時刻。
除了臺北、高雄,全臺各地的自行車道也都視情況逐漸開放夜間騎行,順帶拓展各景點夜間觀光商機。
半夜吃灌湯包的小確幸 掀起開封夜騎熱潮
近年來,用最短的時間、花最少的錢,跑最多景點、以省錢為核心的「窮遊」、「特種兵旅行」在中國大陸年輕人間大為流行。去年6月,4名鄭州大學學生半夜一時興起,騎著共享單車,沿鄭開大道一路向東,在氣溫只有十幾度的凌晨,花4小時騎到50公里之外的開封吃灌湯包。
「夜騎開封」的「壯舉」在網路被廣泛討論,不少大學生起而效法,11月這股風潮達到高點,吸引鄭州20萬大學生響應。許多網友把夜騎開封歌頌為青春的「具現化」,冠上「青春沒有售價,夜騎就在當下」的標語。
一開始,外界對年輕人的熱血報以鼓勵,官媒熱捧這股風潮,稱夜騎是「青春的象徵和分享的快樂」,這場跨越城市的微旅行也為當地宵夜市場帶來商機,地方政府更著力參與推動。
在開封夜騎必經的鄭開大道,許多攤販做起了生意;路邊有保安人員指揮交通,提醒學生注意安全;積極宣傳當地文化旅遊的「開封文旅」宣布,開封市內的清明上河園、清明萬歲山武俠城等園區,「免費開放」給夜騎的大學生,更將營業時間改為24小時不打烊,號稱要打造「大宋不夜城,展現沒有宵禁的繁華東京城」。當時網上甚至流傳一句話:「上次開封來這麼多讀書人,還是大宋嘉佑2年的科舉考試。這一年,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是主考官,蘇軾、蘇轍、曾鞏同時金榜題名。」
秩序失控引發漫天批評
大學生夜騎被認為有益身心健康,展現愛國情操,被拿來與唐宋八大家比肩,甚至進一步促進地方發展,活絡當地經濟,受到官方與民間熱烈歡迎,不料種種批評突然浮上檯面,風向也瞬間改變。
由於當地沒有規劃自行車道,愈來愈多的夜騎騎手直接壅塞主幹道,影響車輛行駛,網路上的照片與影片可以看到,一條多車道公路上擠滿了自行車,汽車被擠到兩邊,人群綿延數公里;路邊人行道上塞滿顏色鮮豔的自行車,使行人無處可走。
共享單車的工作人員也抱怨,大量共享單車從鄭州騎至開封,造成共享單車調度不及,即使調度司機從早上十點回收至凌晨三點,但隔天早上,又會有上萬臺單車被騎到開封。
官方強力封控 青春活力嘎然而止
地方政府在一週內快速變臉,以交通和安全為由中止了開封夜騎。11月9日傍晚至隔日中午,鄭開大道非機動車道禁行,清除共享單車;鄭州3家租車平臺規定不得將自行車帶出城市內的指定區域;原本為學生開道,提醒學生注意安全的開封市公安局,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青春盡顯狂歡的同時,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擔心紮堆騎行的安全隱患」。
河南有大學要求所有學生晚上6點前必須返校,不得隨意出入,遭批評有如疫情封校,有人擔憂當局已將夜騎定調為「政治運動」,讓人想到2022年疫情期間,多所大學學生抗議封控的「白紙運動」,一旦染上政治色彩,恐懼隨之而來。在當局一刀切禁止下,開封夜騎不到一個月即銷聲匿跡,所謂的大學生青春狂歡、「大宋不夜城」計畫嘎然而止。
夜騎本是一項放鬆身心,悠閒享受城市風情的休閒活動,進而帶動夜間觀光商機,騎行者與商家互蒙其利,吸引愈來愈多臺灣民眾熱衷參與。反觀中國大陸地方政府一股腦迎接「騎行GDP」,當矛盾炸開之後,不思考如何引導、疏通,反而「一刀切」急踩剎車,陷入「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惡性循環,回顧過去歷史,類似情景多不勝數。
即使開封夜騎騎行者並沒有明確的訴求,所作所為也和政治毫無關係,卻因展現出集體行動、組織能力和徹夜不眠的熱情,讓「政治的手」硬生生介入,無視強力的打壓可能會激起更強烈的反感,也顯示中共固守僵化的治理模式,從未從封控政策的經驗中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