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瘋短影劇市場 臺灣入市有眉角◆文/廖珪如(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2-17
影視產業自影音平臺如愛奇藝、Netflix、Disney+崛起後連帶改變原有的影劇市場,如電影畫面呈現、編劇節奏轉變等,例如Netflix力推懸疑片,Disney+大規模製作動漫系列;近年來短影音崛起,環繞中國大陸市場以TikTok、愛奇藝為主的平臺,推出爆紅微短劇,不少資本市場都投入,臺灣也逐漸有人試水溫,不過,影劇界已發出警示。
中國大陸近幾年來出現微短劇爆紅現象,霸道總裁、奇情爭產等題材霸占影音平臺,艾瑞諮詢發佈的《2024年中國微短劇行業研究報告》(人民幣)顯示,2023年全年,微短劇規劃備案3,574部、上線備案584部;2023年微短劇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58.6億元,預計2024年將增長至484.6億元。另據艾媒諮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路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上升267.65%;預計2027年中國網路微短劇市場規模逾1,000億元。
中國大陸許多微短劇大量複製「霸道總裁」式的男女感情內容,遊走尺度邊緣,又或者是以奇情取勝,屢屢突破常理常規。2024年7月,抖音聯合博納影業推出全國首部AIGC連續性科幻短劇集《三星堆:未來啓示錄》成為首部AI生成式連續性敘事科幻短劇,該劇開啓影視產業和人工智慧技術深度融合的全新篇章,探索從AIGC生成式短劇集到「AI+實拍長劇集」,再到「AI+工業化電影」的三步走模式。
AI崛起殺垃圾時間 微短劇微價值
「AI與短劇的融合將激活潛在創作者,構建人才聚合平臺,並豐富短劇類型。」博納影業集團影視製作副總經理曲吉小江表示,作為全流程AI化的創新科幻項目,博納影業團隊專門為《三星堆:未來啓示錄》訓練了一個AI自制影視劇集工作流程——AIGMS。隨著AI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廣泛應用,新的商業模式將不斷湧現,虛擬演員、虛擬製作團隊、數字版權交易等新模式將顛覆傳統影視產業格局,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價值。
短劇市場的異軍突起有其內在原因:網路影音尤其是短影音的蓬勃發展,為微短劇成長發展提供天然土壤;網路使用行為的娛樂習慣已然養成;產業鏈相關企業數量顯著增長,微短劇行業市場投資熱度不斷升溫,各影音平臺扶持政策持續加碼,激發微短劇內容創作熱情。
中國大陸微短劇票房去年首度超越電影,業者相繼搶攻海外市場。據中方媒體報導,短影音平臺龍頭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最近已成立海外微短劇業務團隊,在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市場上線名為Melolo的免費微短劇App。大陸網媒Tech星球也報導,字節跳動已經成立海外微短劇業務團隊,招聘多個海外相關職位,基地設在北京、上海等地。在海外還上線一款名為Melolo的微短劇App,主打免費模式,也是字節跳動首個出海的微短劇產品。
Melolo是一款海外免費微短劇App,已於2024年11月中旬在印尼、菲律賓等市場上線,正持續做業務探索與驗證。報導指出,字節跳動做海外微短劇業務,早就有跡可循。去年11月,外媒Information報導提到,TikTok考慮把類似微短劇的內容加入其中。得益於微短劇在中國大陸境內大獲成功,TikTok顯然不願錯過,打算在海外市場開啟複製模式,力求拉攏更多使用者。
字節跳動分散出海 收割最終價值
微短劇出海被視為蘊藏巨大機遇的藍海。據「2024短劇出海行銷白皮書」顯示,未來海外月均微短劇使用者規模預計將達2至3億,市場規模將達100億美元。微短劇已出海至歐美、日韓、東南亞、中東等市場,成為全球娛樂業最新亮點。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的影音平臺,都已布局海外微短劇市場。
上海大學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教學副院長迪恩・伯恩斯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當今中國大陸已出現微短劇熱潮,短劇有足夠引起共鳴的故事情節,對於現實給予理想化的修正,也適應了快節奏的娛樂模式和移動消費習慣,其取材於大量的小說文本,打破傳統的寫作模式,可即時獲得用戶反饋。短劇的影響不僅反映在國內市場,在全球市場也不斷擴大。
臺灣有別中國市場 影人呼籲謹慎
隨著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落地應用,特別是AIGC影音生成大模型出現,傳統影音製作流程正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短劇製作企業通過積極擁抱AI浪潮,顯著提升短劇的內容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製作成本,驅動行業邁上發展新臺階。
臺灣目前也有公司踏入微短劇市場,日前微短劇服務商米奧繁星邀知名藝人黃國倫、寇乃馨夫婦合作,共同打造全臺首部高規格微短劇《穿越黑暗擁抱你》,期望能為臺灣短劇市場立下里程碑。米奧繁星認為,2024年全球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650億美元,相較於傳統影視內容,微短劇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節奏,為臺灣影視產業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九紫影業」(P9 Studio)也宣布進軍豎屏短劇市場,目標打造臺灣百秒網劇第一品牌。百萬網紅「那對夫妻」和「蓋彼Gabi SDK」率先響應加入共同創作計畫,3 年內投資製作100 部臺灣精品豎屏劇;「那對夫妻」將貢獻「親子」系列故事,「蓋彼Gabi SDK」則朝向「LGBTQ」領域發展,聚焦成人層面,有同志與跨性別,從愛的多元性別翻轉故事。
近兩年, 市場狂飆突進,同時也泥沙俱下,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佈的2024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報告中,微短劇付費亂象及內容違規被點名。中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此前發佈《關於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要求自2024年6月1日起,微短劇需按投資額分類分層審核,未經備案的作品不得上網傳播。隨著微短劇管理新規定正式實施生效,微短劇「分類分層審核」、「白名單」等制度落實,有望加速形成網路微短劇行業「良幣驅逐劣幣」積極效應,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微短劇只容大資本 學者點出關鍵
不過,一名兩岸電影人提出示警,強調有些題材可以在中、美等市場玩,在臺灣卻不可行。尤其中國大陸短影劇市場已經在走下坡,提醒投資人要留意,影視幕後同學會、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馮勃翰就在臉書發表評論,他認為,微短劇不是藍海是「紅海」市場,單部作品門檻低、容易抄、盜版浮濫。最後比的是平臺壟斷觀眾的能力,以及影視產業演員的縱深和多樣性。在不能說的地方比的是色情暗示,商業模式的一(大)部分來自於哄抬股價,不是一個可以只從作品格式內容出發討論的領域。
馮勃翰分析,「紅海」市場不表示未來會死,只代表投入的人多數會很辛苦。如果這一塊發展能讓觀眾看好幾年都不會膩,又一直有人往這個領域衝,它就不會死。最後活下來的會是因為某些原因能夠壟斷通路的公司。微短劇是通路為王,能創造附加價值的是平臺而非製作公司,自然會出現製作方削價競爭。因此,臺灣現在要踏入微短劇市場的人,影視圈呼籲要謹慎為之。